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大型多卷本《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正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工业史》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通史,编纂最新动态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2011年3月,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路耀华等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发起“编纂《中国工业史》”和筹建“中国工业博览馆”的提案。2012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致函中国工经联,对提案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2014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中国工业史》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2015年 7月12日,中国工经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编纂《中国工业史》座谈会暨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国工业史》编纂这一国家工程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工业史·纺织工业卷》的编纂承接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中国工业史》编纂委的部署和要求,及时成立了“纺织工业卷”编委会和编辑部,选派具有纺织工业史研究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编辑部,并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史》编纂办公室建立了良好的联络机制,为有序开展后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据介绍,《中国工业史》的编纂采用综合体体例。各卷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上、下或上、中、下册,每册约100万字,总规模约5000万字,共计19卷。历经广大编纂人员和专家的艰苦努力,截至目前,《中国工业史》各卷已经完成了“三级大纲”和“大事记”的编纂任务,全面进入到初稿写作阶段。由130位史学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审定机构已经建立,并启动书稿审定工作。
其中,《中国工业史·纺织工业卷》既遵循工业史的整体要求,又注重行业特点,突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点事件,总结分析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大格局下纺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总体介绍了纺织工业行业分类、原料、生产过程、产品等概况,共分5编,并补充了中国纺织工业大事记和中国纺织工业历年统计数据。
《中国工业史·纺织工业卷》按照“以时间为线,以史实为纲”的思路,编纂大事年表。
第一编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手工纺织业(184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机器纺织工业出现以前,已经有手工纺织业的悠久历史,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为后世留下了的宝贵的手工业纺织产品和许多精湛技艺。
第二编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纺织工业(1840-1949年)。中国纺织工业孕育于鸦片战争之后,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是旧中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它满足了当时国内市场四分之三的需求,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三分之一以上,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新中国纺织工业赖以起步的工业基础。
第三编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纺织工业(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保证了9亿中国人民穿衣的基本需求,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上缴利润、税收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在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和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编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纺织工业(1979-199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纺织工业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生产快速发展,1983年取消了实施近30年的棉布凭票供应办。到20世纪末,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产业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纤维加工总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世界出口的13%左右。90年代后期,纺织工业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成功推进压锭调整,实现了行业扭亏为盈,为行业的战略调整打开了新局面,为新世纪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编主要介绍了跨入新世纪的纺织工业(2000年以后)。跨入新世纪之后,纺织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运行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科技进步加快,人才队伍壮大,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成为了世界纺织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纤维加工总量超过全世界总量的50%,出口占全世界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未来的发展时期,纺织工业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向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迈进。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将按照“真实、科学、共识”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水平,权威版本”目标要求,以质量为核心,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总目标是在2021年初步完成《中国工业史》的编纂工作,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献礼。(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