议题二:“走出去”的风险管理与当地运营

  孙淮滨: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刚才这个环节的对话非常精彩,企业家我感觉他们非常有信心,刚才主要是围绕“走出去”展开的交流和沟通,下面我们就围绕“走进去”,来看我们的嘉宾,来谈他的一些感想。
  
  我们这一组的主要嘉宾有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徐卫民,溢达集团曾菘,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陆永富,埃塞中国商会海宇,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恒。
  
  我们这组主要谈风险,我们感受到这里和祖国不一样,所以要能够走进去的话,这种风险的预测,控制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走出去虽然是一种跨过的发展战略,但是他也是我们的资产要增值保值,使我们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所以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走到国外,环境是多元的,有政治、经济、法律方方面面的风险,还有竞争伙伴的,还有一些灾难等等,所以如何控制多元化的风险,他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如何能够接地气,能够生根非常重要,你们是不是能够从风险如何去控制,来谈一谈各自的观点。
  
  先请徐董事长。
  
  徐卫民:大家下午好!我们企业走出去时间还是比较早,首先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鉴于我们是一个搞外贸为主的企业,自己开始搞品牌了,搞外贸的企业还是局限于在国内接一些二手或者三手的订单,发展是有困难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把贸易这一块,2000年通过一个合作的机会放到了新加坡。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今年估计能够超过80亿销售人民币,所有的订单都是在国外运行的。
  
  这几年我们在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都有我们的生产基地,杨世滨提到了,如何来考量或者评估,或者说规避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作为一个企业跟企业是不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你的市场,你的管理团队,包括你的经济基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规避“走出去”最关键的,首先要考虑你为什么要走出去,第二个要考虑怎么走。第三,到了国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去以后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通常讲的不确定因素,这一些东西如果说没有足够的考虑或者说准备,“走出去”未必能够成功。
  
  所以我们2000年的时候就考虑,最早在香港,觉得香港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我们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是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在新加坡,尤其是互惠互利,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了解了,信任了,最后我们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内部也发生了变化,也是经过了很多参股、入股,然后控股,通过这三个环节来做的。如果我们到了国外以后,对当地的法律不了解,没有相对比较能够适应本地化的人员去管理,我说再好的企业也不能成功,所以最关键的要考虑为什么走,怎么走?这是非常关键的。
  
  孙淮滨:他们了解当地的各种民情,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他们是避免对外投资风险很重要的一个人文的条件。
  
  曾总您是来自于溢达集团,这是我们香港的一个企业,但是他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他也是一条龙,从棉花的种植、中间纺织、印染一直到成衣的制造,而且销售网络也是非常国际化。我看你的介绍上,你也曾经做过国际化的业务,所以你对“走出去”,或者对海外投资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你会有亲身的体会,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些具体的介绍。
  
  曾菘:溢达成立了30多年了,目前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都有我们的生产基地。有几点非常重要。
  
  第一,先要去预见这个风险。不能是天女散花,你要想清楚,不能去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个风险,因为每个国家在去之前,你要了解从能源上面会不会有一些稀缺,还有人才方面,我们去之前要做好一些相应的预案。
  
  第二,真正要深入地融入他们。
  
  当初很多的纺织企业为什么在海外建厂,大部分是因为有配额的原因,但是之后又撤出了这个地方,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不能却掠夺资源,我觉得做一个企业到那个地方去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给当地的,不但是政府,更重要是你的员工,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只有这样子的情况下,他才能跟你一起面对这么多的困难。
  
  对我们来讲不仅仅是本土化,让本土的管理者觉得,他是属于集团的一部分,像我们企业一样,我们每年会让世界各地的员工,不仅仅是管理层,包括一些基层的员工,包括有些工人,每年都会选一些代表从各个国家回到总部,回到广东的生产基地,让他们看到这个企业,为什么这么去做,让他们对这个企业有一个亲身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在工作的企业是很不错的。
  
  真正解决本地风险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本地的同事。我记得当时,因为一些政治的原因,他们突然取消了对于孟加拉国所有劳工的签证,怀疑他们跟恐怖袭击是有关系。在这个时候,我们因为已经有100多个工人来这边上班了,我们同事跟当地政府去谈,因为拿出来我们这么多年所谓我们的经历,所做的事情,之后我们能拿到特殊的批文,而且全是女性,给到我们去继续做,要把他们融入到整个集团当中。
  
