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创造新优势 迎接“新常态”

  日前,海关公布2012年7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显示,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6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1%。其中,出口11312.4亿美元,增长7.8%。
  
  同期,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74亿美元,下降0.2%。其中纺织品出口544.7亿美元,下降0.2%,服装出口829.3亿美元,下降0.2%。
  
  7月当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38.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纺织品出口80亿美元,下降8%,服装出口158.9亿美元,下降8.1%。从出口环比看,服装的出口形势好于纺织品,当月服装出口环比增长9.7%,纺织品下降4.8%。
  
  如果说对年初的开局不利,以及2月份单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跌破百亿美元大关,有点难以接受的话,那么时间已经过半的1-7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小幅微降,以及单月出口增幅的低位徘徊,可以表明现阶段中国纺织行业已经进入纺织经济的“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New Normal),是2009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为了描述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后的欧美经济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主要有二点:一是欧美发达经济再也回不到危机前的状态了;二是低增长、高失业率将长期持续,企业利润缩减,资本回报率降低。对于欧美经济而言,“新常态”并非魔咒,而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
  
  事实上,不仅是欧美经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尤其是加入WTO十年的高增长之后,在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尤其是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的财政货币再扩张之后,自2012年开始也将迎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主要体现在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这两个分别代表经济和金融的指标数据都将面临下降和增长中枢回落。但经济增速放缓不仅是速度本身的改变,其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的改变,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种“新常态”由欧美发达经济向新兴市场经济及全球经济逐次展开,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调整的机遇,也使中国经济面临调控风险的挑战。
  
  中国纺织经济作为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国际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也迎来了自身的“新常态”。其主要特征:1、结束了加入WTO以来每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态势(08、09年除外);2、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得的低层次竞争优势将被以技术、管理和营销创新为条件的高层次竞争优势取而代之。3、资本要素成本相对优势增强(即:要素禀赋结构升级);4、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根据上面的分析,回过头来看目前行业面临的困境:出口订单锐减(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用工成本大涨、产品利润萎缩、企业融资困难、脆弱者猝然倒下、坚守者仍在观望。就不难理解了。眼下对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正视困境、不观望不侥幸,下定决心早转型早受益––积极创造新优势,迎接“新常态”。业内已经有不少转型成功的企业走在了前面,并尝到了转型成功的果实,企业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下面介绍几家优秀企业,看看他们是怎么应对困境的。
  
  丝绸之路集团:生死时速转型升级
  
  丝绸之路集团是我国丝绸制造业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的龙头品牌企业之一。集团拥有3000吨生丝、1000万米绸缎、50万件套丝绸服装和丝绸家纺生产能力,拥有两个在欧洲的品牌设计工作室、一家省级技术中心和一家市级研究中心;拥有制丝、数码织造、时尚家纺多个研发团队。生丝、绸缎、服装和其它丝绸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等国家地区。其著名丝绸品牌为“湖商”、“欢莎”。其中“湖商”名下主要为厂丝和坯绸;“欢莎”名下主要为丝绸家纺和服装服饰。
  
  园区内盎然生机下的“紧迫”
  
  偌大的园区里头有两个工厂:浙丝二厂和永昌丝绸,都是百年老字号企业,也分别是我国丝绸业中制丝和丝绸的龙头品牌企业。干净气派的厂道,方正明亮的厂房,整洁宽敞的车间,巧指翻舞的员工,处处细节都彰显着“一流制造出自一流管理”的蓬勃气息,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危机的影子。
  
  厂房大梁上横亘着的一幅大标语:“转型升级,生死时速;破难创新,风雨兼程!”便是丝绸之路对当前行业严峻形势的解读和答案。 “生死时速”––在警醒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正是在这样的焦虑和紧迫感中,丝绸之路集团制定了产业链升级路线图:制丝前道提升,织造中间突破,品牌终端拉动。
  
  厂区里空成品库背后的“繁忙”
  
  来到浙丝二厂的库房,成品库空空如也,而原料库堆积如山。工厂负责人介绍说,成品库存起不来因为客户追着要;原料库600多吨原料都是上好的春茧,订单已排到年底,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要高出同行好几万。爱马仕(Herm s)唯一在海外采购的生丝就是该工厂的丝。因为产品质量好、销售畅,捻线车间、包覆丝车间都在满负荷生产。仅该集团高品位生丝的年产量,就超过了世界第三大产丝国巴西。
  
  丝绸车间里,机声沙沙,银光闪闪,这个年产500 多万米高档坯绸的大厂子里一片繁忙。虽然因为该丝绸产品90% 出口,企业受欧债危机冲击很大,但是公司采取的提升质量、增加品种、改善营销、拓展市场等几方面的措施到位,使企业经营回升,第三季度开始效益明显。
  
  作为高档丝绸家纺“欢莎”的品牌基地和丝绸文化织锦公司,集刚刚上天返回的神舟九号搭载了他们制作的‘丝绸报’,8 月1 号伦敦奥运的‘中国之夜’又有他们的丝绸珍品亮相,中国第一部3G 时尚大片《富春山居图》中的所有丝绸产品都是由该集团赞助,好事情都有我们丝绸的份。品牌车间内,员工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着准备8 月底上海的国际家纺展。
  
  高端:逆境中凸显“睿智”
  
  企业运作的成功离不开集团掌舵人。丝绸界大将军凌兰芳作为丝绸之路集团的掌舵人,花了十年时间,把一个弱势群体做成了强势企业,把一个落后产业做成了时尚产业,贡献了对丝绸事业的挚爱和心血。
  
  当被问到为何在丝绸之路集团见不到当前纺织业经受危机的迹象时,凌兰芳笑了:“怎么不见危机呢?丝绸业在这一轮危机中已经熬了三年,现在是三伏天,可企业还是在寒冬啊!”丝绸之路集团2011年销售收入高达21 亿元,利税只有区区4600 万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这样一个行业,不转型升级、不换一种活法行吗?”
  
