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精准研判 凝聚共识----中纺联四届二次理事会召开

 

      3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二次理事会暨第四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上海举行,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国资委机关服务管理局局长张文宏、副局长张丽,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调研员陈新伟,中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杜钰洲,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树津、张延恺、徐文英、张莉等领导,以及各常务理事、理事,中纺联各部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孙瑞哲代表中纺联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中纺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变动及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变更等事项。
  
  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首先致辞,他说,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促进行业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十三五良好开局,以及从纺织大国向强国迈进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特别对中纺联顺利完成搬迁工作表示肯定,他说,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体现了中纺联讲大局、甘于奉献的情怀,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对于行业组织面临的形势,他说,随着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联合会要加强自身市场化转型,由行政主导型向行业自住型转变,探索市场化管理新模式。联合会要加强新体制下党建工作。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在转型中更好地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作用和反作用,支持行业发展度过难关。他希望中纺联不辜负政府、会员的期望,继续为行业平稳发展做贡献。
  
  会议听取了孙瑞哲所作的工作报告。他说,“既要总结过往,有合乎潮流的传承;也要面向未来,有顺应时势的突破”。在他看来,如果说,“变”是新常态下一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主旋律,那么,“传承与突破”,则是对“变”的一种从容应对。
  
  对于中国纺织人而言,2016年,也许都曾经历“复杂与成长”交织的内在洗礼与悄然蜕变––这也是这个行业的迷人之处:大与小,速度与质量,快与慢,规模与效率,新与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它们似乎处于永恒的动态博弈之间。实则,却在不断实现能量更新与自我迭代。
  
  如同孙瑞哲所言:“这一年,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美国新政、英国脱欧等一批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让行业发展变数丛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激动,中国纺织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吸引着国内外的关注;也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慨,世界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比较优势快速消长”。
  
  孙瑞哲从“精准研判、全面梳理、凝聚共识、务实联盟”四个关键词入手,提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以更务实、更稳健、更活力以及更开放的思路,慎知笃行,成就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国路线图。
  
  会议还对2016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进行了表彰,举行了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启动仪式,天虹、鲁泰、华孚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等。
  
  王久新向大会报告中纺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变动及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变更等情况。
  
  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启动仪式。
  
  2016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天虹表彰。
  
  2017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流行色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株洲市人民政府、复星集团星泓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中部)服饰总部经济示范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高勇对理事会进行了总结,他说,理事会的内容很丰富,国资委张涛同志对中纺联探索协会运作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中纺联工作报告总结了纺织工业的成就,提出了新定位,特别强调要提高行业自信。
  
  2016年度创新人物颁奖,就是要不断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推动行业发展。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显示出行业已经从被动“走出去”,发展成为了主动布局全球的行动。
  
  高勇表示,尽管行业增速放缓,但中国纺织业竞争力没有下降,纺织人要有自己的定位,不能妄自菲薄。纺织强国建设目标要加快,而且可能提前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孙瑞哲:慎知与笃行,成就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国路线图
  
  2017年,在秉承以往良好工作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关键工作领域的资源深化与价值转化,关键工作机制的专业化与协同化,关键工作目标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行业公共服务、有效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
  
  3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四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做理事会报告,指出:“既要总结过往,有合乎潮流的传承;也要面向未来,有顺应时势的突破”。
  
  在他看来,如果说,“变”是新常态下一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主旋律,那么,“传承与突破”,则是对“变”的一种从容应对。
  
  的确,对于中国纺织人而言,2016年,也许都曾经历“复杂与成长”交织的内在洗礼与悄然蜕变––这也是这个行业的迷人之处:大与小,速度与质量,快与慢,规模与效率,新与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它们似乎处于永恒的动态博弈之间。实则,却在不断实现能量更新与自我迭代。
  
  如同孙瑞哲会长所言:“这一年,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美国新政、英国脱欧等一批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让行业发展变数丛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激动,中国纺织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吸引着国内外的关注;也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慨,世界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比较优势快速消长”。
  
