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进一步促进纺织服装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中国纺联流通分会制定了《关于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线上线下融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工具形成的线上“人货场”平台和基于实体商业形态形成的线下“人货场”场景的融合、渗透和重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下简称专业市场)是集展示发布、原创设计、交易对接、信息交换、品牌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下”实体平台;多年来,专业市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数智化升级、一体化融合和供应链协同,推动线上“人货场”平台和线下“人货场”场景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专业市场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进一步促进纺织服装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背景
中国纺联流通分会积极践行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推进专业市场“四新”行动计划;推动商户企业通过数智化手段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渠道和流量,实现主体创新;推动专业市场通过管理、服务和数据融合,实现市场焕新;推动商圈开展数字设计、数字品牌、数字门店、数字市场和智慧商圈的建设,助力城市更新;推动专业市场创新供应链协同模式,实现产业革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专业市场“四新”行动计划的关键引擎和核心抓手。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新消费需求为引领,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推动专业市场围绕资源要素、经营主体、模式业态、服务平台和渠道布局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实现场内与场外、需求端与供应端、公域与私域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协同,实现线下线下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实现精准链接、柔性快反和高效率流转,将专业市场打造成数字化、 智慧化流通平台和赋能中小企业成长的新型价值实现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驱动和需求引领。以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为驱动,吸纳专业人才,升级技术工具,创新优化服务流程,全面升级“人货场”交互模式,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衔接;积极响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增强专业市场商品、服务、业态等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集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坚持分类施策和滚动评估。结合不同类型专业市场发展情况、商户成长需求以及远景目标,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扎稳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程;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坚持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分步实施,科学评估,滚动发展,切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盲目投资。
坚持开放共享和安全有序。高度重视大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价值,本着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原则,采集、梳理和分析产业流通数据,建设流通大数据库,为赋能商户、服务产业发挥流通数据价值;坚持以数据为中心,强调技管并重、持续监测、风险防范的数据安全运营理念,规范线上线下交易行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性发展生态。
(三)发展目标
优化线上线下分工协同。全面突破场内场外和线上线下空间边界,实现线上“人货场”平台和线下“人货场”场景的融合、渗透和重构,实现跨界链接,创造更加多元、便捷、高效和优化的分工链条和协同模式,形成“多角色随时转换的人+多渠道灵活供应的货+多生态弹性包容的场”融为一体的数智化“人、货、场”,实现线上线下竞争力互补和优势最大化。
促进公域私域精准营销。以专业市场作为公域流量入口,营造智慧消费场景和信任关系,通过全渠道、智能化、精细化运营,持续引流,增强客户黏性、复购率,实现公域与私域的数据流通、转化共赢;通过线下体验场景化和线上入口多元化,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客户需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体验,增强客户获得感、信赖感。
建立柔性快反供应链条。以专业市场为数据中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联通和协同共享,实现需求端反馈和指导供给端生产与组货,实现市场需求与生产资源的精准匹配,提升商品周转率、供应链快反速度和市场运营效率,建立柔性快反供应链条。
提升专业市场功能作用。专业市场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实现管理、服务、经营数据的共享、可视和追溯,打造智慧场景空间;通过实体门店智慧化、线上渠道多元化和流量资源共享化,激发专业市场增长点;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联系,升级发展成为产业链大数据中台和供应链协同中心,不断创造流通产业新价值。
三、推进专业市场数智化升级
1、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专业市场智慧管理系统,推动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物业、商铺、停车、仓储物流等日常管理的线上化和流程化,实现数据共享和无纸化办公,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推进消防安保、能耗、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感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保障市场安全有序运营。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为商户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查询数据信息和活动资讯,在线缴纳保证金费用,在线报装报修、投诉及反馈意见,在线反馈进度,在线完成合同到期、缴费和纳税等提醒功能。推进市场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商户信用、货品品质、原创设计、供货能力、翻单水平、交易环境等评价工作。改善市场网络和接入条件,实现免费WiFi信号全覆盖。
