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入世五周年纺织业的生存报告 “特保”遭遇战如影随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发布日期:2006-12-13

     发改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我们曾经认为,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将不堪一击,结果汽车业发展的相当好。我们最不担心的是服装、玩具,认为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结果这个判断也(跟现实)有出入。”
   
  2005年1月1日,持续了4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终于宣告取消,这对纺织品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中国纺织业理应迎来一个出口的春天。然而,美国和欧盟并不愿意看到中国主导世界纺织品市场,配额取消仅三个月就对中国纺织品设置种种限制或“特保”措施,以价格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当年5月份美国宣布设限时,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警告说,中国纺织企业现在不要再向美国运衬衫和裤子了,不能再这样大量出口了,这样下半年就都歇了,会有大量企业开工不足或者倒闭,大量纺织工人失业。但企业没有听,在仅剩40%左右配额、下半年增加配额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各显神通地出口。据当时的数据显示,2005年6月份,在美国设限的7种纺织品中,已有4种使用了8成以上的临时配额,其中棉制针织衬衫和棉制裤子已分别达到美国限量的97.01%和103.37%。之所以企业的出口冲动这么强烈,无锡红豆集团办公室主任杨顺成说原因有三:第一,企业在三至六个月之前就已经接下了美国进口商的订单,不得不大量出口;第二,美国设限后的配额有限,各企业盲目陷入争抢;第三,企业以为这段时间的出口数字有利于自己在中美达成协议后,从商务部获得更多的配额。    

  面对“特保”,国内企业实在是对策不多,企业订单过多和争抢份额,让对美纺织品出口陷入乱象和困境。杨顺成表示,在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2005年,中国纺织品的遭遇是惨痛的。由于短期内企业不可能做到产业升级而另寻出路。期间,浙江象山等地生产文化衫的一些企业大部分都停工甚至倒闭。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来自市场的压力和风险,为企业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
   
  中国纺织企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致力于产业升级和开辟新的市场,此外一些企业已经走出去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设厂,以规避来自美国和欧盟等地的设限。从这个意义上讲,WTO纷争的洗礼未必是件坏事。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