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中国针织工业现状与贸易发展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做了《中国针织工业现状与贸易发展》的主题报告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以“贸易发展、投资合作”为主题的“全球针织工业贸易与发展会议”,于12月8日上午在上海通茂大酒店隆重召开。
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做了《中国针织工业现状与贸易发展》的主题报告。杨世滨理事长介绍,“十五”期间,我国针织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纺织行业的平均水平,是纺织行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针织行业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开发针织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针织品市场的繁荣。目前,针织产品已经从传统的以衬衫背心、棉毛衫裤、绒类衫裤“老三衫”为主,发展成为各种内衣、外衣及服饰等产品全面繁荣的局面,全行业进入了以品种开发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反映出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高,重加工不重设计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品种更新的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针织行业在常规品种的生产加工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产品的设计和高端产品的制造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杨世滨说,随着“十五”期间纺织行业技术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针织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同时,企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但真正落实到最终产品上,效果却并不明显。针织产品大多直接面对消费者,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不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一切努力皆会付之东流。对于针织行业来说,只有从最终产品上取得突破,针织行业才能在“十一五”时期获得质的飞跃。
杨世滨指出,目前我国的针织服装产品虽然产量很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但无论质量水平还是款式设计都还处于较低档水平,利润率很低,急需进一步提高。他认为,企业在今后应该加快生态针织品和功能性针织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提高染整和后整理水平,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杨世滨认为,对于针织服装行业来说,外销市场一向占有重要位置。据海关统计,2000-2005年我国出口针织物、针织服装及附件合计金额由147.13亿美元增长到345.24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为18.60%,高出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35个百分点。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外销是其主要贸易方式。但贸易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对个别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也使得行业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目前,进口国的各种绿色壁垒和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使得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同时,内需增大是拉动针织产品销售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资料,2001-2005年全国大型零售商场针织品类销售年均增长幅度为15.8%,高于纺织品类销售增长幅度2.2个百分点。从具体品种看,T恤衫销售量年均增长幅度为21.8%,针织内衣裤增长15.8%,增长幅度居各类服装前列。我国具有13多亿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潜力会逐渐释放。因此,加快开拓内销市场也成为许多针织服装企业的必修课。
杨世滨在分析我国针织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日本等地的产品结构时强调,企业今后要认真研究消费国的需求和趋势,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随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纺织中心主任靳波着重解析了美国市场的特点与政策,其认为,“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只要企业认真研究产品的价格、品种、款式,了解及中美市场的差异,就一定能决胜美国市场。
在谈到内销市场的开拓时,杨世滨说,企业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注重产品的适应性,同时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用品牌的力量赢得消费者的心。他分析指出,服装加工获得的利润只占到品牌效益的1/6,企业如果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一定要重视品牌的作用。当然,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有实力的企业只要坚持去做,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杨世滨介绍,“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在设备水平上,具有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圆机数量力争占到全行业大圆机总数的40%以上;科技投入上规模以上企业综合平均达到1%,有实力企业达到2%-3%;科技人员比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2.5%;人均工业增加值要由目前的41500元/人提高到71000元/人。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坚持设备、技术、产品创新,加强自主研发设计,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各方面的创新工作,针织行业“十一五”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十五’期间针织全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0.5%,一些外贸加工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几乎为零;‘十一五’末我们力争达到2%。
杨世滨分析指出,“十一五”时期,针织产品要升级换代,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流行趋势,加大设计投入,把设计创新落到实处。要从款式花色做起,向时尚化发展,同时注入文化内涵,彻底摆脱“一流设备、二流设计、三流产品”的尴尬局面。
其次,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真正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消费者是上帝,是针织行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真正了解了“上帝”的所想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要继续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原料在针织产品中的应用,重点开发高档绒类面料、弹性面料、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要积极向应用领域拓展。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针织产业用产品的销售额已占针织品比重的30%以上,而在我国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十一五”期间,针织产品要进一步向高档装饰面料、高级成衣、高新技术材料拓展,同时要积极向航天、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农业、医疗等领域延伸,拓展针织产品的使用范围。
杨世滨最后指出,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针织工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抓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基础性工作,相信“十一五”时期针织行业一定会取得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