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的“变革与重塑——2022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学习”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不能把“碳中和”简单地看成一项“环保”任务,“碳中和”将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起到一个根本性的颠覆作用。
“随着‘碳中和’的到来,人类追求的不再仅是物质的生产,而是人和社会、自然和谐健康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幸福概念。”朱民表示,“同时,消费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低碳’产品会更受欢迎。”
“在较高速经济增长和低碳的双重目标约束下,要通过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力争实现‘减碳’和‘经济增长’双赢,这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朱民表示,“当然中国有很多机遇,因为我们提早转型,转型的重置成本比较低。如,美国的汽车已经达到千人845辆,欧洲是400多辆,中国只有173辆,那么我们直接可以用电动车,避免买汽油车再重置。”
朱民认为,“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不仅仅是一个能源部门的颠覆和革命,即传统意义上的能源转型,而是整个经济变化和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推力。
“‘碳中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极其广阔的场景。过去40年,我们追赶世界经济的发展。未来40年,我们有望再创辉煌,构建一个新发展模式,创造出新的增长。当然这也会经历能源革命、产业革命、科技革命,这些改变将会影响和主导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变化。”
朱民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会继续发生变化,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未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将对全面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朱民认为,推动科技创新主要有两方面的抓手,一是专项科研突破,如航天航空等领域;二是广泛的新基建,通过推动全面的科技创新,让中国从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同时也可以引领世界。
“新基建集合了物流、人流、数据流、5G、人工智能等,最后产生资金流。新基建运用中国制造业的强项来提升它的智能化和价值。”朱民表示,“所以,政府的工作就是打造基础设施,鼓励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各个产业行业到基础设施上找自己新的发展机会。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意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宏观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加大。“当我们面向服务业转型的时候,我们面临又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人口的老龄化和长寿时代。”朱民表示。
“随着劳动力越来越少,每个劳动力就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支持老年人的退休金。发展第三支柱的保险业就变得特别重要。”朱民认为,“我们要大力建设养老保健服务医疗系统以及多层次的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