2、建设智慧导购系统。建设专业市场特色的智慧导购系统和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员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商铺导航、实景显示、实时定位、智能检索、精品推送、商铺推荐、商户信用、活动宣传、促销推广、优惠券发放、食宿交通、停车位预约以及其他营销资讯等功能,为经销商、采购商、买手、设计师等提供导购服务;鼓励采购商、消费者参与导购系统意见反馈、消费评论、商户信用、粉丝投票、环境评价等市场调查,参与品牌商户、品牌商铺、品牌商品的推荐评选。实现导购系统与智慧管理系统、停车系统、物流系统的互联互通。在显著位置布局多媒体导购大屏,滚动播放市场资讯、主题活动、新品优品推荐等热点信息。
3、建设流通数据中心。建设专业市场流通数据中心,围绕市场运维、商户经营、客流分析、买手行为、热销商品画像、新品开发、促销效果、门店热度、动线死角、仓储物流以及行业运行等开展数据服务,推进商户企业提升数据经营决策能力,促进商户企业由经营商品向经营客户、经营渠道、经营消费者转变。
4、建设智慧物流系统。推进仓储、物流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物流仓储智能服务体系,实现仓储、货运代理、分装配送、长短途运输、停车场等物流管理运营的在线化。建设专业市场特色的小型化、智能化仓储空间,实现货品出入库数据化和高效化。加快智能仓储、智慧物流和商户数据联动,实现在线下单、包裹查询、管理轨迹追踪等功能。建立快递员、拉包工信用评价小程序,规范快递收揽服务和物流市场竞争秩序。探索“中心城区展示交易+远郊仓储物流”发展模式,构建总仓、区域智能仓和数字门店物流体系。
四、推进专业市场融合化发展
5、建设线下智慧门店。应用智能识别扫描、自动测温、虚拟(云)货架、3D试衣、智能试装、拍照搜索、VR 逛店、语音购物、虚拟助理、数字支付、自助结算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工具,建设数字化智慧门店,实现客流、订单、商品、交易、支付、仓储库存和会员系统的互联互通。依托智慧门店,建设线上数字商城,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引流和数据贯通,促进客户转化。积极尝试应用DTC(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商业模式,增强商户与消费者互动。探索消费驱动和数据驱动的反向定制模式,指导产品设计生产,建立快反体系。
6、建设线上服务平台。依托微信商城、小程序、抖音、小红书等线上窗口平台,建设线上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的融合化。应用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建设线上订货会、新品展示会、供需对接会等云展厅、云秀场、云发布,实现展示发布功能的线上线下融合。建设线上货品优选系统,优化找货索引功能,提升找货效率。应用大数据、3D打印、3D虚拟试穿、CAD等信息技术,开展设计对接、样衣交易等线上化服务,优化设计交易功能。充分利用社交新媒体,开展探店直播、市场形象宣传、优秀商户采访、优质产品推广等内容营销,策划打卡、快闪、买手嘉年华、Showroom、线上时尚周等线上活动,加大市场、品牌、商户的宣传推广声量。开展新技术应用、人才培训、检测检验、产品认证、质量追溯等线上化服务,优化公共服务功能。
7、建设数字智慧商圈。融入数字城市建设,开展商圈基础设施、交通环境、公共服务平台、诚信体系建设和宣传推广载体等信息化改造,推动“专业市场云”和区域产业数据中台建设,打造数字链接和智慧体验商圈环境,实现商产城融合化发展。编制发布价格、景气、商户信心、采购、时尚活动、业态创新、市场竞争力等商圈指数,构建指数体系,提升商圈数字化口碑和行业号召力。
8、加强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关注电商新业态,加强商户企业与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的合作,开展优质供应链组货服务,实现公域私域流量衔接转化。推动建设网红直播间和网红直播专区,孵化播主、品牌和渠道商,实现流量快速变现。开展网络供货对接会、新品订货会、新品开市日、买手开放日、市场直播日、尾货清仓日等线上活动,丰富营销推广手段。深化市场和B2B平台合作,探索批发业务线上撮合。支持龙头市场申报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加强与海外电商平台、跨境B2B平台和海外采购商、贸易公司合作。
五、推进专业市场供应链协同
9、强化集群市场协同。支持龙头市场通过自建、集群共建等方式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探索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整合设计、研发、面料、工厂、订单、物流、仓储等上下游供应链,推动场地、设备、技术、人员、仓储和渠道共享,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推进可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分布式作业等在线管理,实现数字门店、设计平台和工厂订单的精准匹配。建设共享云仓系统,实现全渠道库存共享,提高补货频次,优化库存结构。建立面料、服装款式、版型、协作工厂数据库和技术工艺库,为设计师开展数据服务。
10、建设供应链选品中心。建设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选品中心,促进选品中心与数字门店、智慧云仓的链接,打造柔性快反体系,提升新品、单品、爆款快反能力;应用虚拟人和数字化营销强化品牌塑造;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原创、品牌和供应链保护。
六、保障措施
各部门、各市场要从发展数字经济国家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本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实施
中国纺联流通分会将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市场与数字服务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的交流协作;各有关单位要将本指导意见纳入商圈数字化、市场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全面推动商圈、市场、商户优化升级;各市场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团队建设,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滚动推进,促进落地。
(二)开展试点工作
中国纺联流通分会按照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广复制的思路,结合各地市场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选择代表性专业市场,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培育引进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数字化转型市场商户,加快中小商户企业数字化升级,总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场景、经验、技术和案例,建设数字化示范商圈和示范市场,完善数字化服务生态;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研究分析改进方法。
(三)扩大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行业网站、新媒体、行业活动等渠道,加强指导意见的宣传和解读,推广优秀试点案例、场景和技术,推动合作与交流;发挥电商联盟和专家委员会作用,组建智囊团队和咨询智库,开展宣讲与培训;加强人才保障,建设学习型团队,运营应用型市场,培养创新型商户,打造一支懂技术、精业务、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