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凝聚信心 创新求变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召开

  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复发、俄乌冲突加剧全球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关键时点,我们需要厘清行业发展形势,正确认识我国针织产业的竞争优势,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沉着应对,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心聚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6月10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七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在线上召开。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副会长兼秘书长瞿静,党支部副书记何华勤,总工程师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等领导和嘉宾以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产业集群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线上会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希成主持了本次会议。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瞿静在会上发言时指出,年初至今,受新冠病毒疫情反复及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深陷动荡。中国纺织产业也面临着供应链不畅,成本剧增以及市场消费萎缩等困难与挑战。当下,行业要从技术创新中求生存,深入思考选择正确的战略定位,在中央政府提振经济、促进消费的政策指导下,凝聚信心、共渡难关。本次会员代表大会选择“云端”相聚,她希望会员单位能与协会时刻保持信息沟通的顺畅,也希望本次会议能为行业企业带去一些思考和启发。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做了题为《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从经济运行分析、行业发展意见、协会主要工作和下半年工作几个方面展开。
  
  他表示,今年1-4月,我国针织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8%,增速较一季度降低3.58个百分点。针织织物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3%,针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0%。但与此同时,纺织原料大幅上涨,物流受阻,终端产品价格传导不畅,针织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0.03%,利润同比下降6.48%。
  
  营业收入增长放缓,盈利水平有所下滑。1-4月针织行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8元。针织织物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27%,利润同比下降3.46%;针织服装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13%,利润同比下降8.63%。4月当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21%,环比下降9.38.针织织物同比下降0.48%,环比下降7.84%;针织服装同比下降0.03%,环比下降10.32%。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下,4、5月份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1-4月针织行业规上企业产成品周转率为14.83次/年,同比下降6.49%。三项费用占比为7.57%,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订单转移风险加大。今年以来我国针织产品出口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4月我国累计出口针织产品3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45%,高于全国纺织服装出口11.85个百分点。其中,1-4月我国出口针织织物7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出口针织服装243.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国外服装市场消费复苏,1-4月我国对美国、东盟、欧盟的出口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出口金额分别为60.16亿美元,63.56亿美元,43.40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85%、32.97%和30.14%,对东盟地区的出口已超过美国,对其织物和服装出口比例在60:40左右。日本市场出口仍显疲软,1-4月我国对日本针织产品出口额为22.82亿美元,同比下降7.05%。
  
  受国内疫情影响,针织行业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0%,增幅显著回落。与之相反,越南则受益于大规模复工复产,出口订单大幅增长,订单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
  
  内销市场增长乏力,内需尚待进一步激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4月当月同比下降了22.8%;4月我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增速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显示在疫情冲击之下,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内销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亟需政府相关政策加快落地,以提振内需。
  
  林云峰强调,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没有变。面对疫情影响和外部冲击的压力,更需要企业、政府上下同心,积极应对。
  
  一要坚定信心;二要应对价值链重构的变化;三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四要加强对消费者的研究;五要重视绿色发展的趋势。
  
  林云峰表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将加强行业调研,努力为行业争取政策支持;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畅通行业渠道;技术提升和标准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持续开展设计大赛与流行趋势研究。
  
  下半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将全力做好8月份上海召开的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和11月2-4日在深圳大湾区召开的国际针织博览会两大行业展会等各项工作。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发言最后,林云峰表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行业协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团结协作,协同攻坚。通过创新驱动,以产业生态的竞争力化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李红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针协重点科技服务项目情况: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构建服务平台。中国针协组织成立了中国针织产品创新研发联盟,首个任务是粘胶长丝针织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联盟企业参观了公司粘胶长丝生产、加捻、大圆机织造以及印染全流程的生产环节,并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做了分享。截止目前,联盟内企业已完成两轮粘胶长丝针织产品的研发。今年3月,中国针协又启动了与华峰瑞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sorana(R)在经编领域应用”方面的课题探索。自2016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功能性针织产品流行趋势活动,每届活动都会推出不同主题,以成品与面料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今年该活动围绕“功能”、“绿色”、“时尚”的主题,将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创新项目进行展示,同时设立入围企业先锋展位,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现场商贸对接。在科技推广方面,持续举办全国针织科技大会、CKIA 云课堂、中国印染高峰论坛、短纤纱经编产品研讨会、花式纱线产业发展论坛、泳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多项活动。
  
  二是加强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升级。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已制修订国标21项,行标108项。运动服装分技术委员会已制修订国标5项,行标7项。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团体标准8项。2022年,中国针协标委会将继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对消费模式、产业提升等领域标准研究,加强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标准研究等工作。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帮助各相关方梳理标准的技术内容,掌握标准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增强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提升标准实施效果,协同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的宣贯。
  
  三是协助项目申报,共促行业进步。2022年,中国针协秘书处将继续协助企业做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的申报,为生产花边及涉及针织产品设计类图样的会员企业代理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协助中国纺联军民融合办公室开展体能训练服的招投标工作,推荐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以《后疫情时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题,并结合嘉麟杰发展实际,从可持续发展下的嘉麟杰、数字化升级中的嘉麟杰、疫情之下企业应对之策、对未来企业运营发展的判断四个维度进行了分享和探讨。
  
  他介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嘉麟杰在人才建设、精益管理、产品研发、绿色低碳方面等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嘉麟杰先后就ERP订单管理系统、织造MES管理系统、LAWER全自动投料系统、SEDO全自动染缸控制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成衣艾格文管理系统以及成衣模板、小工具等进行了数字化应用和升级,走在了行业前列。他表示,目前数字化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智能化排产和智能化配方。他强调,加强数字化升级,是企业降低劳动强度,实现钝化技术、柔性化生产,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
  
  谈到疫情之下企业的应对之策,他以嘉麟杰为例进行了分享。在积极抗疫的同时,2020年嘉麟杰快速转产,并成为上海市卫健委系统第一大供应商,上海市公共卫生物资储备生产单位。其中,为上海医疗系统提供的隔离服占整个上海市的30%。经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三年来,嘉麟杰不仅实现了与外贸订单互相快速切换,确保企业正常有序运营,更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4月以来,面对上海突如其来疫情,嘉麟杰有力采取封闭生产,积极复工复产,实现了全力达产。截止目前,住厂员工将近1400人,已恢复至正常生产水平。外贸订单有序出货,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表示将继续加强深度合作,加大订单量。
  
  针对未来企业运营发展,他强调,当前行业形势稳中有进,行业、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其中,一次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二次分配,要坚持公平为主。面对全球化的“去全球化”、实体企业成为“奢侈品”的新变化,数字化引领下的供应链将垂直一体化。此外,各行业对薪酬认知也将趋同。对此,他建议,为做强做大行业组织,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协会要站在统筹的角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疫情后时代,行业、企业应加大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合作,要坚定不移全球视野、“全球布局”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