  第三,真正要去关怀员工,尤其是一个制造企业。
  
  大家之前都有提到,很多的罢工,无论是非法罢工,还是合法罢工,都会经常见得到,其实我们在国外这么多地方投资,也有很多的地方,包括斯里兰卡、越南,很多劳工的问题,包括工会比较活跃,在斯里兰卡我们是要同时面对三个不同的工会,去做不同的工作。在越南基本上我们在的园区,每年起码有两三次的罢工,而且一罢工就是整个园区去罢工。
  
  所以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一点,你要真正意义上去关怀员工。为什么这些劳动者他会去罢工?是因为他们的利益要通过罢工才能取得,有的企业怎么解决的,给他增加工资,加点补贴,但是我们就不这样做,我们要跟员工建立信任的关系,我们会关怀他们,定期组织一些对话,包括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包括一些本地的劳工团体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只有这样了以后,他才知道这个企业是真正地关心我们,他就不会罢工了,其实大家首先要考虑到之前预判会有什么样的问题。
  
  孙淮滨:曾总讲得条理非常清楚,首先要有预见性,你进入一个国家他可能会发生哪种风险。还有本地化管理,因为融入本地化的话,他容易把很多事情都搞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他也会适应当地的一些情况,当然还有人文关怀,使我们国外的员工能够得到协他们应该有的一些待遇,得到一种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安心为你的企业效劳,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控制风险非常有效的方法。
  
  江南化纤也是“走出去”,尤其是把资源再利用的这么一个领域“走出去”的企业,你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刚才所说的风险的这种预见和采取哪些策略来控制风险,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陆永富:大家下午好,我们主要是做再生化纤,我们产品80%是靠美国的,一个集装箱将近4000美金。这几年主要是什么?运输成本,我们来来去去过程当中,从资源来讲是很适合我们,我们市场在那里,人员也在那里,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让律师帮着我们一起,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个起步的过程,其他的就没有了。
  
  孙淮滨:说到律师的参与,我们今天也请到了丁恒,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我看你介绍当中,你参与了很多很多方面涉外的一些官司,一些纠纷。我想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不管是贸易领域,还是投资领域。
  
  我们的行业经常在国外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和纠纷,他们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法律上的援助,在你的从业过程当中,有没有跟我们纺织企业打交道的,发挥你们专业作用的,给我们介绍案例,如何去避免法律风险。
  
  丁恒:在各位企业家面前,感到非常诚惶诚恐。我作为一个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仅是从法律这方面讲一下看法,我有八九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我们不断地有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
  
  从这些经验角度来讲,我就讲一点我自己的感想,或者举失败的例子。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已经初步成为了规模,但是我感觉跟外国的公司来华相比,我们对法律的重视和适应,对目标国法律的这种框架体系事先的重视或者了解程度,明显的与跨国公司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我们接触了好几个“走出去”的企业,他们在决定投资那一瞬间,更多的或者说90%以上,主要是在考虑一些商业性的条款,我不是说商业性不重要,商业性是很重要的,而且是起决定因素的,但是往往这个时候就会忽视掉一些法律方面的风险。
  
  比如说我们在并购初期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国际上通常有惯例的,要对目标公司进行法律的调查。
  
  刚才陆总说,他们公司在做美国投资的时候,做了很多调查,但是往往有很多企业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块。
  
  首先是谈价格,你应该多低的价格卖给我。类似这样的谈判,但是按照一般的跨国公司投资的时候,首先可能会初步谈一个意向类型的价格,但是他们会做一个环境项目的调查,在这个调查结果结束以后,根据反馈的问题,最终做决定,以这个问题来去谈价格,甚至去压价格。
  
  我们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公司还不是特别适应这样一个跨国交易通常的一些规则,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说对公司的土地制度不是特别了解,一开始没有做详细的地质调查,一旦你外资进入以后,公司就不能够拥有土地了,你只能去租土地。类似这样失败的例子。
  
