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联合国:世界经济面临巨大阻力

  近日,联合国发布了《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由于新一轮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劳动力市场挑战不断,供应链问题得不到解决,加上通胀压力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正面临巨大的阻力。
  
  01
  
  挑战接踵而至
  
  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强调,受强劲的消费支出增长和资金回流的推动,2021年经济复苏强劲,货物贸易超过大流行病前的水平。然而,随着货币和财政刺激效果开始减弱,供应链出现重大的中断问题,截止2021年底,经济增势大幅放缓,中国、美国、欧洲联盟尤为如此。许多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给经济复苏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与此同时,2019冠状病毒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构成新的挑战,使大流行病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预计再度增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刘振民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协调、持续的全球方案来防控2019冠状病毒病,例如普遍接种疫苗,大流行病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复苏构成最大风险。”
  
  02
  
  劳动力市场复苏滞后,
  
  全球贫困持续高涨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表示,在未来两年乃至以后,就业情况预计仍将远低于大流行病前的水平。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参与率仍徘徊在历史低位,因为许多在大流行病期间失业或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尚未返工。
  
  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供应链挑战增多,通胀压力加剧。同时,由于疫苗接种进展缓慢,刺激支出有限,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依旧疲软。预计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西亚将出现缓慢的就业复苏。在许多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不足以弥补之前的就业机会损失。在就业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极端贫困人数预计仍将远高于大流行病前的水平,最弱势经济体的贫困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在非洲,预计到2023年,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预计将持续上升。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指出:“在这个脆弱和不平衡的全球复苏时期,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协调的政策和金融措施至关重要,《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强调了这一点。”
  
  他表示:“现在是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平等差距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如果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可以让2022年成为人类和经济真正复苏的一年。”
  
  03
  
  日益加剧的不平等:
  
  2019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伤疤
  
  报告表示,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正成为2019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伤疤。未来几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很难实现全面恢复。与大流行病前的预测相比,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出现5.5和4.2个百分点的落差。持续的低迷将加剧贫困和不平等,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于2023年几乎完全恢复到大流行病前的水平。
  
  此外,不同人口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恢复不平衡,加剧了国内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大流行病导致妇女就业率急剧下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为从事儿童保育等无偿家务的妇女提供支助,对帮助妇女重返劳动力市场仍然至关重要。
  
  04
  
  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表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财政空间和融资限制,政府难以拨付与大流行病相关的支出,包括扩大疫苗接种、社会保护和支持就业。宽松的财政立场可以避免过早的财政调整,应仍然作为优先事项,确保强劲、包容和可持续的复苏。
  
  报告指出,在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已经开始解除对危机的特别货币措施。虽然有其必要性,但快速撤出货币刺激措施可能会破坏脆弱的复苏。值得一提的是资产购买计划。在危机的早期阶段,资产购买计划有效地解决了金融困境并支持复苏。然而,该计划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的脆弱性,扩大了财富的不平等。
  
  报告强调,许多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债务状况尤为棘手。不可持续的外债负担、新冠大流行期间的额外借贷以及不断增加的偿债成本,使许多国家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发达国家取消资产购买计划和大幅提高利率,则可能引发大量资本外流,进一步恶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报告指出,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协调一致的进一步国际支持以减免债务。
  
  报告的主要作者、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负责人哈米德拉希德强调:“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将需调整缩减资产购买的速度和顺序,减少其资产负债表,以维持金融稳定,保持公共债务的低偿付成本,确保债务的可持续性,避免过早的财政调整。”
  
  05
  
  中国经济增长同样放缓
  
  低通胀为货币宽松提供空间
  
  报告表示,从中国的经济表现看,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8%,2022年将放缓至5.2%,2023年为5.5%。出口和投资的驱动力正在下降,疫情防控措施对服务和消费造成影响,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为减碳而临时限电亦对投资产生影响。但中国的低通胀为货币宽松提供了空间,政府仍有多种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增长。经济迅速复苏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助于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财政支出。未来,中国转向以消费和高端制造驱动发展,将带来更加可持续但相对缓慢的增长,并产生显著的国际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