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中美贸易战是否会让中国走上日本的老路?来自日本服装业的启示

  随着美国加速升级中美贸易战,很多人不禁想到一个与美国持续了近30年贸易战的国家––日本。1989年,美国根据国家贸易评估报告,启用超级301条款迫使日本启动谈判。有分析认为,现在的中国与彼时的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而不免担心,中美贸易战是否会让中国走上日本的老路?
  
  中国有充分条件避免重蹈覆辙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白热化阶段,前后持续30多年。在这期间,美国对日本发动了约7轮贸易战,涉及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等产品,也提出过开放日本国内市场和日元升值等要求。
  
  其中,纺织品贸易战的时间为1968~1972年。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纺织品对美出口开始增加,引起了美国纺织行业的不满。两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签订的协议包括1957日美纺织品协议,1963日美棉纺织品长期协定,最终在1972年达成美日纺织品贸易协定。这场纺织品摩擦拉开了美日贸易战的序幕。
  
  近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撰文表示,只要政策应对得当,中国应该比日本更有条件赢得这场“战争”。他在文中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同与不同。
  
  从制造业方面看,相同的是:中日都是出口带动本国工业化进程。无论是从全球制造业份额,还是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当下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具有很大的相似度。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出口占全球份额快速攀升,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6年,中国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为13.1%。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口占比峰值也曾突破过10%。中日两国制造业产出份额跟出口市场份额几乎同步上升,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制造业全球占比一度突破过20%,仅次于美国;在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已达到25%,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此外,中日都处在低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初期。相对而言,日本属于较小的国家,其制造业人工成本占比上升较快,在1971~1981年间,从25%左右跃升至50%左右。相对而言,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占比已经接近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当时日本的低端制造业已经开始向中国转移。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恰好是由于人工成本提高,不少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中美贸易摩擦如果加剧,为规避高关税,会有更多的企业转移海外。
  
  作者还表示,中国有充分的条件避免重蹈日本覆辙。首先,已有前车之鉴,避免重走日本老路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防止本币过度升值,二是防止过度依靠房地产业维稳经济增长。其次,如果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则应大力挖掘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即使不依靠出口增长,中国经济仍有能力保持4%~6%的增速。未来20年里,中国最有潜质成为世界新的消费中心。
  
  日本纺织业技术创意优势更值得关注
  
  我们注意到,美日贸易战开始的时期正是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开始的时期,日本开始将发展重心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诸如原子能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与飞机制造业等成为资金与智力资源的主要输送地。而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日本纺织业也没有落在高新产业之后,其技术优势同样得到飞速发展。
  
  近年来,日本本土服装制造业规模缩小已是事实。与生产规模相比,日本纺织业在领先技术研发、时尚创意和品牌营销方面一直保持全球领先优势更加引发我们的关注。
  
  高技术研发保持领先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服装企业将产能加速转移至海外。据日本纺织品进口商协会统计,日本国内服装进口比例的“进口渗透率”连续5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由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服装数量逐年增加,日本服装进口比例也较20年前上升了逾25个百分点。2017年日本国内年生产量降产至9840万件左右。尽管近20年这个数字几乎逐年减少,但在2008年前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在2亿件以上,2017年则首次跌破1亿件大关。
  
  近年来,日本四大服装企业onward控股、WORLD公司、TSI控股和三阳商会在本土生产的规模也逐步缩小。
  
  日本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商EDWIN在今年5月底先后关闭了两家日本国内的工厂。其中一家是位于青森县津轻市的相野工厂,该工厂拥有不到40名员工,生产几千日元到2万多日元价位的牛仔裤。EDWIN打算把该工厂与津轻市青森工厂整合,同时在两家工厂征集自愿退休的员工。此外,秋田县的合川工厂也在5月底关闭。
  
  与此同时,以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为代表的日本快时尚企业正在扩大海外工厂的产能,并且由中国、越南等主要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到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等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迅销集团董事长兼CEO柳井正曾表示,尚未引入最低工资制度的埃塞俄比亚能够进一步降低优衣库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因此,优衣库将坚持拓展海外生产加工基地规模。
  
  有日本当地媒体报道称,本土服装定制企业甚至也开始将制造环节转移至海外。据《日本经济新闻》描述,东京一家服装定制店价格非常亲民,店主透露其一直以来将定制服装全部交给越南工厂缝制,人工成本大为降低。
  
  事实上,从服装产业链来看,日本输出了供应链中价值较低的制造环节,而在先进技术和工艺方面仍然把握着话语权。日本在创新研发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就决定了日本服装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仍具有绝对优势。例如,很多国家都在生产牛仔布面料,但日本生产的牛仔布却有其独到之处。日本的牛仔布一直遵循传统技法,用老式日本织布机生产,在染色上非常注重颜色变化,重量和纹质上的创新层出不穷。
  