  国内企业看中的就是,首先有一个长期的土地去经营我的项目,他们国内企业是可以有土地权的,但是一旦进入是只有30年的土地权,对于我们经营有很大的影响。像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在进入那一瞬间就要去了解,才能够达到曾总所说的我们可预见的一些法律风险。
  
  另外一个,已经投进去以后,在当地的运营化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中国企业有很多是中国性的思维,虽然我们现在国家法律制度不断地完善,我们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不断地提高,但是习惯性的造成我们在当地运营的时候,感觉到守法运营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因此造成类似于丑闻的事情发生,当然不一定是纺织类的企业。
  
  比如美国的法律制度很完善,对性别歧视,对劳动方面的制度规定的非常之严格。国内企业在招工的时候,明确告诉你,我只招男的,但是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这样说的话,把可以把公司告上去,这样对公司的名誉是一个损失,利益也是损失。
  
  东盟国家并不是说他们法律制度不完善,劳工制度就不完善,这个想法是国内企业通常会遇到,反正东南亚是我们的哥们,他们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如我们中国,一些制度就不那么完善,其实不能这么误解。比如说印度尼西亚他们的制度是很完善的。所以类似这样的守法经营,对于我们“走出去”的企业也是要树立这样一个的法律的意识,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谢谢!
  
  孙淮滨:谢谢丁律师,面带笑容的讲了很多法律上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要充分了解别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你讲的问题非常重要。今天来了一位来自非洲的非常漂亮的总裁,问一个私人的问题,前不久埃塞俄比亚的总理访问中国,您是他的顾问,您的顾问是怎么来的?
  
  海宇:我先分享一下我走进非洲的经历。
  
  首先感谢联合会,感谢张会长。
  
  我并不属于纺织业。我第一次走进非洲是带领华肩集团(音译),是100%出口美国的品牌鞋为主。当时我去非洲考察的时候,我们一个星期之后决定投资,从投资到我们投产只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接着6个月时间雇佣了工人。如果在非洲做当地市场,中国企业很多,但是在非洲能够做到美国市场,做这种消费品,我们还是第一家,所以也引起了很多国际媒体的重视,包括BBC,还有世界银行都对我们进行了专访。
  
  这个过程当中,政治风险,大家也讲了,跟总理搞好关系。其实你走进非洲,你的手机里十几个部长的号码是有的,可以随时拨通他们的号码,是不是就能够一帆风顺呢?
  
  因为我每个月要出12个货柜的鞋子,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最开始我们进的一批材料,清关人员说这是你们员工刷牙的刷子,这个要打税,我们有打孔的机器,他说不行,你是武器。这点小事情不可能打电话给部长。我当时要了他们副官长的电话,和他们开一个会,我们当时开了6个小时的会。接着把20几个人员请到工厂里,观看我们的流水线,他们慢慢才认识到,你们是过来做什么,你们已经做了什么,你们下面要做什么,这样大家才能有初步的信任。
  
  可能第一步到非洲的话,不仅仅是高层的关系,在执行层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点,如果我们企业走到非洲,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比较特别,他过去十年都是GDP双位数的数字在增长,在过去20年,首先有一个很好的政府,这个政府是真心执政,以后很像中国共产党。他也跟我们中国建立了特别良好的关系,同样他也在学习改革,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为什么总理2011年亲自到那里去招商引资,除了希望作为两个国家这样一个友谊桥梁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去这里建厂,根据成本优先,怎么做到成本,120个中国人,中国人你给他3000块钱他是不去的,你要给五六千他才去的。
  
  去年我做了一件事情,我把过去所有留学中国的留学生找来面试,有60个人参加面试,我想让他们进入我的公司,但是我都没有雇。他能够从这么贫穷的国家走到中国来,一定是有背景的,当读书了以后,可以讲比较好的中文了以后,他不愿意去工厂管几百个人。去年2011年决定投资的时候,我们在当地招了86个埃塞俄比亚大学生,有6个人在中国学习了中文,让他们完全理解我们中国工业文明这个理念,怎么样去管工厂。这6个人的培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埃塞300块钱一个劳工,一年下来4000块钱,如果加上一万块钱的机票和食宿也就超不过3万块钱。如果我们当地雇一个人的话,也要4万块钱,所以我觉得人员的培养不仅仅是高端的,你对一线人员的培养这是很重要的,我就先分享一下这两点,谢谢。
  
