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调研: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加快建设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纺织化纤行业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六联合党支部,紧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整体部署要求,在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聚焦行业运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安全、人才战略等重点问题和难题组织了本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问卷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得到化纤行业重点企业的积极反馈,截至7月14日共收到企业有效问卷93份,覆盖了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氨纶、丙纶、维纶、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子行业,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经对收集问卷进行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以期为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等把握行业运行与发展趋势特点和重点关注,研究分析行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制定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行业呈现逐步复苏之势,还需着力扩大下游需求。
  
  2023年以来,化纤行业生产增速逐步提升,但需求端的恢复不及预期,加之原料成本端挤压,行业的整体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1. 行业总体开工负荷好于去年同期,二季度内销市场有所好转,加之出口增速明显,主要产品库存总体处于正常水平。根据问卷调查反馈情况,1-4月,样本企业总体开工负荷在80%以上的占比为69.79%,产销率在90%以上的占比为72.05%,库存在20天以下的占比为77.42%,可以看出行业产销情况基本稳定,库存状况基本良好(图1-图3),相较于2022年同期水平,化纤行业产销呈现复苏之势。
  
   
  图1  2023年1-4月样本企业开工负荷情况
  
   
  图2  2023年1-4月样本企业产销率情况
  
    
  图3  2023年1-4月样本企业库存情况
  
  2. 企业对纺织化纤产业链复苏的信心有待加强。调研问卷显示,对于2023年1-4月的市场情况,有40.86%的企业认为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26.88%的企业认为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还有30.11%的企业认为比去年同期还差(图4);对于2023年全年的化纤市场行情,仅有33.33%的企业预期化纤全年市场运行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仅有19.35%的企业预期下半年市场运行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图5)。
  
   
  图4  2023年1-4月样本企业市场情况
  
  
  
  图5  样本企业对2023年全年化纤市场行情预期情况
  
  从样本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困难来看,企业市场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端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尤其是欧美市场库存较高,导致下游订单量减少,影响上游原料销售;二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加之价格向下传导不畅,成本端持续施压;三是有些行业新增产能较多,部分领域产能结构性过剩成为当前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同质化竞争压缩企业经济效益;四是竞争力强、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溢价能力不足;五是国际贸易摩擦不断,针对我国化纤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事件降低了其出口竞争力;六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上涨,煤改气成本剧增,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七是中小企业相对来说信贷难,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3. 调研发现行业运行中表现出的一些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行业服务工作提供了重点方向。一是整合行业创新资源,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转型与发展,如给予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及产品创新等更多激励政策、鼓励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重点应用等;三是继续强化扩大内需政策,行业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振终端消费,引导绿色消费;四是给予产品出口更多扶持,如引导企业组团“走出去”,多参加海外相关展会,争取更多订单;五是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如加强信用担保,增加直接融资,特别是改善中小企业信贷难、信贷贵的问题;六是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用能、用工等成本;七是引导企业谨慎投资,促进行业自律性可持续发展,如发挥好《化纤行业投资敏感度分析(2023年本)》的引导作用,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八是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重点支持先进技术装置与低能耗设备应用。
  
  二、产业链协同创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重要的着力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化纤工业科技实力大幅增强,技术水平已步入由跟跑逐步走向与世界领先水平并跑的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化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行业新增产能采用高技术水平建设,新上装置的先进性、产能规模、能耗、一体化水平等带来一定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推动行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和产能结构调整。
  
  1. 当前行业整体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较高。根据问卷调查反馈情况,64.52%的样本企业认为其当前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6.88%的样本企业认为其当前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仅有8.60%的样本企业认为其当前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图6)。
  
 
  
  图6  样本企业当前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情况
  
  2. 调查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好于全行业。调研问卷显示,56.99%的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3%~5%之间,多是传统行业中的以差别化品种为主的企业;25.81%的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5%以上,主要以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企业为主;13.98%的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3%以下(图7)。
  
