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纺织业吹响全面升级号角
“综合全行业情况,丝绸、毛纺、化纤、印染等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较高,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服装、印染、麻纺等行业的品牌贡献率较高,且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今年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开的纺织经济运行分析会传递出了这样一种信息。
召开年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项例行工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次分析会上,协会专门将各行业推荐的优势企业样本进行汇总,测算出各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大致数据。这也说明,纺织行业从“十一五”初年开始的以提高科技和品牌两大贡献率为重点、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工作逐步深入人心,并已经在推进和落实之中。
提高两个贡献率——恰逢其时的选择
2006年6月,《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自主创新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科学技术和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成为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内容。
发展思路的确定基于中国纺织工业的现实。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生机勃勃,在世界纺织经济中“一枝独秀”。到“十五”末期,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占到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1/3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中国纺织工业依靠不间断的改革和创新,在全球纺织经济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到德国的产品,人们想到的是质量;提到法国的产品,人们想到的是时尚;提到中国的纺织品,人们想到的就是便宜!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但美是别人创造的,价廉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美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的一席话道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纺织工业的尴尬。
显而易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纺织工业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是继续以量取胜,以价求生,甘做世界的“加工厂”?还是积极求变,转变策略,摆脱低档增长方式,以高附加值产品巩固中国纺织业的地位?
答案十分肯定。2006年6月,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宣传贯彻会议上,杜钰洲会长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才能在后十年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奋斗目标。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在于通过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
加快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肩负重任的纺织行业,开始旗帜鲜明地走上全面升级的新征程。
提高两个贡献率——更深层次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一直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苦苦求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展现在行业、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而持续的创新工作也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了质的飞跃。
“我们现在讲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两个贡献率概括起来就是‘创新的贡献率’。”杜钰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工作必须以科技和品牌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扩大国际合作。
对于科技贡献率,杜钰洲分析说,目前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传统产业,新材料层出不穷,新设备、新工艺、新的应用领域令人眼花缭乱,使传统纺织产业焕发出时代的活力。早在“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就制定了科技进步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则主要落实在“28+10”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这些项目又可细分为成千上万个子项目。
杜钰洲指出,提升产业科技贡献率有两个重点:一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企业,其次是加大研发投入。一个严峻的事实是,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仅占销售收入的0.3%,而服装企业(规模以上)的研发投入更少,仅为0.16%;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达到了3%~5%,甚至在10%以上。“力争经过5年攻关,为全行业产业创新能力在2015或20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纺织工业的质量及创新和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杜钰洲说。
提高品牌贡献率,就是要加快打造自主品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影响力的品牌太少,同质的产品卖价不如国际名牌的1/3。从纺织产业链的角度看,服装、面料、辅料、机械、原料,越往前道走,品牌知名度越弱,品牌的贡献率越低。
杜钰洲会长将品牌的构成概括为四个要素:一是质量,二是创新,三是快速反应,四是社会责任。他指出,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是要通过提高物质生产创造力,实现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高品质水平;二是通过品牌文化创造力,实现产品达到国际知名品牌高品位水平,建立国际市场信誉,从而提高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逐步改变出口产品以贴牌为主的被动地位。
而要实现这一点,企业用于原创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研究投入必须大幅提高。根据工业普查资料,2004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综合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287%,其中纺织业为0.3%,服装业为0.16%,化纤业为0.47%。如果将综合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1%~2%,那么在“十一五”期间仅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500亿~3000亿元。仅仅达到这个水平,中国纺织工业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的提升就已相当可观。
提高两个贡献率——全行业的重任
思路决定出路,但光有思路并不能实现中国纺织工业的飞跃,还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真正认识到科技和品牌的作用,并切实地付诸行动。
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纺织企业一直没有间断科技和品牌创新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明显加快,2001年~2006年全行业进口先进纺织装备达200多亿美元,同期国产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产品达到上世纪末的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技术、纤维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的产业化应用。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大批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带动了国内品牌的成长;同时中国品牌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纺织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中国品牌如今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如波司登、如意、例外、鲁泰、吉芬等。
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纺机行业的佼佼者,公司两级开发体系拥有先进的研发、试验和检测手段,每年科技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2006年,公司申请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截至目前,经纬纺机已开发新产品280多项,申请专利技术达130多项。公司总经理叶茂新说,正是由于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经纬纺机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科技创新,挑战英国、荷兰的百年蜡印技术,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目前,公司的设计队伍每周就能设计出近百套花型。在10个身着蜡印服装的非洲人里,至少有3个人穿的是中国生产的凤凰牌产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没有名字一样。他们(非洲人)穿着凤凰牌的蜡印服装,都感觉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公司董事长戴守华自豪地说。
中国羽绒服大王波司登在董事长高德康的带领下,以“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为企业理念,把时装化设计理念引入行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面料,多次引领了中国羽绒行业的变革浪潮。2006年,波司登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人民币。在莫斯科,一件波司登羽绒服售价高达280美元,与世界名牌平起平坐。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档衬衣色织布料生产企业。企业连续3年都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2006年还成功开发出300支纯棉色织面料,实现了世界纺织行业的新突破。如今美国市场1/3的高档衬衫由鲁泰生产的色织布制成。“鲁泰能有今天,一靠科技,二靠品牌。”公司董事长刘石祯的体会最为深刻。
……
和上述企业一样,成千上万的纺织服装企业都已经深刻认识到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为之不断奋斗。正是有了成千上万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才有了中国纺织工业辉煌的今天,才有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骄人成绩。只有依靠纺织产业大军的全体参与,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之路才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召开年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项例行工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次分析会上,协会专门将各行业推荐的优势企业样本进行汇总,测算出各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大致数据。这也说明,纺织行业从“十一五”初年开始的以提高科技和品牌两大贡献率为重点、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工作逐步深入人心,并已经在推进和落实之中。
提高两个贡献率——恰逢其时的选择
2006年6月,《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自主创新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科学技术和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成为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内容。
发展思路的确定基于中国纺织工业的现实。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生机勃勃,在世界纺织经济中“一枝独秀”。到“十五”末期,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占到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1/3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中国纺织工业依靠不间断的改革和创新,在全球纺织经济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到德国的产品,人们想到的是质量;提到法国的产品,人们想到的是时尚;提到中国的纺织品,人们想到的就是便宜!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但美是别人创造的,价廉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美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的一席话道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纺织工业的尴尬。
显而易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纺织工业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是继续以量取胜,以价求生,甘做世界的“加工厂”?还是积极求变,转变策略,摆脱低档增长方式,以高附加值产品巩固中国纺织业的地位?
