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3月份以来,国内粮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价格全面回落,大型连锁超市和品牌便利店的销售额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商品市场供给充裕,中国的消费能力在快速有序地恢复,不仅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高端大件商品和餐饮等消费也不例外,大众汽车CEO说,他们公司目前除了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销售或收入;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所有门店也已经开业;投资机构对受疫情巨大冲击的海底捞的估值,维持在65倍左右。消费能力是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信心的关键。
中国的消费市场处于修复阶段,今年头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下降的幅度超出预期,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和破坏性是明显的。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19条举措,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这是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示。各地在竭力实施激活消费市场、注入消费动能、强化消费引导、提供消费关怀的一系列举措,包括目标明确的消费券、让利销售、补贴销售等等。
这些刺激必将产生即时性的效果,对恢复市场消费收效明显。但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只依靠一时一地的刺激性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消费的恢复不仅是短期目标。拉动消费的短期措施,要与中长期消费政策连贯配套,要化危为机,实现疫情冲击之后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快速提升。要立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私人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38.7%,而日本2019年12月私人消费占比为54.4%,美国2019年12月私人消费占比则为69.1%。从数据比较让我们看到,创造新的消费,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端的力量是巨大的。
经济学家和跨国公司,都把需求看做近期和下一步全球宏观经济判断的根本,需求的力量决定着生产恢复的速度和产能扩张规模。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新的消费中心,需求端的力量增强着世界对中国经济、中国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