   
  图7  样本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情况
  
  3. 当前制约行业科技创新的原因很多,但相对集中。调查问卷显示,54.84%的样本企业认为是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48.39%的样本企业认为是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图8),这两项都占比较高,也侧面反映出行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两个着力点。另外,认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占34.41%,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的占33.33%。
  
   
  图8  当前制约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其实,无论是化纤协会,还是企业,都已经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做出了许多实际行动。作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重要延伸活动,纤维之路––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于2021年启动,两年来,已组织化纤企业与近20家服装品牌企业进行交流对接,切实搭建起了上下游沟通的桥梁,助力产业链协同创新。化纤协会与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工作,就是重点推动行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协同创新。由盛虹集团牵头成立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充分融合“产学研用”力量,重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瓶颈。桐昆集团、恒逸集团、华峰化学等龙头企业纷纷成立企业自己的研究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推动产业转型提升。
  
  4. 技术装备研发和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向。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品质和差异化的竞争会始终伴随行业发展,从而促进化纤高附加值、高功能品种的不断研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而纤维新材料、产业用为代表的应用领域拓展和跨界融合也是化纤行业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调研问卷反馈情况,样本企业下一步技术装备研发和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向也印证了这些趋势。
  
  在技术装备研发方面,主要集中在:不断推进关键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卷绕头等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的稳定运行,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升级,重点推动节能降耗改造方向;加大小品种、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引领科技前沿。
  
  在产品研发方面,主要集中在:大力开发差别化、功能性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满足下游多样化需求,以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立足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如积极开拓智能穿戴、大健康、过滤材料等领域的材料研发和定制化生产力度;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围绕生物基及可降解聚酯、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功能性聚酯、功能性母粒、绿色催化剂等开展技术攻关。
  
  5. 化纤行业智能制造已取得许多成绩。对于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情况,被调研企业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调研问卷显示,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目前仍主要体现在建立自动络筒包装系统、立体仓储系统,以及建立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示范工厂的阶段。其中,已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样本企业占25.81%,已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样本企业占30.11%,已建智能化立体仓储系统的样本企业占32.26%,已建智能化络筒和包装系统的样本企业占34.41%(图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其中选择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企业有4家,可能是由于填表人对于“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理解有出入而造成的误填。
  
   
  图9  样本企业智能制造的水平情况
  
  对于当前制约行业智能制造的主要原因,调研问卷显示,51.61%的样本企业认为是相关技术人才缺乏,41.94%的企业认为是企业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34.41%的企业认为是产业政策支持不够,29.03%的企业认为是相关技术软件不成熟,13.98%的企业认为是企业自身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来看,大多数化纤企业已经认识到智能制造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推进ERP、ME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化纤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化纤行业已经在自动化装备应用、智能车间/工厂建设、自动化仓储物流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建设及应用,切实提升了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未来,在政府层面,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给予关税收优惠和保险补偿等政策,开辟实施智能制造的重大投资绿色通道;鼓励金融、人力、土地等要素资源向智能制造先进企业流动。在行业层面,要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技术交流;加强培育典型示范企业的引领,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训;制定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搭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统筹发挥行业核心技术创新资源作用。在企业层面,要继续加大自动化、智能化投入,聚焦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加快应用数字化技术,个别工序全面实现机器换人;围绕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系统集成、资源优化等方面,提高企业核心大数据集成和应用能力,逐步打造企业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系统。
  
  三、绿色发展成为化纤行业的核心关注,部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行动已走在行业前列。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化纤行业积极开展节能降碳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现已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当前行业绿色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根据问卷调查反馈情况,62.37%的样本企业认为其当前绿色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6.13%的企业认为其当前绿色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仍有15.05%的企业认为其当前绿色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2. 行业绿色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重要之策,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调研问卷显示,有59.14%的样本企业已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储备,39.78%的样本企业已完成绿色工厂评价,36.56%的样本企业已制定公司“双碳”目标和实施计划,33.33%的样本企业已开展协会绿色纤维认证,23.66%的样本企业已完成碳足迹测算。具体工作包含:采用高效节能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全流程数字化控制,深化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大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等纤维材料的研发应用;注重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以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大绿色能源使用率;制定“双碳”目标,开展信息披露,落实减排方案,启动“零碳”产品开发计划。
     
