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大运河滋润的丝绸之府––盛泽,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如今则面向全球发布中国丝绸化纤指数,成为中国纺织的市场晴雨表。这里,走出了创新发展的丝绸之路,孕育着持续创新的产业沃土,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即落户于此。
  
  创新中心自2019年6月25日正式获批开始组建至今,总体建设情况如何?运营模式是怎样的?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和实践,做了哪些重点工作?近期有哪些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创新中心有哪些重大研发需求对接?5月11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基于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燕丽,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日本工程院院士(外籍)、东南大学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吴智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宾,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侯曦,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总经理王华平、主任王玉萍,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青岛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代表,创新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及媒体出席会议。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主持会议。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走出创新新路
  
  纤维材料,身处纺织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是纺织制造业的“底盘”,是支撑中国纺织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纤维材料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宏观局势复杂多变,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要放在全局性、全产业链层面来进行考量。作为纤维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它承担着强化中国纺织制造业及先进功能纤维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因此,创新中心成立伊始就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即坚持面向先进功能纤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成为关键核心技术的发源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世界化纤强国的助推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在致辞时指出,创新中心依据我国先进纤维材料为基础的产业链优势,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和未来目标,联合众多行业创新团体联盟参与加速纺织行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路;立足提高纺织行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进而以技术突破带动体系创新,以产品创新推动行业和产业升级,从产能优势向“核心技术优势”转移,助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创新中心的下一步发展,蒋士成希望其加快能力建设,重点攻克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一体化技术、纤维材料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研发前沿纤维新材料等纤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围绕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功能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功能纤维高效成形中试与产业化平台、前沿纤维培育与孵化平台、纤维工程设计与应用集成平台等,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率先走向中高端,实现大而强!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组织模式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激发创造力和注重开放性、激励性的体制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会上,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围绕创新中心和联盟运营模式、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运营模式层面,创新中心采用的“公司+联盟”模式,由东华大学和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依托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运营。股东单位集聚了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的众多领军企业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14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商业化应用的全创新链的创新联盟,目前,创新联盟已拥有131家会员单位,其中,高校、研究院所35家,高端用纤维材料企业18家,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14家,功能纤维新材料企业29家,下游企业24家,原材料、装备企业8家,社团、投资、服务企业3家。同时,创新中心集聚了行业领域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覆盖了包括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纺织品及纤维检测中心、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行业50%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
  
  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层面,创新中心主要围绕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纳米纤维规模化应用研发、高分子材料与纤维表面处理(油剂)、阻燃纤维材料、环保型催化剂、聚酰胺纤维高效柔性化技术、生物基合成高分子纤维技术、纤维素纤维制备技术八大方面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应用的产业化推广、无锑聚酯纤维研制与首次应用、环保型国产聚酯长丝FDY油剂研发等三方面展开成果转化及推广;围绕科研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军民两用纤维新材料及应用研发、组建化纤产业链专班进行了研发与攻关。
  
  对于未来发展,梅锋表示,创新中心要尽快实现自我造血,走出创新新路,深度培育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标准、展示与应用推广、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人才聚集与培养五大功能,未来三年内(2021-2023),创新中心将扎实推进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不断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成2020年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并征集2021年科技攻关项目;完成阻燃纤维、大数据及纤维智能制造工程、聚酰胺纤维制备技术、纳米纤维实验室建设。
    
  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发布2021专项基金申报指南
  
  2019年末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高质量应急防护新材料研发破题刻不容缓。 创新中心和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急国家所急,主动担当,于2020年2月联合设立“盛虹 ? 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旨在推动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攻关。专项基金由盛虹控股集团筹资捐赠,总金额1000万元,由创新中心负责运营管理。
  
  2020年,为加快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新中心携手盛虹控股集团于3月共同设立了专项基金,重点聚焦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相关的科研攻关项目的研发。经过1年多的研发攻关,共有31个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6个口罩类项目,14项防护用先进功能纤维与制品类项目,10项防护用创新性纤维与制品类项目,1项防护用纤维及制品检测和评价类项目。
  
  为继续支持研发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创新中心在会上发布了《2021年度“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指南》。梅锋对申报指南作了介绍,其重点围绕疫情防护、医卫防护等高阻隔、抗菌抑菌等功能纤维材料以及智能纤维及其防护材料,各种应用领域下高阻燃、抗熔滴、抗静电、防紫外等功能性个体防护纤维材料与制品,防护用纤维与产品的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展开。
  
