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浙江面对30万缝纫工缺口--从业者反映:活累、钱不多 统计表明:周边同行竞争激烈
“‘达立(中国)’500人,‘红袖’100人,‘女性日记’50人……”这是摆在国内某专业网站商务部何组长案头的一份企业招工统计表。在这份统计表上,包括“江南布衣”等杭州十大女装品牌在内的近30余家企业开出了共约20000人的用工需求,工种全部为缝纫工。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可提供的缝纫工只能够满足需求量的20%多一点。“即使依托网络这个强大的劳动力资源平台,对缝纫工这一工种的需求,现在我们也几乎爱莫能助,因为确实无米下锅。”何组长无奈地说。负责与培训学校联络的工作人员已经把安徽、湖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相关学校联系了一遍,得到的大部分答复不是人员已被全部预订就是还在加紧培训。
缝纫工紧缺日益严重
“目前仅杭州市的缝纫工缺口就有7万~9万人,从年后的情况看,缺口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杭州市服装协会负责女装管理的陈先生说。缝纫工缺口在浙江省预计将突破30万,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同样存在着类似局面。去年年底,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甚至出现了万余缝纫工岗位无人应聘的情况,“求职者一听招缝纫工掉头就走”,有的企业几个月也没招够所需要的人。
劳动强度大没人愿意干
“缝纫工紧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太大,没有人愿意干。”杭州市服装协会陈先生指出这一点。从杭州市各服装企业来看,一个缝纫工每天的劳动时间一般为10到12个小时,虽然在每年7、8月份的淡季工作时间稍有减少,但在旺季或赶任务时,部分企业会有工作14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而广东、福建等地的缝纫工平均工作时间还要长1到2个小时。这样大的工作强度对以女性为主体的缝纫工来说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挑战。山东籍缝纫工蒋小姐半年前曾到昆山一家服装企业打工,但没到3个月就辞职去当服务员了,她说“实在太累,要是赶上生理周期身体更是吃不消”。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员等工种需求增多,就更没有人愿意从事缝纫这类工作了。
工资水平没有明显优势
“熟练流水整件车工(缝纫工):150名(工资1000~2500元/月)”,这是一家服装公司开出的工资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能开出这样工资标准的企业比比皆是。近两年,杭州服装企业缝纫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达到1500元以上,技术较好的熟练工可突破3000元。但作为传统工种,缝纫工多靠计件取酬,高工资是以高强度的工作为基础的,反映到每小时平均工资上则与其他工种相差无几。虽然缝纫工的平均工资在总数上可以和一个应届大学生持平,但其工作时间却是后者的1.5到2倍;另一方面,服装业本身固有的淡旺季差异,使得缝纫工的收入稳定性较差。“女孩子还是喜欢比较稳定的工作,不希望工资浮动太大。”蒋小姐说这也是她转行的一个原因。
后备人才匮乏加剧招工难
缝纫工的主要来源为技能培训学校和各省“阳光工程”下的培训机构的学员,前者收费,后者则依靠政府补贴免费培训。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从事这个工作,引发培训机构普遍出现“招生难”情况;“招生难”又导致相关培训机构逐渐减少,从而使得缝纫工的后备人才匮乏。从中国新农门网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培训机构约2000家,开设此类培训的学校不超过200家,一般一个培训机构这个工种的学员数为20到50人,培训周期为1个月到3个月,全部按最大值计算,一年的培训人数也不过12万人,这些工人只要杭州一个城市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招生难”的情况已经迫使部分学校在政策上作出较大调整。安徽艺海职业技术学校在半年前开始对缝纫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培训,利润则来自企业给学校的培训补贴。今年2月,他们还未结业的一批学员就被南通一家服装企业以每人500元的补贴费预订一空,上门来招工的企业依然络绎不绝。
周边地区吸引人才加剧竞争
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全国30个服装产业聚集地中,杭州服装企业的数量名列前茅,但重量级的品牌较少。而广东、上海等地的服装企业规模较大,并且拥有自己的品牌,在人才的吸引力上较强。同时,后起的福建等省份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各省对人才的竞争必将随着缝纫工缺口的日趋增大而更加激烈,服装企业应对此有充分认识并提前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