  “欣喜、困惑、兴奋、镇定”……延续2016年感性与理性并存的行业情感, 2017年,从“精准研判、全面梳理、凝聚共识、务实联盟”四个关键词入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以更务实、更稳健、更活力以及更开放的思路,慎知笃行,成就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国路线图。
  
  行业问题错综复杂,解决方案也非千篇一律。然而,通过本届理事会可以洞见的是,2017年,在秉承以往良好工作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关键工作领域的资源深化与价值转化,关键工作机制的专业化与协同化,关键工作目标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行业公共服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
  
  “一枝一叶可见春色”:行业发展与行业地位
  
  本届理事会报告中,对行业发展首要予以清晰界定与厘清的问题,就是以详实的数据与论据,为中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依然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正名”与“归位”的问题。
  
  这是对一种声音:“纺织工业渐以成为夕阳产业”的有力回应––
  
  “纺织工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先行行业和基础行业。”孙瑞哲在理事会报告中提出––“一枝一叶,可见春色”。他引用棉纺行业、产业用纺织品、印染行业以及纺织机械领域内初步测算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与事实,详细阐述了中国纺织工业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悄然实现的自我增值。
  
  从总体来看,“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织装备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万元,比2011年提高41%,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提高24%。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织装备企业)人均利润总额比2010年提高26%,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人均利润总额仅提高1.1%––”这足以表明,中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先进技术和装备在行业内的应用比例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在理事会报告中,举其数例,即可见证,其作为鸿鹄之业,羽翼渐丰。
  
  其一,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初步测算的数据:生产纯棉32支纱,按销售收入计算的纺纱全员劳动生产率2000年为11万元/人年,2015年达到53万元/人年;按产量计算的纺纱劳动生产率2000年为5.6 吨/人年,2015年达到27 吨/人年。对比2015年与2000年,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销售产值、实物产量下的纺纱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5倍左右。而棉纺万锭用工人数2000年为250人/万锭,到2015年平均用工整体水平降到60人/万锭。目前国内一些智能化纺纱生产线,万锭用工已下降到了20人以下。
  
  其二,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初步测算: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比从2000年的12.78%,上升到2015年的25.3%。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出口占全球25%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作为行业新增长极的作用日渐凸显。‘十二五’期间,行业突破了结构增强、医卫防护、篷盖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在产品和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2015年,行业高性能纤维总用量已超过10万吨,骨干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已达到2.3%。作为战略性新材料的组成部分,产业用纺织品不断凸显出“技术纺织品”的发展特性。
  
  其三,“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发展从规模向质效转变。大量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百米印染布新鲜水取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
  
  其四,国产纺织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开始纺织机械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成为纺织机械净出口国,2016年出口纺织机械29.9亿美元,2010-2016年纺织机械出口额年均增速为9.2%,比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行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应用比率已超过70%,纺纱系统自动化检测、印染在线检测自动配送系统、化纤自动包装、服装智能仓储系统等设备已实现应用。
  
  孙瑞哲会长进一步论证道:“从经济发展看,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充分显现……税收方面,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织装备企业)实现税金2146.5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4.3%,占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56%,比2011年高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做出很大贡献;从产业格局看,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地位日渐突出……据WTO统计口径,2000年中国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占比为14.8%,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虽同比下降5.20%,但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仍进一步增长至38.00%。中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并未因为出口负增长而降低;从发展成果看,中国纺织工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的定位更加明晰……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不含纺织机械企业)就业人数为960.59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比重9.83%。”。
  
  一系列掷地有声的数据,体现出中国纺织工业,肩负巨大责任,为悄然剥离“传统”标签,不断实现自我价值释放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辨道明势与鉴往知今––精准“研判”,全面“梳理”
  
  “所谓,辨道以明势,鉴往以知今”。 孙瑞哲会长在本届理事会报告中指出,开展任何行业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对行业经济运行现状予以理性认知––了解所处生态,方可建树有针对性的路径选择。总结新时期中国纺织工业的运行特征,他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发展态势,稳字当头。其二,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其三,发展动能,新意迭出。其四,转型升级,挑战巨大。
  
