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棉纺织大会暨第五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致辞中指出,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总体稳中向好,利润增幅明显,转型升级加快,在全球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1-9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投资稳步增长,其中棉纺织业投资依然是纺织产业的主力军之一。但我国纺织业也面临一些困难,未来,国际市场仍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外贸持续承压。端小平还提出了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思考,一是“脱虚向实”任重道远,棉纺织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旧突出。二是目前区域结构调整时普遍热衷追求全产业链,端小平建议,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审慎考虑。生产方面,棉花的缺口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如高品质棉花缺口得不到较好的填补,将大大影响我国棉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机器代替人工是大势所趋,希望协会、科研院校和生产企业进一步紧密合作,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行业进步。
上海纺织集团副总裁封亚培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纺织集团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棉纺织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完全制造企业转变为以科技制造为支撑的服务贸易型企业。作为老牌企业,上海纺织集团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锐意进取,根据纺织的特点,不断的求变求新,提供更多推进企业需求、推动市场变化的服务。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指出,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一半。原料方面,2017年预计全国棉花产量将达到554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预计达到448万吨。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生产时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大,使新疆棉花产量占比持续提高。同时,随着企业研发差别化产品的力度越来越大,差别化产品品种越来越多,非棉纤维应用占比不断提升。生产运行方面,2017年1-9月我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由于棉花棉纱价差呈上升趋势,企业经营效益转好。进出口方面,2017年1-9月,我国纯棉布累计出口量大于棉混纺布,达到53.12亿米。2017年1-9月,越南纱线进口量达53.2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7.17%,是我国棉纱线最大进口来源国。为了保持我国棉纺织行业的优势地位,叶戬春建议进一步优化轮入、轮出储备棉的相关政策,增发棉花一般贸易配额,化解国内棉花供需矛盾。
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公检一处处长于小新介绍, 2014年到2016年新疆棉花质量整体平稳。2017年入库的棉花从现有的数据分析,北疆棉花的质量明显好于南疆。但也有杂质较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加工企业为保证棉纤维长度,把籽棉和皮棉清理适当的缩短了工序,导致杂质的清除效率较低,企业购棉时需注意此问题。于小新对2017年储备棉从颜色、长度、断裂比强度方面做了简要质量报告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已售出国储棉颜色变异较为严重,淡黄染比例最高。
细数棉花期货
在2017中国棉纺织大会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就棉花、棉纱期货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从期货市场整顿后第一个上市的品种––棉花期货,再到棉纱期货的萌生,足以展现棉纺织行业这十多年来的发展特点。
“棉花期货”的成长与成熟
2004年6月棉花期货正式上市,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正式步入了快速成长和正规发展的阶段。然而经历了近十年的蛰伏,棉花期货乃至整个世界棉花,终于在2011年产生了剧烈的行情,催生了比较大的交易量,2011年棉花期货成交量当年仅次于原油,居世界第二位。从期货市场判断,每当有大的成交和持仓累积的时候就意味着有大的行情。
2011年之后,单从成交量和持仓量看,收储的三年棉花期货成交和持仓是萎缩的状态,2014年棉花价格改革之后,国家把棉花定价权还给了市场,棉花价格回归市场,期货的功能和市场作用就稳步回归,成交和持仓稳步增长。
“棉花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步体现
2014年,棉花价格市场化后,棉花期货价格伴随着现货价格下跌,体现了当时的棉花高库存,2016年开始了三去一降一补,国家去库存、去国储的大幕拉开,催生了又一波上涨行情。这个过程中,棉花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步被挖掘,且释放巨大能量,从期现价格相关性来讲,改革之前2013年期现价格市场关联度是-0.48,2014年期现价格相关性逐步提高,当年达到0.97,2016是0.94,棉花定价向市场化回归,也给期货市场创造了生机。
“棉花期货”功能大放异彩
1、新疆作为棉花期货重要交割地
