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2018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3月3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
  
  会议以零售大数据为依托,以“品牌引领消费新时代”为主题。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以及工商业品牌企业代表及相关媒体等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曹立生主持。
  
  姜明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以投资为主的国家迈向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国家,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升级品牌模式,打造与世界领先品牌比肩的优秀品牌是每位企业家和品牌生产商、零售企业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对于商业企业、品牌企业来说,要以创新为驱动,提高供给侧边际效益,提升产品的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要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时代,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我国品牌品质的提升,为促进消费、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王耀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消费经济运行状况及2018年发展趋势等重要内容。
  
  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值得一提的是GDP是1978年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978年的23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152倍。我国GDP从2017年来起暖回升从6.7回升到6.9,说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出口增速创6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七年来首次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
  
  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对我国消费品市场的深远影响有: 年城镇消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消费者代际特征明显,零售业态从单一走向百花齐放,民族品牌与中国经济共成长。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四个重要动力。
  
  针对未来零售业发展趋势话题,王耀提出五大趋势:零售业将以创新提高供给侧边际效用;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商业融合将进一步加快;传统零售商从经营品转向经营消费者生活态度;零售基础设施将借力信息技术迎来全新变革;零售业将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后,现场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结果如下所示:
  
  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领先品牌(包括服装服饰、食品、家电、洗涤日化)如下:波司登,安莉芳,三枪,九牧王,七匹狼,雅戈尔,水孩儿,罗蒙,庄子,珍贝,金利来,歌力思,铜牛,爱慕,恒源祥,赛斯特,比音勒芬,浩沙,新雪竹,古船,雨润,洋河,福临门,王老吉,老庙,亚一,雪中飞,依波,艾美特,万和,蓝月亮,方太,巴拉巴拉,格力,海信,海尔等。
  
  此外,汇纳科技数据资产管理总监杨进参在现场发布了由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与上海汇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实体商业客流趋势报告”。小米谷仓生态链研究院院长洪华博士作题为“生态是如何长出来的––小米生态链模式简介”的分享,元一智库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鉃丁作题为“品牌的进化––消费升级大潮下的品牌重建5大趋势”的分享。下午,与会嘉宾还将走进京东集团考察新业态。
  
   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一、    零售业将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消费品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对健康长寿的需求、对教育的需求、对品质品位的需求、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对社会安全的需求、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对新鲜事物的需求和对社交的需求。在这八大需求中,又以环境、性价比和新鲜事物最为重要。零售业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变革和创新的步伐,增品种、提品质、丰业态、降成本、融智能,为消费者获得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存环境、提升文化素养、享受更多、更新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而不断努力进取。
  
  二、    零售业将迎来进口商品消费新时代
  
  2018年,我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部分日用品、化妆品、文化娱乐用品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进口税率进一步下降。零售业应把握住国家积极扩大进口的时代契机,优化商品供给结构,适当扩大国外特色优势商品进口,提升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消费留在国内。零售业将在商品品类、品牌极大丰富的推动下,增加自营制、买手店的市场份额,改善过去“二房东”经营方式的短板,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我国零售业还将在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中,加速从学习模仿走向创新引领,从低价竞争到高性价比竞争,从数量第一到质量最优,以文化自信替代拷贝文化,助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三、    零售业将以创新提高供给侧边际效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有效的政策供给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即提高政策的边际效用。从消费品市场角度来看,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消费品市场是一个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市场。在经历了波浪式的商品消费时期后,目前正处在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阶段。但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都包含大量的从众行为,重复消费将导致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为了将大众消费的边际效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零售业将以创新为抓手推进商品和服务供给边际效用的提升,零售企业将积极发掘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在商品稀缺和消费者幸福与痛苦感之间寻求平衡点,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健康长寿和情感交流是两个消费者较大的潜在需求,有机食品、保健品、改善环境的商品、以及拉进人与人距离的商品、服务以及小而美的零售业态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    零售业将成聚合式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14.5%,沃尔玛占美国本土零售份额的22%),零售企业体量较小,市场竞争程度过大,导致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2018年,我国零售业将在国家推进供应链创新提升的政策指引下,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另外,我国将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预计金融去杠杆、企业降杠杆将使得市场创新更加规范,风投创业项目数量有所减少,新零售发展回归理性,以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零售巨头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大企业间的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企业口碑和品牌信誉将成为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五、    零售基础设施将借力信息技术迎来全新变革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命运,使得人类从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走进了工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迅速得到满足,完成了人对“物”的需求从“无”到“有”的转变。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智能信息化社会的演化进程。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人对物的需求从“有”到“好”的转变。
  