  进一步解读,可见是“一分为二”,给予了客观而积极向上的“定调”。
  
  一方面, 2016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低于上年同期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较上年同期放缓;利润总额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降低;市场压力突出。分析原因,孙瑞哲会长认为:发展规律的正常体现,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以及国际环境的客观影响,都在指向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的客观现实,慎知而后笃行,才是行业发展与平台工作的应行之道。
  
  另一方面,则是在速度放缓中所表现出的“正能量”。
  
  理事会报告指出了三个重要方面:
  
  一则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局面”––如:服装、家纺行业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全年销售利润率分别达5.8%和6.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则技术演进出现“新契机”––材料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引领性技术相辅相成,已经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动力。如:国内已建成了1000L复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项目示范生产线,使得整个染色过程无水消耗。
  
  三则模式创新注入“新活力”––以场景经济、娱乐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也在不断丰富着行业的价值创造模式。
  
  一负一正的行业信号之下,孙瑞哲会长盘点了2016年中纺联的各项工作亮点与有益探索,为2016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点赞”––可以看到,2016年,联合会“完善顶层规划,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理清行业发展实际”、“把握发展重点,系统推进强国建设”、“加强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完善顶层规划层面,2016年,联合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发布《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为行业提供了系统科学的发展蓝图与路径。以此为统领,结合各分行业特点与现状,制定发布了《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棉纺、服装、印染、家纺、毛纺、麻纺、长丝织造、针织、纺机等行业也发布了“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而在 “把握发展重点,系统推进强国建设”层面,联合会则通过科技创新、时尚创意与责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切中需求、后劲十足的体系构建与平台建设,应当说,这些有效的体系构建与平台建设,在“智育课”的科技创新、在“美育课”的创意融入,以及“德育课”的责任深化层面,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初步答卷。
  
  凝心聚力与协作笃行––凝聚“共识”,务实“联盟”
  
  2017年,对于中纺联而言,同样会是与行业发展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一年。
  
  本届理事会,孙瑞哲同时以“凝聚共识”与“务实联盟”两个关键词,描绘了2017年夯实中纺联各项行业工作基础,助力于中国纺织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路线图。
  
  理事会报告指出,高效的组织,是凝聚共识的保障。其中特别提到:2016年,根据社会分工的要求和当前产业发展的实际,对联合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范畴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具有业务相关性的行业工作职能进行部分重组,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交叉;具有综合服务职能的协会和事业单位按照业务职能与中纺联内设机构进行融合;分支机构和部分专门工作机构按照工作方向和业务类型与中纺联内设机构融合。
  
  “融合”的出发点,则定位在:管理上,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建立较为合理的职能安排与有序的合作机制;制度上,完善各成员单位须共同遵守的相关准则,提升运营规范化程度;文化上,让“联合、协同、一致、高效”成为各部门及成员单位共同的价值观,使“联合舰队”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在孙瑞哲会长看来,2017年,中纺联的五个重点工作思路,会以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品质为着力点,定位在以下五方面:
  
  “找痛点––注重市场与企业发展的刚性需求”;
  
  “增柔性––注重快速反应的共时性与以人为本”;
  
  “强集成––注重协同作战的联合舰队能力”;
  
  “重协调––注重利益的合理分配与协调机制”;
  
  “保稳定––注重行业服务工作的长效性与稳定性”之上。
  
  可以看到,按照思路,未来联合会的工作,将建立在更精准的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建设,定位行业发展真切的“痛点”,即––“不仅能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能够提供什么,而且要发挥联合会在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上的综合优势,能够提供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专业服务”。
  