为顺应棉花产业的转移趋势,郑商所将棉花的期货基准交割地由内地转为新疆,并分别在库尔勒、奎屯、石河子设置三个交割库,调整内地棉花交割贴水200元/吨,主要反应了新疆到内地的运费情况,内地库主要是按照运费减运费补贴去进行地域性的轻升贴水。
2、开展保险+期货试点2016年郑商所开展棉花“保险+期货”,主要合作对象是合作社和种植棉农。通过保险+期货的试点给农民加一个双保险,不仅有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还有保险加期货的市场化补贴。
3、加大新疆期货市场的开发力度
通过与新疆自治区政府、兵团合作,联合纺织企业、投资机构和期货公司,重点了解新疆棉花种植、加工、纺织生产环节,促进产销和产融的对接。
“棉纱期货”顺势而生
顺应产业需求,棉纱期货从2012年着手研发,2017年8月18日正式上市。花费了大量精力放在了合约设计上,原则上主要和棉花期货保持一致。通过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和调研等等工作,确定了目前的合约规则,并在河南、山东、江苏三个省设立基准品交割厂库,浙江省设置替代交割厂库,升水380元/吨。
棉纱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发展也基本符合预期,与棉花期货相关性达到0.96。棉纱期货上市以后,形成了丰富的纯棉期货风险管理体系,纺织企业可以买棉花卖棉纱,锁定中间的加工利润。
未来,希望通过棉花、棉纱期货,帮助棉纺织企业实现更多的贸易模式,帮助行业运行更加平稳与顺畅。
企业畅谈棉花热点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主持座谈会,并与有关领导、棉纺企业代表就2017年企业经营情况;加快技术升级情况;棉花棉纱期货和非棉纤维应用对行业的影响;下游需求、新疆发展、海外布局对行业的影响;对2018年储备棉轮出方案,缩小内外棉价差的建议;对2018年增加一般贸易配额的建议;对棉花加工贸易配额监管办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处长尹坚表示,配额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如何合理分配和监管,如何将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是下一步工作方向。希望企业做到如实申报,诚信经营,发改委将与中棉行协研究如何设计更为合理、完善的制度,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会议上,企业代表畅所欲言,其中主要观点为:
1. 下游需求稳中偏弱。企业代表表示,2017年棉纺织行业市场需求稳中偏弱,纱布产品供大于求,上半年市场形势好于下半年。但总体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均保持一定正增长。
2. 内外棉价差扩大。2017年,在储备棉轮出政策的平稳实施中,棉纺织原料市场未出现大起大落的行情,但国际棉花供应充裕、价格偏弱,进而内外棉价差扩大,加之国内成本优势不足,国内棉纺织产品竞争力受到冲击。
3. 国内高品级棉花质量偏低,储备棉仍是纺企重要的原料来源。目前,行业内中低品级棉花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储备棉仍是纺企的主要原料来源。代表们反映新棉花年度的棉花产量有一定增长,但高品级棉花质量并不突出。随着储备棉轮出政策的体制化以及公检公信力的提高,储备棉质量状况以及投放节奏掌握均可帮助企业平稳运行。企业建议是否能够在国际棉价偏低时期,轮入进口棉改善国内用棉结构。
4. 新疆布局规模已现。近两年,纺织企业进疆已是行业热点,得益于新疆富余的劳动力,企业用工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多数企业进入新疆主要考虑原料、人工、能源等优势,但一些政策优惠的实现也有一定的困难。
5. 棉花棉纱期货对实体企业的利好作用逐步显现。随着棉花棉纱期货越来越密集的出现在棉纺织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期货操作中,并且逐步认识到期货这个工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上,期货发挥的功能异常突出,已经成为企业判断市场、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6. 棉花配额的呼吁持续。在国家积极消化和优化储备棉库存结构期间,国家发放棉花配额数量三年不变,其中加工贸易配额比重颇大,企业呼吁增加1%关税下配额,加工贸易配额实行申领制,核销监管则建议实施总量控制、灵活监管。
会议讨论中,工信部消费品司对棉纺织行业转型步伐之快表示赞赏,希望未来在智能化车间标准的制定和“大数据”应用上,再加大研究力度。纺织之光基金会则表达了基金会对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方面的推动和支持意愿。发改委经贸司就政策制定表达了“把握政府调控的度”的原则,努力缩小国内外棉花差价,提高行业竞争力;未来配额的发放与分配也会公开和制度化。之后提出了两个思考:第一,在兼顾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中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产业的定位在哪里?第二,如何让流通领域和纺织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和信息畅通。
棉纺“传承大工匠”出炉
2017年中棉行协组织开展了“传承大工匠”命名宣传活动,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棉纺织行业悠久文化内涵。在本次理事扩大会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郑洁雯宣读了《关于命名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的决定》。丁继惠等119名同志被命名为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其中,全国劳模9名,全国及省市地区人大代表15名,两会代表3名,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纺技术能手、全纺劳模等共计42名,男女比例54:46,平均年龄41岁,平均现企工龄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