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创新棉花产业宏观调控 破解市场运行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产业政策,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国储棉轮储政策创新了棉花产业宏观调控模式,让市场在棉花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实现了宏观调控机制化运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
  
  国储棉轮储政策是在发改委、财政部统一领导下,根据轮储目标,通过市场调查、联席会议决策系统以及不同范围的会议平台等政策工具,作用于中介目标,合理引导、科学管理市场预期,调控和引导棉花市场活动,实现轮储政策目标。自2015棉花年度以来,国储棉轮储政策有序实施,储备棉库存快速消化,棉花市场平稳运行,棉纺织效益大幅增加。
  
  第一,建立了棉花产业宏观调控规划和政策机制。国储棉轮储政策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部门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宏观政策调控具有灵敏而高效的特点,遵循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及导向性原则,合理把握棉花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及工商库存与市场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协调相关执行主体科学制定政策原则、轮出数量、轮出时间、轮出价格。在轮储政策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全程监管产业链运行动向,及时对政策成效进行评估。根据市场运行和供求趋势,政策执行主体中纤局和中储棉不断优化国储棉质量检验力量和国储棉储备仓库资源配置,确保将轮出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政策部门对照轮出目标,及时协调和调整政策。轮储政策构成政策规划、制定、发布、实施、效果评估、全程监管及不断优化的政策机制运行系统。棉花产业宏观调控政策规划和政策机制构成了宏观调控机制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以信息平台为载体,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市场机制主要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通过市场价格信息调节生产和流通,实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商品供求水平及其信息的有效传播,构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场预期,供求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博弈,形成了商品市场的主流价格。但超出市场预期的突发事件,往往导致市场价格发生大幅振荡,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从储备棉轮储政策酝酿到公告正式发布整个过程,政策制定部门在轮储政策联席会议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会议平台和决策机制,在政策制定与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针对政策焦点和难点,通过信息平台,增进交流互动,在政策制定部门与产业及市场主体之间达成基本共识,合理引导和科学管理市场预期,降低了政策与市场之间的不对称性。通过政府可控制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机制间接影响棉花市场主体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期,市场主体由此形成经营决策,维护了棉花总体市场水平的稳定,在促进棉花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了经济周期波动。信息平台构成了棉花产业宏观审慎管理机制体系相互联系的“纽带”,成为宏调机制载体。国储棉轮储政策科学把握宏观调控、信息平台及商品市场运行的内在连动规律,创新了棉花产业宏观治理模式,使棉花宏观调控运行步入规范、有序、透明的轨道,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三,创新制定轮出底价,让市场在国储棉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在全球经济低迷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向市场连续规模性释放国储棉,势必对本已脆弱的棉花市场带来冲击,进而危及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发展,轮储政策面临两难问题。如何实现国储棉有效投放?
  
  科学确定每日轮出挂拍量及合理制定轮出底价,是破解问题的核心环节。政策部门创新国储棉轮出底价的定价机制,让市场在国储棉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维护国内棉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实力,采用“随行就市动态确定,原则上挂牌销售底价与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挂钩联动,由国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和国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各按50%的权重计算确定,每周调整一次”,在保证了轮出底价随行就市的同时,对内外棉价差形成有效制约。
  
  轮储政策为棉花产业火车头––棉纺织业注入竞争实力,进而激活了棉花产业链,得到市场及产业界积极响应,在国储棉规模性出库进入市场的同时,守住了棉花产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四,相机调控,增强轮储政策灵活性和精准性。瞬息万变是市场固有的特征。棉花早已成为国内外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影响棉价的因素,除了棉花市场供求关系之外,还存在大量与金融有关的要素,棉花市场运行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在明确制定相关原则的同时,又不失灵活性地为后期政策预调和微调留出了适当的空间和布局。针对市场新变化,轮储政策最大限度及时提供新的应对工具,实现了相机调控。政策部门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对苗头性问题保持警觉,对各种潜在风险做到有备无患,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增进市场共识。在国储棉投放与市场之间,实现了优化质量结构和规模数量精准双匹配,确保了政策的可控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