  凌兰芳说:“首先是传统制造业处在产业链低端,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出口锐减,国内内需不足,成本节节攀升,中小制造业民企都处在‘三荒三高’之中:资金荒、人员荒、订单荒、高成本、高税负、高风险,企业苦不堪言。且所有瓶颈开始显现:市场瓶颈、成本瓶颈、环境瓶颈等等。问题还不至于此,比如纺织行业的原料退化、装备落后、人员紧缺,绝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因此纺织业的危机是一个长周期的危机,只有转型升级、破难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欧债美债只是纺织业危机的引发点,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纺织业如何科学发展。我们集团好在坚持实业,对经济危机有所估计,有事先准备,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做得好,现在正开始收获成果。”
  
  夹缝中自有“通道”
  
  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危机,凌董大喊一声,我们丝绸之路不减产、不减员、不减薪。“三不减”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员工们用优质高产低消耗来报答,不仅度过了困难时期,还唤醒了我们转型升级的自觉。
  
  三年来,凌董常说洪水来了怎么办?只有往高处求生:高品位、高质量、高工艺、高科技、高附加值!于是,集团全部改缫精品丝,比同行高卖好几万,打响了品牌,攀上了高亲,也为后道品牌提供了最好的原料。”
  
  危机时期,面对技改困境,集团达成共识:“大技改这步路迟早要走的,早走比晚走划算。咱们过日子抠钱,搞技改砸钱,做品牌烧钱,为的是转型升级挣大钱。”
  
  靠国外订单过日子,给人家做嫁衣裳没有出头之日。既然我们有最好的生丝、最好的绸缎,为什么不能拥有最好的服装和家纺?2010 年,“欢莎”丝绸首次亮相,惊艳全场,到现在为止,欢莎进了国内50 多家一线大商场。2012年将进军欧洲,与国际大品牌争高低,创建民族丝绸的国际化大品牌。转型升级就是做品牌,以品牌求发展,以品牌求效益。
  
  盛虹集团:产品创新下的差别化竞争
  
  自去年下半年起,在终端需求增速放缓、行业产能扩张过快的双重影响下,化纤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但是,业内一些龙头企业借助产品创新,走差别化竞争升级路线,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市场风险。
  
  盛虹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一家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以化纤、印染为核心产业,热电、地产、酒店、贸易为主业的公司结构。集团主推差别化纤维,毛利率相对较高,研发的超细纤维与记忆纤维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在下游需求不景气,化纤产品价格快速下跌,行业利润率明显下滑的大环境下,盛虹立足差别化纤维,目前整体仍能维持1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企业满负荷开工,库存情况正常,好于多数同行业企业。并且公司化纤产能今年有望达到140万吨,主要销往服装、家纺、汽车等下游行业,九成用于内销,60%~70%的产品差别化率明显高于同业20%。
  
  超细纤维是盛虹集团主要化纤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0%~70%份额,具备一定产品定价权。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单丝最细已达到0.15dpf。而由集团研发的记忆纤维更是每吨四五万元仍供不应求,利润率相当可观。
  
  创新成果源自企业日常对该环节的重视,背后则是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盛虹集团已建立了省级纺织新材料研究院,拥有两名院士、数十名博士和硕士。
  
  浙江喜盈盈:逆势迎春的“杀手锏”
  
  浙江喜盈盈,前身是大名鼎鼎的浙江湖州第二毛纺织厂,主营产品为粗纺呢绒女装面料。
  
  由于欧美债务危机、日韩市场萎缩、国内服装销售下滑等因素,今年国内的面料生产企业,来自欧洲市场的总订单量下降了约50%~60%,日韩市场下降了30%左右,国内市场也下降了40%左右。在市场整体不乐观的形势下,喜盈盈却表现得很另类:今年1~7月份,销售同比增长36.6%,目前订单已接到12月份,行业里没有第二家粗毛纺企业能如此。如此的自信来自哪里?
  
  “用多元化产品去占领多元化市场,不用全部占领,占领一个角就行。”
  
  “搞特色产品竞争是财源滚滚,搞同类产品竞争是死路一条。”
  
  喜盈盈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差异化竞争理念,实现了逆势迎春。
  
  喜盈盈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每年开发新产品达250多种,使产品开发与欧洲同年同步。公司60%的利润来自特色产品的开发,今年推出的新产品占产品总数的50%。公司自产的“阿尔巴卡”高档羊驼绒面料,已出口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韩国、日本等国家。
  
  价格9~12美元/米的中低端羊驼绒面料大家都在做,20美元/米以上的都是喜盈盈做的,韩国每年进口35万~40万米的高端羊驼绒面料中80%来自喜盈盈。做高端特色产品,就有了市场区分,市场经济是专业化的竞争,最终将以专业化产品完成对市场的细化,从而获得市场主动权。
  
  前路,还看思路
  
  该公司掌门宋世楹认为,对于一个体制健全的民营企业来说,关键问题是企业家思路的调整。“现在我对转型升级有了新认识,转型升级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市场布局的升级。做企业这么多年来,我有一条深刻体会:企业规模千万不能一味求大,一搞大十有九死;企业只能做精而强,一定要控制规模。”
  
  在大多数纺织企业困顿挣扎之际,经历了数次危机而挺过来的喜盈盈,再次爆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开始收获调整带来的成果。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容易挣钱的市场,发展空间大,市场机遇多,关键是如何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市场。
  
  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关心时事,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走向。你越能掌握经济形势,企业就越能减少原料堆积,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价值。只要去有的放矢,任何不足和风险都可能成为未来再提速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