  孙淮滨:非洲在我们的视野里,觉得确实是非常古老,甚至原始,但是又非常具有沃土的国家。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讲到非洲的时候,说那里吃饭是靠大树,穿衣是一块布,建设是靠援助,是非常落后的,但是这些年许多未开发的一些经济体,他们也在改革,也在开放。
  
  刚才麦肯锡的专家抱有很浓厚的希望,刚才从海总的言谈当中,她已经爱上了这块土地。她是东莞过去的,业绩已经达到了同类产品出口全国的60%,总数不知道,但是份额是相当地可观。而且她的一条管理模式可以看出来本地化,包括员工跟国内的对比,明显看出她的成本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同时,在跟政府打交道过程当中,从上到下都得把这种公关成为一种资源,确实需要我们开动很多的智慧和脑筋,当然也希望有一种风险的意识。
  
  咱们再探讨另外一个话题,“走进去”不光是资本走进去,利用经济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把人文的资源怎么开发、怎么利用好。因为你这个产业是为人服务的,是要给当地带来福利的,包括很多方面的人脉,我们怎么跟当地进行人文的融合很重要。
  
  记得有一次跟杜部长去柬埔寨,看到两类。一个是国内比较大的针织企业,他那个老板好像什么事都能搞定,银行家,政客,甚至飞机下来进海关的时候,他使个眼色我们就进来了,当然不是很规矩的,说明了他很多东西都能搞定。相反我们另外一个企业,是一个国有背景的企业,他们的管理人员在这儿基本上就是不介入社会的各种活动,也没有建立比较广泛的人脉联系,整天说怎么办?现在怎么办?工人涨工资怎么办?他没有做到文化的融合,所以他的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
  
  所以人文的融合对企业“走进去”也是比较重要的。我们企业究竟如何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而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这样可能更能够有效地安全的发展自己,这一些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好的见闻给我们做一些介绍,谁来先说。
  
  曾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其实融入一个文化,首先要尊重文化。因为的确每个地方他有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跟他的一些追求的方法,我觉得不用刻意去改变他,所以很多人尊重文化,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是我想讲一个不太一样的方法去看这个融入。我们不要强加于我们的一些思考模式,但是我们应该要把整个你自己企业本身的这个文化,要加进去。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刚刚有讲到,我自己在公司工作这么久,为什么我们能融入当中,是因为大家都认同文化,每个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他对企业是认可和认同的。在这个情况下,要把他们更好地融在一起,除了尊重他之外,把他引进自己的文化,他们更多的是从管理者之间做这个工作。
  
  举个例子,一个是东亚地区发生海啸,斯里兰卡周边很多的员工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司内部很自然去发起了募捐跟筹款,去帮助他们做这个工作,这个钱中国的员工带过去,他们很感动,很开心,我们受到公司的照顾,他们很感动。
  
  同样,包括咱们四川地震的时候,员工也会提出来想要募捐,想要帮助,其实大家就不说我是哪个国家的人了,都是溢达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方式,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我们通过做很多不同的一些活动,比如说做“创意2000”的活动,是要每个地方把自己不同的创意能够拿出来,然后在整个集团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每个国家的同事都兴奋的参加,他们更多的是能够跟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互相能够了解,更多的是互相的启发。
  
  因为如果所有的启发和所有的创意都是由管理者去赋予的话,他不会成功,更多的是员工之间的交流,所以真正融入这个问题,我相信除了尊重他们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当成一家人,谢谢!
  
  孙淮滨:您涉及到人性层面的,将心比心,相互激活各自的智慧,这是比较深层次的文化共性,徐董事长有什么体会?
  