  日本丹宁牛仔布在美国非常畅销,有当地消费者赞许道:“日本品牌专注于洗水、褪色、手工,一针一线都扎扎实实,为了品质不惜牺牲时间,有时还不惜成本。”
  
  品牌创意营销牢握手中
  
  有统计显示,日本本土服装生产巅峰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服装国产率为50.5%,该数据在此后不断下滑。后来,日本开始进入通货紧缩,各家服装加工厂不得不削减生产成本。同时,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向海外寻找劳动力成为服装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选择。
  
  日本百货店协会的调查显示,快时尚的兴起也是日本本土服装生产快速衰退的原因之一。由于经济不景气,消费者开始偏向低价格服装,高品质和高价的服装销售出现下滑。
  
  有专家分析,近年来,众多的日本服装企业一窝蜂采取“建立大批量生产体制,推出价格低廉商品”的战略,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成为日本服装本土生产萧条的主要原因。
  
  为提升本土服装制造业竞争力,日本政府近年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真正日本制造”标签。在日本境内完成纺织、染色和缝纫生产环节的服装可以贴上这个“真正日本制造”标签。不过,这一标签仅证明服装在日本本土加工完成,并不限制生产企业从海外进口原材料。
  
  有日媒报道,“物以稀为贵”的纯粹日本制造服装虽价格偏高,但还是有一定市场,这一标签实行以来得到了日本中高收入人群的认可。
  
  总而言之,日本纺织技术包括机械制造、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优势是其他海外生产基地难以取代的。
  
  随着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的逐渐提高,日本知名鞋企朝日(Asahi)计划在5年内将生产线全部迁回日本国内,其负责人谈到,回国生产后产品价格会上涨20%至30%,然而通过工艺革新,生产速度可以缩短两三个月,能够提高畅销品的出货能力。
  
  由此可见,尽管像优衣库这样的快时尚企业将产能转移至海外生产,但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品牌、时尚和贸易仍然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日本伊藤忠是目前世界上知名的纺织品销售商,掌握着大量国际品牌的特许经营权或独家代理权。伊藤忠旗下企业通过遍布全球的信息系统,将各方业务联络起来。其战略方针是大集团规模作战、小公司管理思维,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立一个能够迅速、灵活地应对时代激烈变化的企业体制。这是一种既大又小、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其实现全球扩张。
  
  制造业人口严重匮乏
  
  当前,亚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与日本本土相比,人工费用的海内外成本差一直在缩小。因而,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新的政策吸引海外办厂的企业回归国内,而收效甚微。
  
  有专家分析,生产回归日本国内存在行业差异。在成本中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较低的产品领域,生产有可能回归日本国内,但需要大量人手的产业却很困难,比如运输费低廉,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服装企业。
  
  近年来,日本政府号召当地制造业提高自动化水平,节省部分劳动力。然而对于服装制造业却没有太大效果,因为服装生产的大量工序依靠手工作业,难以全部实现自动化。
  
  和优衣库同为迅销旗下的品牌GU以亚洲国家为中心,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制定了价格低廉且能将流行元素融入商品的生产体制。用柳井正的话来说,“亚洲工厂员工学习能力很强”,而日本工厂的员工一来紧缺,二来年龄也偏大。
  
  “有同行企业拜托我们增加对国内工厂的订单,保证日本产业工人收入稳定。”在九州等地设有工厂的日本国内大型衬衫生产商山喜公司负责人说,由于日本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当地纺织企业竞相裁员,日本当地从事纺织生产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少,老龄化严重。
  
  他无奈地说,如果不更多地借助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工厂生产服装,那么日本服装将难以与其他海外同业者竞争,毕竟成本优势在服装销售利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制造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上个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经济财政运营和改革基本方针2018》方案。方案决定,将大量吸引外国人在日本工作和生活。
  
  据悉,这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因素是人口逐年减少以及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日本各行业缺乏人手。为了尽可能减少外国人在日本工作、生活中的文化和语言障碍感,这份方案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还有一点颇为重要,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需求持续低迷,日本当地服装销售并不景气。目前,优衣库在日本的店铺数约为790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相反的是,今年4月,优衣库发布截至今年2月底的上半财年业绩,其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销售额大幅上涨,海外销售额首次超过日本本土。财报显示,优衣库在海外销售额总计50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7亿元)、同比增长29.2%,营业利润为80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同比增长65.6%。优衣库以亚洲为中心的海外业务表现坚挺,更促使其进一步扩大海外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