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中国经济:承压复苏 迎难而进

  “2022年,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面对国内疫情反复和‘三重压力’等挑战,中国经济在压力中迎难而进,总体呈现V型走势。”12月13日,《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全面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稳中有进,中国经济预计未来将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全球通胀升温,美联储多次大幅加息,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转弱,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面临多重压力。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之“稳”没有改变,主要指标总体向好。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至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前10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3%,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稳”的基础更扎实。
  
  中国经济之“进”动能强劲,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神舟十五号、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深海一号”等大国重器取得创新发展;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规上工业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3倍,较二季度加快20.8个百分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持续壮大,前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较1至9月加快2.6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我国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全年经济在第二季度谷底后呈现V型复苏态势,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固,就业形势有所改善,物价较为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疫情及外部冲击下的恢复阶段,国内环境整体向好,明年经济发展包括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经济较快复苏可期、物价水平总体可控等诸多有利因素。
  
  基建投资、出口拉动、新兴动力成为中国经济恢复主要动力,体量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质始终保持
  
  专家分析认为,基建投资、出口拉动、新兴动力“三强”成为中国经济恢复主要动力。
  
  从投资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效能不断释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本轮稳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领域。在专项债快速投放以及后期出台的不少于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盘活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等政策措施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幅度加大。1至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个百分点。受此拉动,原材料行业和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也明显快于其他行业。
    
  从出口看,我国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举措加力提效,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1至9月,以美元计的出口金额增长13.8%,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出口对国民经济产生整体拉动作用,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9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2%,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具体到重点行业,前三季度,出口对电器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均超过30%,提升服装加工业增速近3个百分点,在服装加工业整体负增长的情况下外需贡献尤为突出。
  
  在新兴产业方面,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成为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动力之一。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综合创新实力排在全球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上升。第三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重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12.5%、33.7%、16.8%。
  
  稳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万亿级新增长点加快涌现,中长期消费增长仍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消费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冲击和困难,中国消费展现出了强劲韧性。据统计,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达到36万亿,实现了复苏和同比增长。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给予了较多关注,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4月下旬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交通保通保畅、汽车促消费等一揽子政策,对消费大盘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稳消费政策,特别是发放消费券,成为多地激活消费的重要抓手。按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20多个省份、250多个城市先后发放了消费券。根据专家测算,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力普遍在3倍以上,个别城市的拉动力甚至达到9倍或10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技术赋能,以及新消费理念的形成,推动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创新和细分,孕育出一批新的增长点。比如,在数字经济方面,在线教育、远程会议、在线医疗等快速发展,直播视频、网上带货增势强劲,目前使用短视频的消费者达到9亿多人。在绿色健康领域,一批健康新品类消费实现快速增长,蛋白营养牛奶、无糖碳酸饮料、营养软糖的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54%、32%、31%。
  
  “短期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有利于消费的恢复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消费增长仍有巨大空间和潜力,会有数十个万亿级以上的消费增长点。”王微建议,明年要坚持稳大头消费、促进创新消费、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畅通消费市场循环,激发线上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品质提升,用更大的改革力度释放服务消费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基本民生保障和粮食能源保供持续加强,助力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引领经济总体恢复向好的同时,实现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其中10月份为5.5%,与上月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温和,10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
  
  在能源安全方面,今年能源供应持续增加,前10个月,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3%和6%。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实现投产,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塔里木油田年产原油创历史新高。在全球能源供给紧张的环境下,我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主要油气企业成品油库存保持高位运行、天然气管存罐存处在高位水平。
  
  “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的一年里,开好局起好步。”专家建议,要增强市场信心,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带动实体经济增长。同时聚焦创新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巩固升级,并强化安全发展,积极应对全球能源供求格局改变带来的机遇挑战,为明年经济修复和更加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