  徐卫民:刚才几位讲得都非常好,我感觉到,今天我们是“走出去”,作为企业走出去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尤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多元化的投资,包括多地区的,这个是必然的。我们今天讲的可能很多的都说走到国外去,回到刚才的话题,实际上我觉得走出去,不光是国外,国内也是一样的,不管走到哪里,我们要把自己企业的文化这一块,你自己要做好,你为什么办企业,你办企业的过程中间,你要靠什么,你要人家来帮你,你对人家有什么回报,我觉得这个作为我们企业的一把手是必须要考虑的。给社会更多的贡献,给员工更多的实惠。
  
  同时你到这个地区,包括国内招商引资,国内现在欢迎很多国外的人去投资,实际他招商引资有目的,希望你来了以后,对我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对老百姓提供实惠,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是我们企业在“走出去”以前必须要考虑的。
  
  我们不管是在国内投资也好,尤其是国外,首先我们研究我要什么,要的是劳动力,要的是劳动力资源。我到新加坡去,要得是宽松的贸易平台。我到越南去要什么,我要的是他一个比较熟练的,素质比较好的劳动群体。都不一样。我到马来西亚要的是什么?很多国家对他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这个时候我们出去的时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包括国内外实际上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而我们在柬埔寨,柬埔寨都知道,人也不多,尤其近几年去投资的越来越多,所以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我们到了柬埔寨去以后,为了尽快的能够把我们投资的预期很好的发展,相对数字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劳动力人员的支持,我们采取的很多支持。
  
  比如对每个员工的家庭,有弟弟妹妹的我们一定发一个书包,用一个书包来传递我们这个企业对他家庭的爱心,形成了一个制度。同时我们每一个礼拜六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以他们为主体,对一些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访问,有几个小组,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公司采取一些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一些措施,我们要考虑到一些困难家庭,就组织员工停工来帮他们家里收稻子,帮他们做农活,作为企业来说是有一点损失,但是对这个地方上来说,影响力非常非常大。
  
  所以我们在柬埔寨劳动力资源比较紧张的时候,我们现在开厂,对劳动力资源招收这一块还是没有问题,而且我们这个工厂到现在为止都非常稳定。最近我们在抓对现有员工文化的提升,我们办中文班,让他们学几句中文,同时我们学柬语,这样便于沟通。
  
  “走出去”关键把这个文化要做好,同时这个文化不是为你所理解,而是让所有的员工,大家共同能够理解,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间,分享到更多的文化带来的一些实惠,这样的一些企业走出去,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快,做得更好。
  
  孙淮滨:我们看到企业走出去也就是企业文化走出去,但是企业文化要走进去的话,必须要和当地的文化有一种融合,尤其要体现对员工,特别是异国员工的一种人文关怀,这样企业才会好,陆总在这些方面有什么体会。
  
  陆永富:我们就是尊重,平等,我们也聘请了美国的人员,还有一个,美国的员工素质很好,你给他安排活,他很快就可以干完。如果工作时间之外,你跟他商量,他也不会给你干活。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这样的一个想法。
  
  海宇:我觉得讲非洲,刚才我们讲融入,其实融入一个很大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的一个认可,但是认可刚才也讲了将心比心,我讲四个字,知己知彼。
  
  第一个我们制造业“走出去”,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根据跟国内行业来比,有一些企业家企业做得很有规模,但是还是觉得低人一等。其实现在走进非洲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自高自大,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其实现在在讲新殖民论,制造业走进非洲,实际上是代表中国人,是去帮助非洲,因为我们到那个地方第一解决就业,第二帮助他出口,所以我们做的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首先企业家走进非洲的时候,应该挺起腰板,你所做的所有事情,你可以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知彼,要了解这个国家是怎么样。中国跟非洲一共建交的有54个国家,东南西北中南非有很大的差距,非洲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也走了一些国家,他们包括政党之间也是差别很大的,有的国家比如说肯尼亚,还有乌干达,你接触的时候就觉得的确有腐败的现象,当部长跟你聊天的时候,你就发现他个人的目的很明确,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我之所以选择埃塞,他们个人的目的是很小的,更多的为了国家的发展,你刚才讲,通过短短的时间做到这个成就,但是我从来没有给过他们政府一分钱,很多人觉得一定是要腐败,你真正为他解决了就业,为他创造了出口,这是你给他最好的一个礼物,也是得到一个最好的尊重,你会相应的得到很多回报,不用一定去走后门,去做这些事情,首先你要理解他想要的是什么?跟你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是一样的,就大胆的往前走。
  