  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讲,零售的“基础设施”就是实体店的“场”。人与商品之间通过这个“场”完成了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在智能信息化社会中,基础设施的“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场”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是虚实结合的;“场”不仅是交易平台,还可以是商品的智能定价平台、商品可追溯平台、以及随时挖掘消费新需求的智能平台等;“场”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消费行为,还可以改变企业生产供给行为;“场”可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改革的无界对接,并最终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生活。
  
  六、    零售业将继续迎合市场消费升级趋势
  
  消费升级是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零售业将以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战略布局和经营方式上的调整。其中,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对商品从“不懂”到“懂”,消费更加理性,更加关注性价比;二是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时尚、智能等的高端新品关注度较高,具备发现市场亮点、创造市场热点的潜力。三、四线城市消费更具大众消费特征,在收入提升和财富效应影响下,较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其消费升级潜力更大,个性化体验式的零售业态、行业领军品牌以及小米、华为这类功能更新快、性价比高的民族品牌将在三、四线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服装市场集中度提升 品牌档次格局变化较小

   一、       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下降
  
  2017年,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238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年放缓0.4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总额的6.8%,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均衣着类消费支出为1758元,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年放缓1.1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占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总额的7.2%,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612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占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总额的5.6%,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二、       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增速有所回升
  
  2017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服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实现增速加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年加快3个百分点。从各类服装销量增长情况来看,T恤衫、女装、茄克杉、防寒服增长速度较快,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20.2、6.3、0.7和4个百分点。针织内衣裤和羊绒及羊毛衫增速由负转正。男衬衫、运动服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增速较上年放缓。男西装、童装、牛仔服和裤子的销量不及上年同期。
  
  三、       服装成交价格实现同比正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测算,2017年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单价同比上涨1.2%,涨幅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除5月、11月、12月外,其他各月服装单价同比均实现同比正增长,8月、9月上涨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0%和8.3%。另外,男装、童装销售增速均呈现量降价升特征:男装零售量同比增长0.1%,销售单价同比上涨2.2%;童装零售量同比下降4.3%,销售单价同比上涨12.6%;女装虽然销售单价同比下降0.6%,但降幅较上年收窄2.6个百分点,其零售量同比增长6.1%。
  
  四、       大多数服装品类集中度高于上年
  
  2017年,服装市场大多数品类市场集中度有所回升,一线品牌竞争优势整体增强。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十四个服装品类中,男衬衫、茄克杉、保暖内衣、羊毛衫、羊绒衫、女性内衣、运动服、童装和皮革服装市场集中度前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较上年有所增长。2017年,服装领军品牌市场总和占有率整体提升,男装、童装、羽绒服、运动服等领军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女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
  
  五、       服装销售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017年,服装实体店品牌利用电商平台提高销量的趋势明显,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中“穿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0.3%,增速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从财报中可以看出,部分传统服装品牌的线上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双十一销售排名靠前的服装品牌基本上是实体店品牌,海澜之家、优衣库、VERO MODA、ONLY等线下做的好的品牌线上优势日益明显;奢侈品牌也在2017年加快线上布局速度,LVMH集团、GUCCI、阿玛尼、爱马仕等奢侈品牌均开展网上服务业务,服装销售线上线下融进一步加速。
  
  六、       品牌档次格局变化较小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服装市场的品牌档次格局变化较小,单纯从品牌提升的角度去占领其他层次品牌的市场空间难度较大。一方面人们购买商品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例如消费者购买3000元以上的羽绒服的动力除了防寒时尚之外主要选择户外功能,因为户外运动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符合旅游出行的需求、同时也能从功能技术上分出差异,进而体现消费者品位兴趣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者具有基因出身心态,品牌开始的定位决定了今后的定位,品牌档次可能下降但很难提升。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年的市场监测发现:20年前定位高端的品牌,当下或者保持高端或者成为中档品牌;20年前定为中档的品牌,当下还是中档品牌;存在更换品牌名称实现品牌档次提升的情况,但没有一个20年前是中档品牌,如今是高端品牌的案例。
  
  七、       一线城市服装品牌销售渠道下沉将成主流
  
  随着城镇化和农村振兴,中低收入群体未来的收入上涨水平将相对较快,三线、四线等城镇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商业将延续轮动迭代趋势,新进入城市的居民希望得到一个商品品类拓展的市场,商业将沿着消费升级的轨迹解决自身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线城市主要的服装品牌以及百货、购物中心等个性化、体验式的零售业态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将成为主流。
  
