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6月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报告:行业运行压力加大,市场信心有待提升!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随着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从行业看,受疫情反复、原料价格高企、下游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持续处于欠景气状态。随着传统纺织淡季的到来以及国内棉价连续下跌,企业对于后市的信心减弱,期待市场能尽快活跃起来。
  
  6月份,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46.57,较5月下降2.07,行业继续处于欠景气状态。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的7项分类指数中,所有指数均位于枯荣线下方,且较5月下降。
     
  原料采购指数
  
  6月,原料采购指数为47.96,较5月下降3.43。从市场价格看,棉花价格大幅下跌,非棉纤维价格上涨。具体数据,国内3128级棉花现货月均价19878元/吨,环比下降1733元/吨,降幅8.02%;1.4D直纺涤短月均价8797元/吨,环比上涨414元/吨,涨幅4.94%;主流粘胶纤维月均价15311元/吨,环比上涨583元/吨,涨幅3.96%。从采购量看,部分大企业增加棉花采购,小企业观望情绪较浓,棉花采购积极性不高。当月,企业非棉纤维的采购量较5月下降较多,主要是因为上游价格上涨而下游订单不足,致使企业原料采购较为谨慎。
  
  原料库存指数
  
  6月,原料库存指数为48.46,与5月持平。当月,原料端价格变化加剧,下游市场采购热情不高,除部分大企业原料库存略有上涨外,其余企业棉花或非棉纤维库存均较5月有所下降。同时,企业为稳住资金链,保障生产经营持续,谨慎管理原料库存,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水平。从分项指数看,棉花库存量指数47.71,较5月下降0.31;非棉纤维库存量指数49.20,较5月上升0.29,仍低于枯荣线。
    
  生产指数
  
  6月,生产指数为47.03,较5月下降2.44,降幅扩大。随着产品库存增加,部分企业开始限产放假,降低开台,造成部分员工流失,产量出现下降。根据调研了解,大企业设备开台率基本能维持在80%以上,中小企业开台率不足80%,部分企开台业甚至不足五成。从构成生产指数的各项指标看,设备开台率指数环比下降2.39,纱产量指数环比下降2.04,布产量指数环比下降3.11。
     
  产品销售指数
  
  6月,产品销售指数为45.82,较5月下降2.29。从市场价格看,纱布售价均下降,且降幅进一步加深。具体数据,32支纯棉普梳纱月均价27533元/吨,环比下降690元/吨,降幅2.45%,纯棉坯布(32*32 130*70 2/1 47"斜纹)月均价5.89元/米,环比下降0.15元/米,降幅2.48%。从市场销量看,随着终端市场持续冷清,下游订单进一步减少,市场观望情况愈加浓厚,纱布销售均不及上月,且布销售量指数下降幅度高于纱销售量指数。
     
  产品库存指数
  
  6月,产品库存指数为46.47,较5月下降1.26。由于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企业产品库存持续增加,仅部分做化纤纱的企业表示库存略有降低外,多数企业库存水平处于高位,一些企业纱线库存超50天,坯布库存则达两个月。从构成产品库存指数的分项指标看,纱、布库存量指数分别较5月下降0.56和2.34,可以看出布库存量指数下降幅度高于纱。 
  
  企业经营指数
  
  6月,企业经营指数为45.93,较5月下降1.89。当月,棉花价格的下跌加剧了纯棉产品价格下行,而棉纺织企业生产使用的为前期采购的高价棉花,因此亏损幅度不断加深。同时,订单的减少,导致企业资金压力逐步增加,甚至有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团队管理。当月,主营业务收入指数较5月下降2.07;利润总额指数较5月下降1.71。
  
  企业信心指数
  
  6月,企业信心指数为43.89,较5月下降2.33,为今年以来最低值。随着全球通胀持续,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加剧。6月21日,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正式执行,出口和内需市场均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叠加棉花期货盘面走势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游不敢下单,市场基本处于暂停状态,普遍对于后市信心表现不足。因此,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说明: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采集自全国近500家次棉纺织企业,参考国家制造业PMI等指数制定方式,通过对多个主要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当指数高于50,表示棉纺织行业本月景气程度好于上月,低于50则表示本月景气程度不及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