  之所以要倡导“柔性”服务链,也是基于产业链自身不断趋于“柔性”。对此,孙瑞哲认为:“柔性,意味着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在反馈速度与响应速度上,与产业链的细微变化与快速传导同频共振。柔性管理,一方面基于:对外,我们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公共服务供给的环境之下,对内,员工越来越高学历化、低龄化,这就需要联合会为自身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注入更多的柔性。柔性管理的内外指针则是:以‘人性化’为标志,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
  
  在倡导“柔性管理”的同时,联合会的各项工作机制,也将不断凸显“强集成”的协同作战,联合舰队能力。
  
  其中包括:“信息”集成与“管理”集成。孙瑞哲在理事会报告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行业的智慧是什么?行业的智慧,不是对要素的识别,而是对关系的判断。包括,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智力的链条上,逐层递进,精诚合作,价值互补,发挥合力。
  
  实际上,这是以更加“系统论”的生态观,去链接静态的资源和动态的网络,链接业务板块之间的价值关联,以人才为核心,构建高效、协同、价值互补的运营模式。
  
  随之带来的,则是在利益合理分配与协调机制上的“重协调”。孙瑞哲会长在报告中引用了法国著名诗人保罗?瓦莱里的诗句:“世界只有通过极端才能创造价值,只有通过中庸才能恒久。”他将其运用于对行业工作的现实意义,表述为:将“极端”理解为“极致”,将自身的专业能力锻造到“极致”,真正的专业与职业,不是和所付出的工作量划等号,而是取决于自身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将“中庸”理解为“中和”,做到在利益面前由本心出发,从“同理心”和“共情心”出发换位思考,把共同的蛋糕做大,让事业恒久、坚实。
  
  第五个工作思路则是:保稳定––注重行业服务工作的长效性与稳定性。孙瑞哲认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关注的是“稳定”。“稳定”,不是保守,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将专业性工作、基础性工作、平台性工作、跨界性工作,在保持服务生态多样化的局面之下,稳扎稳打,持续深化,避免疾风骤雨般的碎片化、瞬时化,心血来潮化、过度创新化、不可持续化。要深思熟虑,更要持之以恒。
  
  这样的工作思路之下,理事会报告指出:2017年,联合会的各项工作,将围绕进一步通过深化与政府、产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务实”联盟,致力于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建设,将中国纺织行业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
  
  “联合会将进一步发挥‘改善政策环境,增强公共服务,提供发展导向’三个职能”,孙瑞哲表示。在他看来,中纺联的使命,即要成为“桥梁”:政策沟通和行业智库;“孵化器”: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指南针”:行业导向和趋势探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利益的代言平台、转型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决策的专业支撑平台”。
  
  理念积淀之下,2017年的四个重点工作方向也变得更加清晰。
  
  孙瑞哲会长将其概括为:一,为行业发展“定调”,做好大国到强国的格局转变;二,为转型升级“赋能”,促进资源与能力的要素整合;三,让组织机构“协同”,构筑团结与协作的联合舰队;四,让发展成果“普惠”,肩负积极而重要的发展责任。
  
  随之展开的六项具体工作,则定位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实现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精益发展;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实现融合发展;以文化自信为目标铸就时尚发展;以社会责任为重点实现包容发展;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实现联动发展。
  
  这其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价值新增长点。需要的,是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的智能化匹配,是专业为本之下的跨界融合,更是文化自信引领下的时尚崛起……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规模效益稳定增长,行业实现了由小而大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在杜钰洲会长、王天凯会长领导中纺联第一届、二届、三届理事会期间,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进入了由大而强的发展新纪元。而未来的中国纺织工业,伴随着世界投来的深邃目光,同样大有可为,光辉灿烂,却也是格外的任重,道远。
  
  “以胸怀融汇能量,以能力承担责任,以德行自带流量,以成就自放光芒”––如同孙瑞哲会长在理事会报告中所描述的结语一样,胸怀与格局,能力与磨砺,德行与分量,成就与未来……
  
  相信,2017年,作为中国纺织工业最亲密的小伙伴,最有力的护航联合舰队而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已经做好了与行业一起乘风破浪、共铸辉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