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纭复杂的2018年已进尾声,在当前的舆论场上,对于2019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各方认识不一,不乏悲观预期。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 2019年经济工作,释放出诸多重磅信号。
2019年经济工作五大信号
信号一:“五个坚持”、“六个稳”勾勒2019年经济工作方向。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并要求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信号二: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
会议强调,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会议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注重稳扎稳打,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信号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信号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会议指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
会议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各地区比较优势。
信号五: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纺织人关心的相关解读
1.在中央看来,即将到来的 2019 年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2.2019 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2012年起,“稳中求进”就一直是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而在2019年,这个老提法势必将有新的内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明年进出口很可能出现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在此之下,更好把握 “稳和进”之间的平衡和火候,更加突出“六稳”,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谋求各项改革的推进,争取啃下一些“硬骨头”。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看来,“六稳”的核心在于“稳预期”,“稳预期”的核心在于“稳信心”;“稳消费”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远大于“稳投资”;“稳金融”应当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总体要避免宏观调控在“过”与“不及”之间摇摆。
3.怎样“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强调辩证看待,旨在提振市场信心,不要过度悲观,中国前期规划好的“三大攻坚战”等工作,会依然坚定做下去,会根据变化适时调整政策,但不会改变方向,不会被耽误甚至停滞。
4.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说,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完善工业研发、投资和技术改造的政策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快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拓展发展空间。
5.怎么理解“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徐洪才表示,要避免政策碎片化,避免各部门各行其是,应该加强协调,克服本位主义,形成合力,避免政策叠加产生的负面效应。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未来政策执行将更注重结果导向,避免之前出现的部委和地方出台和过度执行多个文件反而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更加有针对性、部门之间加强统筹、注重政策执行中的反馈等。
6.怎样“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分析人士指出,明年工作重点将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来源:新华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