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江西服装业:繁华背后的隐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涂远 | 发布日期:2006-12-05

    近年来,随着“民工荒”和资源瓶颈的加剧,东部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正经历着从“重量”的产品生产阶段向“重质”的品牌经营时代的转变。与此同时,沿海服装产业由东向中梯度转移亦明显提速。记者注意到,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处承东启西的中部六省都在积极响应,继湖北“复兴”、安徽“觉醒”之后,江西纺织服装产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和高速增长,去年,江西纺织服装产业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产值、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七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针对全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专家却不无忧虑地指出,在繁华的表象后面,江西纺织服装产业正面临着重重隐忧。

  规模和资产优不成势

  记者的案头摆放着一份江西省纺织工业集团提供的有关材料。或许该材料能说明一些问题。

  材料中的有关数据显示,与其他五省的服装产业比较,江西服装产业仍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来看,湖北、江西、河南和安徽四省企业数量超过100户,江西居第二位;从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指标比较来看,江西仅次于湖北省,稳居第二。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今年1~10月江西服装产业的利润总额却低于河南。从出口交货值与工业总产值相比来看,湖北、安徽、江西三省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几乎都占二分之一左右,其中江西与安徽竞争明显。

  资产总额可以集中反映一个行业的投资力度。湖北虽然拥有江西近3倍的投资总额,但其各项指标只有江西的2倍。另外江西服装产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最低的,显然是江西服装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在增长速度上,江西服装业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今年产业的各项指标仍在以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

  综上所述,尽管江西服装产业在规模和资产总额等指标上占优,但优不成势。业内人士指出,江西服装产业在高速度增长的背后,面临着重重隐忧。事实上,自2003年江西服装产业扭转了整整8年的连续亏损之后,江西服装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去年,在欧美全面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不到几个月,欧美国家不顾中方的一再抗议,再次对我纺织品设限,这给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江西服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事实上,从2006年新春伊始,江西服装产业界就已显露败象,不少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或减产或关闭,甚至一些大中型的纺织服装企业也受到国内外大环境的波及,不得不限产或转产。

  三大难题横亘其间

  “虽然贸易设限是目前最大的障碍,但实际上江西服装产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纺织服装企业内外资区别‘待遇’问题,自创品牌与‘贴牌’之路的抉择问题等,无一不是江西服装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江西省经贸委相关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

  随着去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被全面取消,长期受配额限制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美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然而好景不长,仅一个季度,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就开始频频“发难”。截至目前,欧美先后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衫、棉制裤子、T恤衫等17种纺织产业实施了限制措施。其中美国对我国设限的7种纺织品中,有6种产品近期已达到设限数量,面临封关。而美国仍在对我国纺织品不断启动新的特保调查,目前调查数量已达到19种36类产品。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据江西省有关部门调查,今年4月以来江西大部分出口纺织企业都存在开工不足现象,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据业内人士透露,不论是去年还是今年,商务部分配给江西的纺织品配额数量都极少,有的企业只获得不到200件内衣或短衬衫的配额。“这个数字等于没有。”南昌华安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国外贸易设限,国内内外有别。江西本土纺织服装企业叫苦不迭。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江西省制定“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以来,江西服装产业招商取得了明显成就。以2006年与2005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的数量对比来看,在2006年新增的69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约占50%(35户)是外商投资企业。但民营(私营)服装企业发展不容忽视,2006年151户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私营企业占了62户,比2005年新增31户。

  而据江西省经贸委对内资型私营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待遇”反复比较,发现两种企业经营性质相同,但内资企业上交税金和容纳就业人数的比例相对要高于招商引资企业,意味着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高。此外,内外资服装企业在银行授信方面也区别明显。某纺织私营业主私下向记者透露,江西一些私营企业为规避内外资企业区别“待遇”的问题,也在走沿海“资金流转”的老路,不同的是现在资金不用再流到国外,只要省外即可。但该人士称,流转过程肯定会相对加大精力和资金损耗。

  与此同时,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仍是总体技术薄弱,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就是所谓“贴牌”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在产品销售中占大头的品牌和销售利润则大部分被国外企业赚走。虽然近年来,江西也培育出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如“井竹”、“领王”、“虎子”等省产服装品牌,但总体来说自创品牌之路仍不甚理想。

  江西服装产业路在何方

  令人欣喜的是,江西纺织服装产业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已引起了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服装产业都被认为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基础产业。”江西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以前政府都比较注重传统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等,对轻工类行业并不是很重视,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观。”据了解,目前该部门已加紧制定江西纺织服装的“十一五”规划。该负责人同时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向省政府申请,希望在促进全省服装产业集群方面能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出台。

  “江西服装产业发展要在中部率先崛起,显然光靠本省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江西如果积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并把江西服装能通过沿海市场的链接,直接进入全球服装市场中去,就可能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谈及江西服装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时,知名学者、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汪玉奇这样坦言。他同时指出,今后江西不但要与中部其他五省“赛跑”,更要与沿海省份低档次服装产业进行竞争,因而产业规划势在必行。

  此外,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江西服装产业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正视自己的三大弱点:其一、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相反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条件下逐步加剧过度竞争局面,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过低;其二、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长期囿于计划经济和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全行业普遍粗放经营,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对市场快速反应和掌握时机的能力不强;其三、行业组织度低,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大企业不够大、小企业不够精,企业间、区域间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缺少产业竞争力的内在活力,团队实力还不够强。

  可以这样说,在追赶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真正崛起还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