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从两方面稳住中国经济大盘

  面对逐渐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住中国经济大盘即是其中要义。
  
  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去年呈现次序下行的趋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7.9%,三季度4.9%,四季度只有4%。今年一季度虽然有所回调(4.8%),但还是可以清晰看到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加大,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现实。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都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稳住中国经济大盘。
  
  首先是稳住增长速度。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为5.5%左右,这是经过综合严肃考虑的。第一,考虑的是就业。今年大学毕业生预计将高达1076万人,首次迈入千万人时代,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按照这些年的经验,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80万到220万的就业,由此,今年希望可以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第二,如果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第三,如果增速达到5.5%,又可以与“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任务相互衔接、实现协调。
  
  稳住中国经济大盘,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稳住市场主体。去年中国有1.5亿户市场主体,其中90%是中小企业,属于民营经济。稳住这些市场主体,使它们迸发内在活力,不断进行生产和创新,它们就可以更好地吸纳就业。市场主体发展了,老百姓的收入就有了保障。所以,稳住中国经济大盘,根本还是在于稳住市场主体。
  
  这次有关部门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根本点都是围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使市场主体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就财政政策而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今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是去年的一倍多。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激发亿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实体经济韧性。而货币政策的核心作用是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使它们可以更容易获得资金。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为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更多的政策手段应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向民营经济倾斜。
  
  除了国家政策,我们还有诸多有利条件。比如说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有人担心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始终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超过1.3万亿斤,今年也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能源也是一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虽说复杂的国际环境确实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我国绿色能源发展迅速,已经有能力应对外来的变化。
  
  在其他一些领域,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努力稳住经济大盘,比如投资还有相当大的空间。2021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2万亿元,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储蓄也意味着投资。去年财政收入超过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另外,“十四五”期间,全国有102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它们都经过了反复论证。其中有一些项目原本计划在2023年、2024年开工,如果调整为今年开工,这些都将为稳住中国经济大盘、支持中国经济向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