  中国化纤协会已经开展的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该认证包含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三大类绿色纤维及其制品认证,以整套先进标准为依托,对生产过程、原辅材料、产品品质均有绿色低碳要求,可为消费者、生产商和品牌方提供可信赖的服务,这是我国纺织化纤自主认证体系的有力探索,致力于提供一个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的化学纤维材料产业链新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CV联盟的引领下,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及行动已经走在全行业的前列。多家CV联盟企业先后开始系统性地推进企业可持续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在企业“双碳”目标、闭环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产品碳足迹追溯、可持续品牌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国内外纺织产业链和终端市场中建立起了广泛影响。这些经验值得全行业借鉴。
  
  3. 当前制约化纤行业绿色发展的原因较多。调查问卷显示,44.09%的样本企业认为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37.63%的样本企业认为是市场推广难度大,34.41%的样本企业认为是相关技术人才缺乏,33.33%的样本企业认为是产业链合作不畅。另外,还有1/4左右的企业认为生产技术和装备不成熟、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相应地,为进一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需要集聚政策、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资金、绿色信贷等财政支持及地方资金配套,持续推进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绿色宣传,倡导资源循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开展基础研究,鼓励绿色化技术改造,进一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广使用绿色纤维产品,提升绿色纤维认证产品的认可度。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带来产业新课题,需统筹行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洗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着眼于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产业安全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不可避免的优先从本国利益出发进行政策调整。在这一轮新的调整中,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势必引发国际规则重塑。
  
  根据调研问卷反馈情况,54.84%的样本企业认为产品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是化纤行业产业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化纤产品出口量逐步增加,针对其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事件频发,近期印度BIS认证涉及部分涤纶产品,对化纤出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故更需警惕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以保持出口市场份额稳定增长。
  
  有23.66%的企业选择了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产业链配套不齐全,选择关键技术装备、零部件或产品存在进口管制的占19.35%,选择原料来源技术路线单一的占18.28%,这些也都是影响化纤行业稳健和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也与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短板问题基本一致,也是当前及未来强化化纤产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带来产业新课题,面临影响产业安全的诸多因素,需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如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强链补链延链,鼓励、引导、支持国产材料的应用替代;立足“双循环”格局,扩大应用牵引,提高产业链协同和联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主导制定大国贸易规则,提升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关注国际形势变化,配合下游产业转移节奏,做好海外市场的开拓工作;建立预警机制,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数据网络安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五、企业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跨产业链、懂市场、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行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调查显示,企业普遍高度重视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1. 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根据问卷反馈情况,高达68.82%的样本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有需求,也印证了前文所说的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重要的着力点。此外,43.01%的样本企业对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35.48%的样本企业对国际化管理经营人才有需求,可见企业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且不仅仅是本领域而是跨产业链的技术,还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企业的人才以自主培养为主,社会聘用(含高新聘用)和招聘毕业生也是主要方式。在企业获得人才的途径方面,调研问卷显示,选择企业自主培养方式的样本企业占比高达73.12%,选择社会公开招聘、学校招聘毕业生、高薪聘用等方式的样本企业占比均超过50%,是当前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渠道。另外,选择聘用高校研究人员兼职方式的样本企业占比也有37.63%。
     
  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创新、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关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未来,行业要完善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系、机制、路径、资源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同时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如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的工作、科研、交流政策,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营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技术人才发展通道设计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中国化纤协会已经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重在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自2015年开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七期,现已形成从纺织原料到机械设备、从纤维生产到纱线织造、从面料研发到终端品牌的完整的产业链教育体系;“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杰出科技人才奖重在表彰高端技术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技术进步。
  
  未来,化纤行业还要重点加强各类人才培养,继续完善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通过与品牌、检测、金融等不同组织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搭建行业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定期开展高端技术人才交流;建立行业各类人才库,开展行业人才梯队培养与建设,增强企业与人才供需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