  八、       新零售将为服装市场注入新活力
  
  新零售的核心在于为商业输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在2017年实现了对传统超市的改造,赋予了零售业中的“场”元素新的动能,激发了人们购买生鲜的消费潜力。随着经济发展,下一阶段人们对新零售的关注焦点将从食品拓展到服装、家电、日用品等百货商品上,一方面会对商品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购物体验和消费体验有更深刻的认知。新零售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智能试衣间、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服装市场注入新活力,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九、       符号价值将推动品牌创新
  
  消费者对服装的精神需求已经超过生理需求,服装品牌可以代表财富、地位、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甚至是科技潮流,其符号价值日益明显。为迎合消费者对各类符号价值的追求,服装品牌将加大创新力度,细分消费市场,为服装加入更多新的元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服装市场中将出现更多的设计师品牌、针对某一类需求的专业品牌,以及独特文化特征的小众品牌。

   家纺消费由耐用品向快消品转化 消费频次提高

   一、       2017年家纺零售额增速呈下降趋势
  
  2017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纺销售仍不太乐观,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7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零售额售额同比下4.9%,降幅较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是2007年以来的次低增速。
  
  二、       二三线城市零售额增速下降
  
  2017年,一线城市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8%,为2010年以来的次高增速,仅次于2011年14.5%的增速;二线城市床上用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0.7%,已经是连续第五年零售额负增长,二线城市市场持续低迷;三线城市床上用品零售同比下降0.05%,低于上年同期1.95个百分点。
  
  三、       品牌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
  
  2017年,我国家纺品牌集中度明显上升,床上用品套件,前十品牌集中度从2016年的35.2%上升至37.4%;床上用品各种被从2016年的29.2%上升至32.8%;相比2007年,床上用品集中度更是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床上用品套件前十品牌市场集中度从2007年的29.8%上升至37.4%;而床上用品各种被前十品牌市场集中度也从2007年的26.9%上升至32.8%。
  
  四、       品牌家纺平均单价明显上涨,高性价比商品受消费者青睐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套件平均单价为595元,比上年上升60元,床上用品各种被平均单价为536元,比上年上升44元。2017年家纺产品销售平均单价呈显著上涨趋势,套件价格相比上年上升11.2%,各种被上涨8.9%,套件价格涨幅略快于各种被。近年家纺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相比2009年,床上用品套件和各种被的平均单价涨幅均超过60%。由于家纺产品消费弹性大,家纺品牌企业不应该过度提价,要通过提升产品性价比、提高消费者消费频率来撬动市场空间。
  
  五、       家纺由耐用品向快消品、低频消费向高频消费转化
  
  过去,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习惯较为传统,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家纺由耐用品向快消品、由低频消费向高频消费转变。这种转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家纺市场渠道产生变革,例如,商场渠道由于渠道体验性不强,尽管品质家纺消费仍然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相对便宜的家纺产品,并保持较高的更换频率。比如毛巾原来是低频的耐用品,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定期更换毛巾,不会等到毛巾用破了,就会扔掉。
  
  六、       体现生活方式和情感共鸣的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目前最小的90后已经成年, 00后也登上消费舞台,这意味着主流消费群体的切换基本能完成。80、90甚至00后所接受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于70后,他们更加注重产品自身质量,更加在意生活方式。对于80、90后而言,他们可能会转向能够带来内心满足感的商品。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产品得到更多青睐;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产品,也能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也许会成为新的潮流。比如无印良品的床单被罩,就是通过输出简约生活方式来引起消费者共鸣,传递回归生活本质的理念于文化。
  
  七、       家纺行业家居化成趋势,跨界融合成效显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整体家居概念的出现,让许多消费者享受到了一站式购物的时尚与便捷。从窗帘、沙发、床品到墙纸、饰品、家具的整体配套设计,比起简单的床品展示,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其次,“大家居”提供多种款式的家居物品和多种风格组合搭配的家居风格,并随季节和时尚变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搭配或组合的机会,进而提升连带率。第三,通过与陶瓷、软装、家具等行业的深度交流合作,通过相互支撑、嫁接出一体化的跨界新模式,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共荣、共赢,获得不错的收效。
  
  八、       智造、科技、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家纺企业生产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推陈出新越来越智能,推动了家纺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在新零售时代,家纺行业要进入智能化,一定要利用好大数据,加快智能化设计研发,了解客户需求,建立整体供应链智能化,并以定制化、人性化生产为核心思想进行智能生产。此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重点中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服装”、“绿色床上用品”等已成为纺织品消费的主流,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