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 之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是经济的“压舱石”,企业则是“动力源”。近期,我们将围绕《指导意见》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展开,从CINTE22重点展商创新案例中,领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的重要突破。看产业用纺织品如何以科技创新之力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当前,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丰富,提升了产业链集成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托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可加强产业链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各领域创新中心,整合多层级资源,可加快关键领域形成突破。
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可谓业内佼佼者。据了解,东方国际投入11亿元,改革创新了以三位一体、一院五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三大全球布局的研发中心,获国家行业和市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认定10家,建成国家行业和市级创新基地9个,承担了国家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28项,完成高新成果转化6项,在五大领域上形成相应的核心技术,三年中创新产品的产值140.7亿元,在全球范围内申请或授权专利682件,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9项,制订227项国家或行业标准,为载人飞船工程、登月工程、航母工程、航空工程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全球创新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方面,东方国际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进行应用性项目开发和市场化运行,已形成汽车内饰的全球技术设计研发平台,支撑汽车用纺织品全球布局,形成以进博会为特色的跨国采购集成供应链等主要核心业务,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东方国际集团下属的申达股份已形成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拥有5家研发中心的汽车内饰全球技术研发平台,研发技术人员700余人,协同全球研发资源服务全球生产,中国(上海)研发中心承担新能源车的前瞻性声学材料技术研发,成为符合上海工业发展战略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内饰全球技术科创体系已在汽车内饰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中支撑起百亿规模的汽车内饰制造产业,为中国汽车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动能。
申达股份汽车内饰全球研发中心声学实验室
此外,由东方国际集团下属重点骨干企业牵头创建产业用纺织创新中心,通过对产业用纺织行业内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提升产业链集成创新能力,在新能源车用纺织及声学技术、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系统技术、绿色生态产业用纺织原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医卫抢险防护材料技术和先进柔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技术打造一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条,建立重要战略物资、应急物资和民生物资保障。同时,重点在全球新能源车用纺织及声学技术研发中心、纺织环保减排技术体系创新、绿色功能性产业用纺织材料、新型高值高性能医用防护纺织品功能一体化工艺和产品、柔性复合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关键领域形成突破。
在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牵头130多家国内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共同承担建设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与中国航发商发公司以“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个计划”模式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小核心,大协作”,承担国家核电重大专项课题“核级水过滤器滤芯研制”,与国电投上海核工院合作承担核电水过滤芯国产化,在三代核电机组成功应用。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基因工程、数模仿真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二是多措并举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构建人才梯队。秉持“院士、专家、工程师、工匠”四层级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从初级工程师到首席专家的科技人才发展通道,有效指引了科技人才职业发展。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专家型科技人才。聘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作为顾问,带动科研水平提升。以“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契机,为工程师、技师设置互转通道,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
南玻院核级水过滤器滤芯
为进一步拓展芳纶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泰和新材组建成立了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聚焦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为提升中国高分子新材料及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力。
传化化学也依托传化技术研究院,持续开展化学助剂机理的研究,开展对阻燃、粘合、防水及其他功能性化学品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与浙大、浙理工、北理工等高校及研发平台开展深入合作。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实现融合创新,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新材料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从研发模式、赛道拓展、成果共享等方面打破常规,对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形成组织化创新支持体系,大力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动力,自主研发与技术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方式,在2020年获评中国熔喷非织造新材料研发基地。
在完善科技创新链方面,通用技术中纺院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自有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研发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比重达9%以上。依托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技术升级;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重点领域产品开发设计,拓展多元化市场;加强产业链协作,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