答案十分肯定。2006年6月,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宣传贯彻会议上,杜钰洲会长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才能在后十年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奋斗目标。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在于通过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
加快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肩负重任的纺织行业,开始旗帜鲜明地走上全面升级的新征程。
提高两个贡献率——更深层次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一直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苦苦求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展现在行业、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而持续的创新工作也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了质的飞跃。
“我们现在讲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两个贡献率概括起来就是‘创新的贡献率’。”杜钰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工作必须以科技和品牌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扩大国际合作。
对于科技贡献率,杜钰洲分析说,目前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传统产业,新材料层出不穷,新设备、新工艺、新的应用领域令人眼花缭乱,使传统纺织产业焕发出时代的活力。早在“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就制定了科技进步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则主要落实在“28+10”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这些项目又可细分为成千上万个子项目。
杜钰洲指出,提升产业科技贡献率有两个重点:一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企业,其次是加大研发投入。一个严峻的事实是,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仅占销售收入的0.3%,而服装企业(规模以上)的研发投入更少,仅为0.16%;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达到了3%~5%,甚至在10%以上。“力争经过5年攻关,为全行业产业创新能力在2015或20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纺织工业的质量及创新和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杜钰洲说。
提高品牌贡献率,就是要加快打造自主品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影响力的品牌太少,同质的产品卖价不如国际名牌的1/3。从纺织产业链的角度看,服装、面料、辅料、机械、原料,越往前道走,品牌知名度越弱,品牌的贡献率越低。
杜钰洲会长将品牌的构成概括为四个要素:一是质量,二是创新,三是快速反应,四是社会责任。他指出,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是要通过提高物质生产创造力,实现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高品质水平;二是通过品牌文化创造力,实现产品达到国际知名品牌高品位水平,建立国际市场信誉,从而提高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逐步改变出口产品以贴牌为主的被动地位。
而要实现这一点,企业用于原创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研究投入必须大幅提高。根据工业普查资料,2004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综合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287%,其中纺织业为0.3%,服装业为0.16%,化纤业为0.47%。如果将综合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1%~2%,那么在“十一五”期间仅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500亿~3000亿元。仅仅达到这个水平,中国纺织工业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的提升就已相当可观。
提高两个贡献率——全行业的重任
思路决定出路,但光有思路并不能实现中国纺织工业的飞跃,还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真正认识到科技和品牌的作用,并切实地付诸行动。
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纺织企业一直没有间断科技和品牌创新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明显加快,2001年~2006年全行业进口先进纺织装备达200多亿美元,同期国产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产品达到上世纪末的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技术、纤维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的产业化应用。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大批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带动了国内品牌的成长;同时中国品牌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纺织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中国品牌如今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如波司登、如意、例外、鲁泰、吉芬等。
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纺机行业的佼佼者,公司两级开发体系拥有先进的研发、试验和检测手段,每年科技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2006年,公司申请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截至目前,经纬纺机已开发新产品280多项,申请专利技术达130多项。公司总经理叶茂新说,正是由于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经纬纺机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科技创新,挑战英国、荷兰的百年蜡印技术,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目前,公司的设计队伍每周就能设计出近百套花型。在10个身着蜡印服装的非洲人里,至少有3个人穿的是中国生产的凤凰牌产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没有名字一样。他们(非洲人)穿着凤凰牌的蜡印服装,都感觉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公司董事长戴守华自豪地说。
中国羽绒服大王波司登在董事长高德康的带领下,以“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为企业理念,把时装化设计理念引入行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面料,多次引领了中国羽绒行业的变革浪潮。2006年,波司登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人民币。在莫斯科,一件波司登羽绒服售价高达280美元,与世界名牌平起平坐。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档衬衣色织布料生产企业。企业连续3年都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2006年还成功开发出300支纯棉色织面料,实现了世界纺织行业的新突破。如今美国市场1/3的高档衬衫由鲁泰生产的色织布制成。“鲁泰能有今天,一靠科技,二靠品牌。”公司董事长刘石祯的体会最为深刻。
……
和上述企业一样,成千上万的纺织服装企业都已经深刻认识到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为之不断奋斗。正是有了成千上万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才有了中国纺织工业辉煌的今天,才有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骄人成绩。只有依靠纺织产业大军的全体参与,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之路才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