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先行指标折射出口增幅回落态势——解读前10月外贸“成绩单”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1.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全年“双强”格局已定。
  
  明年的出口形势是业内的关注重点。专家指出,出口的重要先行指标-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6个月位于枯荣线下,折射外贸企业接单意愿下降的现实情况。预计我国出口增幅呈回落态势。
  
  两因素推动出口强势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7.49万亿元,增长22.5%;进口14.18万亿元,增长21.8%。
  
  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94万亿元,增长20.3%;进口1.4万亿元,增长14.5%。
  
  “去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总额达到14.33万亿元,已经是历史新高。由此可见,今年出口是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说。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回暖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支撑出口强势的两个因素。
  
  “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4.3%,较前值上行0.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ISM制造业PMI为60.8,连续2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显示全球经济持续回暖。”郑后成说。
  
  而航运指数显示,受益于全球经济回暖,我国外贸保持较高景气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10月我国出口航运指数景气度优于全球航运景气度。截至10月26日,衡量全球航运景气度的BDI指数由10月初的5202下滑至4056,降幅达22.0%;而衡量我国出口景气度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由10月初的3220升至3300,同时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于10月上旬录得4647,刷历史新高。此外,截至10月中旬,我国八大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月以来最高增速,显示我国出口贸易较高景气度。
  
  “10月,衡量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为近5个月新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动终端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对10月出口增速形成有力支撑。”郑后成说。
  
  先行指标折射出口增幅回落态势
  
  5月至10月,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8.3%、48.1%、47.7%、46.7%、46.2%、46.6%,指数连续6个月位于处于荣枯线以下且呈不断降低态势,显示外贸企业接单意愿下降的现实情况。
  
  记者在近期的走访中了解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波动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外贸企业接单意愿下降。
  
  上海一家汽车产品出口企业负责人说,受限电限产影响,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叠加汇率波动和海运价格持续高位影响,企业已处于亏损运营状态。“我们的交货周期在30天至45天左右,而价格是在接单时就确定的。受限电限产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往往在接单时有利润,但交货时就处于亏损状态。”上述负责人说。
  
  “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海运运力等限制因素拖累企业的接单数量。考虑到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持续边际小幅放缓态势。”连平说。
  
  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认为,今年四季度出口增速大概率会出现拐点,出口水平也将逐步回落至正常年份水平。“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2 年全球出口增速为4.7%。而我们了解到,随着海外产能逐步恢复,我国出口份额呈逐步回落态势。明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低于全球出口平均增速,预计在4.3%左右。”
  
  “预计2022年出口总额低于2021年,但是不必对2022年出口增幅过分悲观。”郑后成说,一方面,预计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在2022年总体位于高位区间,对我国进口需求依然强劲;另一方面,预计明年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受此影响,工业品价格也将处于高位,对出口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