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寻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3月8日至1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带领协会春季科技调研组前往江苏、上海开展调研,走访了江苏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际华三五二一、宏发纵横、润源控股、旷达科技、宝沣、振泰、飞龙、迎阳、兴诺康纶、东方国际集团、申达股份,并在常熟支塘集群召开了座谈会。
一、调研地区和企业概况
江苏是我国的纺织大省,同时也是新材料制造和需求大省,在纺织新材料特别是纤维新材料领域具备很好产业基础,拥有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嘉兴学院等高等院校,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据江苏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朱知辉会长介绍,截至2017年,江苏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生产总值约700亿元,纤维加工总量超过150万吨;在科技方面,以中复神鹰、南玻院、际华三五二一、江苏迎阳、宏发纵横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结构增强、航天军工、环境保护、土木工程等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在政策方面,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推动和引导工作,营造了灵活多元的创新氛围。
本次调研的企业涉及汽车、安防、过滤、篷帆、非织造机械、经编机械等多个产业用领域,整体来看,调研的10家企业均对2017年经营情况表示满意,其中过滤、安防、结构增强、非织造机械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对于2018年开局情况,企业普遍表示手中的订单比较饱满,尤其是军工、安防、非织造机械领域。
二、调研亮点
(一)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新模式
探寻创新和成果转化新模式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之一,调研组特意前往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进行深入交流。江苏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了打通从科教强到产业强的通道,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13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正式成立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为科研重点,填补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创新链的空白。
截止到2018年初,研究院已有专业研究所共38家,研究人员总数近6000人,年研发总经费近2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800项,衍生孵化企业400家,其中上市和拟上市企业17家。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五个产业领域: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节能环保。作为江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研究院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具体如下。
1、研究院是江苏省直属的事业法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研究院和研究所是加盟的关系,研究院通过理事会参与专业研究所的管理,研究所组建机制灵活。
3、研究院对研究所合同科研作为考核指标,突破以往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方式,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科研绩效决定支持经费,从而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专业研究所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的专业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鼓励研究所让科技人员通过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的收益,实现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对接。
上述模式的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种面向市场的研发导向机制,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目前已吸引落地了一批科研团队和项目,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带来巨大的源动力。
(二)国家政策促进行业繁荣
产业用纺织品广泛服务于各产业领域,与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次调研发现,受环保、军民融合、应急产业等政策影响,很好地促进了本行业过滤、军品、安全防护等纺织品的发展。
在环保过滤领域,近两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2+26”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影响,大力推进特殊排放和超低排放常态化,给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7年袋式除尘企业产值增长明显,据中产协过滤分会统计,2017年行业总产值约160亿元,出口总额约10亿元,利税总额约19亿元,增长15%,利润率达10%。
在军品和应急防护纺织品方面,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十九大”国家机构改革也成立应急管理部,以及国家加快推进实施的军民融合战略,为我国军用和应急防护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调研企业中际华三五二一、宝沣特种纤维两家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都出现大幅增长,2018年订单均已排到了下半年。
(三)国际化布局、制造业回归
制造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力来源。本次调研的企业中,东方国际集团近年来通过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进行了全球优质资源的配置,不断扩大其制造业份额。2017年公司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围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先进制造业,支撑时尚产业,对集团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布局;目前集团已拥有制造企业100多家,其中海外制造企业数占集团制造企业近50%,收入占比接近20%。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深入推进“全国布局、海外拓展”战略,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内外贸、纺织新材料、汽车内饰、房产物业等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在车用纺织品领域,公司于2017年收购IAC公司汽车相关业务后,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软饰和声学元件生产商,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持续推动车用软饰材料的技术进步。
(四)产业链延伸助推企业做强优势
本次调研的企业中,旷达科技、宏发纵横、飞龙、振泰等企业均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了产业链延伸。旷达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汽车内饰面料行业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受汽车用纺织品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影响,公司已形成了从有色差别化纤维到座套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生产体系,使公司在产品开发、配套等方面展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宏发纵横是国内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知名企业,公司所在家族企业通过合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已深入涉足纤维复合材料全产业链,现拥有高性能经编织物、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工装模具、复合材料设计、测试评价中心等多个业务板块,布局未来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
飞龙、振泰最初是以非织造布设备为主的企业,近年来受水刺行业利好鼓舞,都投资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目前两家企业非织造设备与产品的产值比基本接近5:5,受益于常年对水刺设备的开发与了解,两家企业在生产管理、设备改造和产品开发上具备较大优势。
(五)创新是企业发展主旋律