  梅锋表示,创新中心将依据制定的相关要求,连续三年发布新的课题指南,并对项目进行征集、组织专家遴选项目择优支持,推进项目实施和对科研攻关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验收。
     
  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协同全产业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创新中心联盟还致力于将先进功能纤维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业务纽带自然联结,通过“技术、市场、资金”等产业资源集聚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突出协同创新取向,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以应用基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和成果转移扩散为任务,组建跨领域、跨区域的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的战略创新平台,协同全产业发展。会上,创新中心安全与防护纺织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至此,创新中心已拥有绳缆网带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先进功能纤维公共服务平台、安全与防护纺织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再生纺织品可信平台等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在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专题交流环节,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士华对“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作了介绍。该平台由创新中心与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创新中心联盟单位联合创建,凭借“国家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基地”--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平台可作为整合行业资源、协同全产业的共享试验平台,开展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服务,以及围绕高性能化、智能化、低维化、低成本化的关键共性测试技术与能力的开发应用,打造以碳纤维为代表的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试验试制、检测、评价及项目孵化为一体的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为江苏省内外纤维生产企业、复合材料制造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终端用户提供开放式技术服务。目前,其正在申请CNAS、省检测资质等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将具备对外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资质。
     
  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润喜分享了绳网产业现状特征、绳网产品创新方向,以及产业需要关注的问题等内容;并对绳缆网带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介绍。该平台由创新中心与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及创新中心联盟单位共同打造,作为我国绳(缆)网分会第一届会长单位、国内绳网研发基地,鲁普耐特集团具备超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其与创新中心的强强联合为绳缆网带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赋予了共同开发项目、技术开发、信息传送三大功能,将打造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为代表的需求带动绳缆网带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表征测试标准,从事高值化产品开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可持续发展。
     
  南通大学安防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涛对安全与防护纺织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介绍。该平台由创新中心与南通大学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及创新中心联盟单位共打造,这一开放式、共享型、跨学科的创新平台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解决纺织、应急防护等相关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基于全产业链优势  对接重大研发需求
  
  为深入贯彻“十四五”战略规划,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申报工作,基于我国先进纤维材料为基础的产业链优势,立足自身发展需求和未来目标,联合众多行业创新团体联盟,对“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重点领域(纤维新材料、绿色要素、先进纤维及制品、纤维材料大数据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路线创新进行了征集、调研和梳理,完成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及联盟“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对接汇编,以明确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指导行业协同创新,助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会上,东华大学教授、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总经理王华平重点介绍了创新中心及联盟“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对接的相关情况。
  
  纤维新材料层面,创新中心及联盟单位“十四五”期间将致力于发展基础纤维、战略纤维材料和前沿纤维材料,进一步发展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生物基纤维,攻克高性能纤维高端化发展瓶颈,着力提升纳米纤维、智能纤维、安全防护用纤维技术水平。
  
  先进纤维及制品层面,个体防护医卫用纤维及制品、智能纺织品等实现突破,适应不断升级的居民消费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下游应用市场需求,要提升其重点高端产品设计能力、标准认证和产品功能性。
  
  纤维纺织大数据智能制造层面,要提升纺织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纺织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水平,发展短流程等新型纺织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工艺机器人,加强智能纺织装备相关基础理论和跨领域交叉研究能力。
  
  标准体系建立层面,要搭建纺织行业的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纺织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标准国际合作和转化,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纺织标准国际互认。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心及联盟取得的成绩及团队付出的艰辛努力,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大家都认为创新中心未来可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创新中心从筹备至今经过4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关键技术的攻关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到行业未来发展五十的梳理、产业链地图的构建,从点到面,推进迅速,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对于纤维材料及创新中心的未来发展,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希望化纤材料的创新能够成为纺织产业链创新的重大引擎,希望创新中心不仅在纤维材料领域,还要在整个材料领域内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二是纤维材料创新的着力点不仅是补短板,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新的竞争优势,更要有创新的引领。“十四五”规划提出创新要面对科技前沿,面对经济主战场,面对重大需求、面对人民生活健康,这四个领域内,纤维新材料都有涉及。希望化纤材料创新在智能化、低成本化、优质化生产方面,通过数字化大数据应用提高质量效率;通过功能性材料、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和迭代来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促进行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通过材料创新、标准认证推动全产业链的创新等几方面加大发展。三是创新中心要提高凝聚力和引领力。目前创新中心集聚了比较多的创新力量,希望中心能更好地运营好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使得先锋企业能真正融入到创新链和产业链中去,大家都动起来,基础研发、工程产业化、成果转化才能真正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