  孙淮滨:我们有一些企业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法制制度不完善的地区,我们有些企业他们认为在办事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官员腐败,或者把问题复杂化,无非就是买通这个路径,腐败的问题应该来说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这个国情决定了它,制度决定了它,必然有这个温床和土壤,出来之后怎么办?是按照他的规矩办,还是要洁身自好,但是解决不了问题,遇到这种两难的时候,我们的法律律师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丁恒:谢谢孙淮滨,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很多企业都面临着问题。横向比较一下,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的时候,同样会面临着,如果我不给好处,不给回扣,这个项目就没了,这个土地就办不下来,这可能是一个在发达国家会好一些。我在日本待过两年多,日本相对好一点,因为他们国家的法律制度很健全,廉洁制度很好,但是发达国家是没法避免的。
  
  但是我想说,作为我们中国这样泱泱大国“走出去”的企业,我们要有大国的企业形象,不要把中国的一些特色的东西带到国外去,短期会有一些商业利益的丧失,但是作为我们律师来说,建议客户还是要遵法、守法,同时还是要促进欠发达的一些国家的法制制度建设,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尊重。其实美国企业在中国行贿也有存在,但是很多国外的先进发达的国家,他在中国是推动建设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国家,同样可以在这个方面有这个自信,去推动当地的一些制度建设。
  
  孙淮滨:律师回答让我们感觉非常自律,得自己先做好,以规范的行为来推动这些国家的法制建设和完善,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模式,我如果遇到了问题,他又想把项目拿到手,又必须留下买路钱怎么办?
  
  丁恒:这是商业判断,不是法律判断,最终可能是一个公司决策的问题,如果这个项目特别重要,包括外国企业也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形。
  
  孙淮滨:归到商业判断里面去了。
  
  好,今天这组的嘉宾,应该来说回答的问题相对来说“走进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走出去”,是为了“走进去”,只有“走进去”了才能融入到文化的大潮当中,设计研发资源,加工制造资源,品牌资源,人文资源,市场资源;只有我们“走进去”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更强,能够在国际化的轨道上,能够走好,走远。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而且必须要有解。
  
  我们今天也提供了一些虽然不是很完整的系统,可能会使在座的一些想走出去,或者已经“走出去”正在探索过程当中的人一些启发和启示。时间关系,这个对话就到这儿,非常感谢。
  
  徐迎新:在今天的大会发言和对话全部结束了,在大会即将闭幕之前,请大家允许我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今天的大会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纺联表示感谢,对发言者表示谢意,也要感谢领导和我的同事们,本届大会是在建设纺织强国的建设时期,我们第一次组织全产业链的纺织人共聚一堂,以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议题做一个交流活动。
  
  短短一天时间,有20多位来自协会商会、重点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的代表们,分享了他们的思想经验思想和建议。在座诸位和我一样,通过今天的会议,对纺织企业如何成功的“走出去”有了清晰的看法。
  
  王会长说了,希望全行业共同努力,积极稳妥的建设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跨国产业体系。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领导,就纺织产业就海外合作的金融政策,服务体系和布局建设分别做了深入的阐述。
  
  来自台湾的黄伟基也说了很多经验,还有波司登、红豆、天虹、富丽达等集团的老总也给我们做出了精彩的分享。刚刚结束的两场专题对话也非常精彩,来自麦肯锡、滨州亚光、紫荆花等等通过交流,对多种投资形式不同区域的投资环境和潜力,海外并购管理对热点问题进入了深入和细致的讨论,相信这些观点的分享和碰撞,能给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家们有很多启示。
  
  各位,我们将会继续为大家服务,联合会将积极建设好纺织工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信息平台、投资考察平台、海外展会平台、业界交流平台,积极配合落实政府部门的海外投资鼓励政策,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在“走出去”国家当中的问题和诉求。为此中纺联专门成立了“走出去”的专家委员会,聘请了金融、法律方面的专家,作为专家委员,为纺织行业的海外投资贡献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朋友们,再一次感谢各位的光临和积极参与,现在我宣布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圆满闭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