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纤维领军人物谈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

  2018年9月6日,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4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专题论坛在萧山举行,来自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美国加州福尼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的教授,以及华楙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帝人福瑞特株式会社、澳大利亚迪肯前沿材料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纤维新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成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孙刚教授和天津工业大学李振环教授共同主持了专题论坛。

  
  演讲嘉宾都是纤维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前沿、尖端的研究吸引了与会代表,会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让我们一同领略。
  
  基于碳材料制备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聚合物纤维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
  
  报告研究了碳纳米管材料与聚合物复合,可改善聚合物纤维的防护性、导电性、储能性、老化性及传感性等。将碳基材料和柔性聚合物基材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开发更多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导电高分子复合纤维在柔性便携式及可穿戴式器件中的实际应用。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聚酯织物阻燃抗熔滴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教授王锐
  
  报告研究了不同组分层层自组装对织物阻燃及抗熔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氮硅元素的阳离子组分和富碳的阴离子组分在聚酯织物表面沉层层自组装,并进行组装组分的优化、复合组装方式等,可有效改善、提高聚酯织物的阻燃及抗熔滴性能。
  
  接枝聚合反应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和纤维材料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纺织系纤维高分子教授孙刚
  
  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接枝聚合反应制备功能性高分子和纤维材料的案例。聚烯烃类高分子通过反映挤出过程进行接枝聚合改姓制备生物防护纤维材料,通过综合控制技术在涤纶锦纶等纤维表面进行功能性接枝聚合,实现了有效接枝。
  
  新型的生物抗菌纤维、纺织品以及抗菌剂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陶肖明
  
  报告对合成PHB寡聚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表明其抗菌机理包括生物膜和细菌壁/膜的破坏、细胞内含量的泄漏、蛋白质火星的抑制以及跨膜电位的变化。PHB 寡聚物作为一种绿色抗菌药或添加剂,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的前景和广阔剂。
  
  功能性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技术在
  
  纤维中的创新应用
  
  华楙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黄天福
  
  报告研究了通过功能性纳米粉体研磨及相关核心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纺丝时添加功能材料,可以赋予纤维功能性,其中凉爽纤维、多功能蓄热纤维、全方位的轻运动纤维和防蚊纤维是成功的案例。
  
  抗氧化和无熔缩改性聚苯硫醚纤维
  
  研究及其产业化进展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振环
  
  报告研究了聚苯硫醚材料的合成、纤维滤料成形、材料在高温腐蚀环境下过滤和分离的应用等,探索特殊环境用过滤/分离用纤维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特别是制备了苛刻环境用“抗氧化和无熔缩”改性聚苯硫醚或聚苯硫醚砜系列材料。
  
  高性能滤袋的开发
  
  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技术与生产部总经理助理神山三枝
  
  针对PTFZ覆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报告研究了通过纳米纤维技术开发高性能滤袋,提高捕集效率、形成高空隙率的结构、确保有更厚的捕集层,可期待降低运行成本以及长寿命化。
  
  面向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纤维标准体系建设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
  
  报告通过分析国内外纤维材料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化纤标准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对化纤标准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纤维的指标体系架构与构建做了研究,并提出了纤维原料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加工装备标准、纤维产品标准和生产管理标准五维产品指标体系。标准是技术产业化和行业升级的基础。
  
  纺织材料的仿生着色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讲座教授忻浩忠
  
  报告指出,某些生物上的色素由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经过酶促氧化和聚合过程生成,研究发现利用DOPA及其衍生物在室温下原位自聚形成黑色素类似的染料,能够与纺织纤维之间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稳定的着色。而且,纺织材料显现的颜色易于实现可控调节。
  
  聚乙烯醇/石墨烯复合纤维研究
  
  四川大学教授姜猛进
  
  报告介绍了采用纳米复合技术,以微量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改性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PVA)初生纤维,再高倍热拉伸、热定型过程使纤维高度取向和结晶,并使加入的GO 在此过程中通过热作用还原为石墨烯,从而制备出高强高模石墨烯/聚乙烯醇(PVA)复合纤维。
  
  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技术开发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剑
  
  报告重点介绍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在色母粒用颜料/染料、功能粉体超细化制备技术、分散稳定性技术,高品质色母粒制备技术,高比例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分散、熔体直纺技术,原位聚合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展;指出建立基础色标准体系对实现大规模推广原液着色纤维、指导产品的生产、销售,提高行业内产品的质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