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06年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十件大事
1.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协会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朱民儒同志连任理事长。
2. 2006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453.7万吨,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14.2%,这是2000年以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率首次超过14%。这意味着2006年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速度快于纺织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增加速度,这是国家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支持和重视的结果,也是产业用纺织品战线广大职工努力的结果。
3. 2006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达到139.66万吨,比2005年117.7万吨增加了21.96万吨,年增长率达到18.66%。特别是纺粘、针刺、浆粕气流成网、水刺等非织造布增长较快。目前北美地区和欧盟各国是两个非织造布工业最发达的区域,其各自非织造布总产量亦只有130—140万吨,我国2006年的非织造布的产量已达到同一水平。我国发展非织造布工业时间不长,在较短时间内产量赶上北美和欧洲实属不易,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要着力提高质量水平。
4. 第七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这一领域的展览会,吸引了320多家参展商参展,展品包括应用于农业、土工、建筑、汽车、环保、医疗、防护、工业、包装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和各类非织造布以及所应用的纤维、复合材料、粘合技术、化学品、机械设备、附件、测试仪器等。展览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比上届展出面积增加10%。参观人员超过上届20%以上,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近万人次参观了展览。在展览会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会见了法国纺织服装联合会主席Peter先生、美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主席Stephen先生、和瑞士纺织协会会长Thomas先生,就进一步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广泛的商讨,达成了多项共识,并与法国和奥地利签署了“保护知识产权备忘录”。会见时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朱民儒理事长亦在座。
5. 200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奖颁奖。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有14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占全协会获奖项目15.4%。
6. 芳纶1313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芳纶1313是一种耐高温纤维,它是高温过滤、消防、防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材料,国际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掌握这一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烟台氨纶厂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已出口国外,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结果表明:烟台纽士达®芳纶1313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7. 同大海岛新材料公司成为中国超纤产业基地。为表彰同大海岛新材料公司开发成功海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产品并形成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山东同大集团海岛新材料公司“中国超纤产业基地”的称号,于2006年9月9日在山东省昌邑举行了授牌仪式。同大海岛新材料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的《PA6/PE共混海岛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科研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 2006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非织造布出口为18.8484万吨,比2005年增长17.23%,出口金额为44264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22.54%。符合税则56、59两章的产业用纺织品(包括非织造在内)出口数量为113.0714万吨,金额为297373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55%和23.55%,符合税则63章的共7831.14万件,金额为103103.03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71%和14.38%,三章合计2006年共出口产业用纺织品总金额为400476.03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21%。
9. 颁布、实施六项有关土工布的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和两项海关单耗标准,及五项国家军用产品标准。
10. 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为国家武器装备及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了众多高品质的特种纺织产品,在2006年,国防科工委授予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企业”奖。天津工业大学李嘉禄、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朱逸生、上海大学任慕苏三位同志在为国家武器装备及重点型号的研制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国防科工委授予的“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个人”奖。该奖是国防科工委每隔十年组织评选的表彰对国家武器装备及重点型号的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