本次调研中,受访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际华三五二一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的“工业烟尘超净排放用节能型水刺滤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荣获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还在研发玄武岩滤料、抗静电滤料等新产品,以满足工业过滤领域的特殊需求。
旷达科技在车用内饰织物创新上走向引导型主动创新道路,2018年初,公司先后深入了30多家主机厂,向客户进行2018年汽车内饰织物流行趋势发布,集中展示公司最新的研发成果,逐步巩固自己在产业创新链中的地位。
宏发纵横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积极筹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碳纤维复材在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的低成本应用技术突破。
润源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自动穿纱和换盘头装置,并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联合开发打造经编智能车间;在装备开发创新上,润源也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特色––“向客户学习,倾听客户的建议”,使装备开发能够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迎阳积极开展非公基层党组织建设,总经理范立元为公司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始终坚持“以党建带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将党建成效转化为生产力。
振泰机械在销售设备时会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和评判,确保自己的产品交付以后对客户负责,同时对自己设备品牌负责。
艾美医疗在针刺、水刺非织造制品方面加大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在医疗纺织品上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和营收增长。
申达科宝通过设备和工艺不断创新,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产品涵盖了沼气膜结构、建筑膜结构、充气材料、车用蓬盖布等多种纺织新材料。
三、问题及对策
(一)江苏省及相关创新机构对产业用认识不够
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在政策和金融上不受重视,虽然在协会的推动下,从国家层面上发布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并将产业用纺织品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但从实际情况看,让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和认知产业用纺织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在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交流中也发现,他们并不是不认可产业用纺织品,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了解。座谈交流后,他们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打开了其对技术纺织品的新认知。
对策:协会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宣贯,一是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协调,在产业用纺织品重点省份对其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和行业宣贯;二是与地方协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借助相关规划或大型行业活动,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地方主管部门的认识度和影响力。
(二)基础研究力量分散,科技创新路径不通畅
江苏省科教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对于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产业用纺织品从学科上讲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科研力量分布比较分散,造成企业难以与科研院所形成深层次和原创性的合作开发。调研中不少企业反应,目前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成果鉴定与报奖材料组织撰写等表面,如何深入挖掘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进行针对性强、结合度高的研发创新是目前企业的共同诉求。
对策:协会将加强对产业用纺织品相关学科的梳理,建立更为广泛全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库,便于行业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另外与相关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研究探索模式灵活的合作模式,结合行业情况推动产业用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
(三)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落后、部分领域标准缺失
科技创新平台是政府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重要手段,本次调研受访企业大多数都已经建设了市级或省级的创新平台(见下表)。但是在检测平台上,受访企业普遍反映出行业缺少专业的检测认证平台,企业在进行产品检测上很难一站式完成,并且受制于下游客户的标准和测试方法的不统一,企业在检测试验设备上的投入很大(例如针对纺织品耐磨的评价和测试仪器就超过了3种)。另外在安防领域,防电弧产品和防金属熔融溅射产品,国内相关的测试方法或检测手段还是空白,检测和评价往往要花费大价钱和长时间到国外进行,严重制约了该领域产品的技术进步。
对策:协会将通过多种渠道,在车用纺织品和应急纺织品领域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或检测机构建设国家认可或行业认可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加紧研究应急纺织品标准体系,梳理和补齐该领域重点产品的相关检测或产品标准,继续研究推动车用纺织品标准与下游车厂的协调统一。
(四) 智能化需求迫切,但方向不清晰
受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以及企业面临着的不断上升的人力和管理成本,受访企业在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都提出了较强的需求,但社会上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资源十分匮乏。如旷达和宝沣两家企业,其产品特点均为小批量、多品种,区别于传统大规模纺纱织造工艺,对设备有更特殊的要求,给公司的智能化或自动化改造升级带了很大挑战。宏发纵横引进了德国克劳斯玛菲的复合材料自动成型设备,但是如何将多轴向经编与复合材料成型系统高效结合,仍是企业目前正在研究的重点。润源集团虽然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常州分院开展了经编智能工厂的研究,但仍停留在设想和规划阶段,对实施路径和方法仍然很迷茫。
对策:建议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分模块的进行智能化升级。在生产流程如运输、包装、仓储、物流等方面,可以借鉴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智能化方案进行特定改造;在产品制造环节,要联合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深入研究目标产品或工艺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一步一步地完成。
(五)环保、循环经济的压力日趋明显
国家不断趋严的环保政策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困扰。例如工业除尘领域,很多下游工业领域企业都要求企业在进行滤袋更换时回收处理废旧滤袋,这些废旧滤袋已经成为业内企业当下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车用纺织品领域,由于废旧瓶片进口受限,再生涤纶纤维价格上涨造成部分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但企业又很难将价格压力传递给下游,对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在废旧非织造布领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曾经受欢迎的非织造布边角废料已经成为了支塘地区相关企业的负担,经济可行的再利用技术是当地企业研究的重点。在涂层产业用织物方面,在环保部门更为严格的要求下,为了不影响生产,生产企业不得不在满足环保标准的基础上持续进行环保改造和投资。
对策:建议相关领域企业能够从履行社会责任出发,加强科技研发和投入,实现废旧纺织品资源的再利用;协会将通过多方渠道呼吁加强国内废旧塑料瓶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国内废旧瓶片质量,同时建议放宽瓶片的进口限制政策;协会将牵头引导行业内优质企业研究编制所属领域的绿色制造标准,引领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四、结论
为期5天的江苏省、上海市产业调研,调研组充分感受到了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追求和努力,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单位和企业的经验、诉求和建议,对于协会今后针对性开展服务工作,引导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