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棉花:丰收背后的长期短缺之困
产棉大国的喜与忧
进入11月,各地不断有棉花丰收的消息传出:新疆石河子10万亩彩棉丰收,平均亩产高达300公斤以上,3万吨彩色棉花被订购一空;山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单产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省棉花总产将达12万吨以上,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国家统计局的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比去年增加400万亩,增长5%。全国棉花产量630万吨左右,增长10.5%。
然而,棉花丰收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人们意料中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发布的棉花市场月报表明,在丰收的大背景下,棉花收购企业入市谨慎,收购进度不如去年。据农发行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农发行贷款累计收购新棉16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6.3%。
棉花丰收带来喜悦,也带来资金供应难题。
棉花收购中,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打白条现象。
保护棉农利益,势在必行。
10月30日至11月6日,新疆乌苏市信用联社筹措资金1.6亿元,发放到乌苏市辖区内的各大棉花加工厂,在短期内解决了各大棉花加工厂收购棉花打白条现象,受到当地棉农的欢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种植棉花的农民有1亿多人,棉花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保护棉农利益、增加棉农收入是棉花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棉农利益:一是对棉花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控制进口数量,以防止冲击我国的棉花生产;二是适当提高进口成本,转移纺织工业部分效益,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在棉花播种前发布新棉收购价格预测信息,在新棉上市前农发行制定收购贷款支持上限,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四是运用储备手段调节市场。从2001年至2005年,棉花收购价格总体上逐年趋升。
2006年新棉收购开始之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和农发行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再对保护棉农利益采取一系列新措施。
会议提出,今年,国家将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并加大黄淮海、长江流域优质棉基地县投资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广棉花节本增效技术,加大扶持国内棉花生产的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我国棉花竞争能力,切实保护棉农利益,增加棉农收入。
产棉大国的多与少
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
棉花在中国属于“战略储备物资”,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棉花产业从棉花生产、流通,工厂纺纱、织布、印染到最后做成服装,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棉花生产的价值最终要通过纺织品服装销售来体现。
棉花生产发展、棉农增收与纺织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是纺织大国,也是原料进口大国和产品出口大国。
我国纺织工业所需原料近一半来自国际市场,棉纺织工业的产品近一半销往国际市场。2005年度我国棉花消费量接近世界的40%,棉花进口量也接近世界贸易量的40%;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占世界贸易额的24%。
2002年以前我国棉花是供大于求的。
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和2005年起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为我国的纺织工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2-2005日历年度,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迅速增长,消耗的棉花也从600万吨提高到970万吨。
2002年开始,我国当年棉花产需出现缺口,棉花进口逐年增加。2002-2005日历年度棉花进口分别为18万吨、87万吨、191万吨、257万吨,今年1月-8月进口303万吨。
2005年度棉花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棉农收益增加,纺织工业继续较快发展,棉花市场比较稳定,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去年棉花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20.4%,农民因价格提高增收132亿元。
2006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气候正常,棉花产量有所增加。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做好棉花总量平衡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专家提醒说,2006年棉花丰收并没有从根本改变我国棉花供应状况。
七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作出一个重要判断:我国棉花市场将进入长期供不应求的时期。因此,保护棉农利益,努力发展国内棉花生产,协调平衡好棉花生产、流通、消费等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促进纺织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就成为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产棉大国的强与弱
为增强我国棉花生产的竞争能力,农业部将从明年开始组织实施“棉花竞争力提升行动”。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介绍说,要在适当恢复面积,促进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把提高棉花竞争能力重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单产的路子上来。
为此,农业部将主抓八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试验示范,它们是:转基因抗虫棉及其配套技术推广、杂交棉及其配套技术推广、高品质棉及其配套技术应用、超早熟短季棉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轻简栽培技术的深化研究和示范、膜下滴灌及其配套技术应用、高密度栽培模式的完善与应用、棉花枯黄萎病技术的深化研究。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农民利益。一方面从多个环节直接保护棉农利益,另一方面又从更高的层次部署这一工作,特别强调要从总体上保持我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保护棉农利益落实得更彻底。
毕井泉说,保持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是纺织工业发展、也是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协调平衡好保护农民利益和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关系,既要保护棉农的利益,又要使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能够出得去,鼓励纺织工业发展,鼓励纺织产品和服装出口,扩大就业。
今后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国内棉花生产的力度,研究建立符合WTO规则、有效保护农民利益、防止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的长效机制,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但从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实际需要看,靠国内生产发展难以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根据国内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好棉花进口,也将是今后棉花总量平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济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宏观的视角看,纺织工业的发展为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专家们指出,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完善扶持我国棉花生产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和质量,就一定能真正促进棉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