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浙江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06-11-16

  出口退税是一种国际惯例,是国际产品公平竞争的基础。我国于1985年开始确立了出口退税制度,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增强了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 
                   
      1994年,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1996年,由于财政原因,政府将退税率分别降为3%、5%和9%。此次出口退税率下降对浙江出口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当年出口总额增长率仅为4.5%,低于此前10年浙江出口年平均增幅近20个百分点。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造成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政府从1998年开始逐渐将出口退税率调高,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此后出口增幅一路走高,2000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1.1%增幅。2002年,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出口退税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企业可以直接得到出口退税带来的实惠。 
                   
     2003年由于出口欠税严重,国家出台了近年来最重大的一次退税机制改革。这次改革是涉及财政、外贸等诸多方面的重大体制调整,主要内容: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2003年10月起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由15.51%调整到12.51%。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即今后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四是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五是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2005年8月,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国务院再次对出口退税政策加以调整: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出基数的部分中央与地方的负担比例由75∶25调整为92.5∶7.5。同时,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全部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从2005年至2006年9月,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微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大多是调低或者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退税率,如汽油、煤炭、矿物、有色金属、皮革类原料等。 
                   
     今年9月15日出台的退税新政策,是2003年以来的又一次较大的改革,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之一,退税率的有升有降,充分体现了政策的有保有压。对于国内需求比较旺盛的一些资源性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纺织品等资源类、高耗能类、制造类行业采取了取消退税政策或下调税率的措施调整这些行业的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此类产品出口,协调国际国内资源价格的关系。上调了农产品、高科技行业产品的退税率,有利于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规模。 
                   
      分析2003年和2006年这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调整,其实质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逐步降低由于长期以来过于依赖出口对相关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贸易风险,调节高额顺差状况,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明显,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比重从2003年的37.3%下降到2006年1-9月的30.1%,机电产品比重由34.4%上升到41.5%,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省出口第一大类商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由5.0%上升到10.0%。当然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是退税政策、其他外贸政策、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退税政策调整对调节高额顺差状况及出口增幅等方面没有较明显的成效。除税率调整正式实施前一、二个月出口规模有提前放大(如2003年12月出口达到44亿美元,创当时的单月出口历史新高,2006年8月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等迹象外,出口总规模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出口总额以每年增长三成的速度连上台阶,2004年突破500亿美元、2005年突破700亿美元,预计2006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相比强劲的出口增速,由于国内需求不旺及加工贸易比重较低等原因,近几年来浙江省进口贸易一直处在温和增长态势,因此与2003年相比,浙江省的贸易顺差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扩大,贸易顺差率(贸易顺差与贸易总额的比率)由2003年的35.5%扩大到45.7%,扩大了10.2个百分点。 
                   
      根据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和以往的发展规律,此次的出口退税调整新政策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产生将以下一些影响: 
                   
      1.对纺织品企业影响较大,调整竞争模式迫在眉睫。纺织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在13%以上,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浙江省纺织业近年来受产能过剩、出口竞争加剧、人民币升值、反倾销调查等非贸易壁垒增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利润率持续下跌,仅靠价差早已无法保证赢利,许多企业都把出口退税视为赢利的最后途径,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品出口无异于雪上加霜。据统计,1-9月全省限额以上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仅3.7%,此次退税率的下调幅度占到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的一半以上,出口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出口积极性将受到极大挫伤。但从长期看,税率下降有利于纺织企业加快转变以量取胜、过于依赖价格优势的竞争模式。在价格优势减弱的情况下,依靠自身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参与竞争,对改变浙江省纺织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竞相降价的无序竞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已呈现一些可喜迹象,今年前7个月服装出口单价总体提升6.5%,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服装的平均单价增长26.7%和23.6%,特别是对美欧设限产品出口几乎都出现了量减价增的现象。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纺织品制造业企业的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7%;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2.5%,其中服装上升了4.3%,对欧盟和美国市场服装出口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此次新政对占浙江省出口比重约16%的服装没有调整税率,只下调了纺织品的退税率,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浙江省的服装出口增长将比纺织品快,纺织品服装的总体出口利润将有所提高。 
                   
      2.钢材、铜及铜材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受挫,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也会产生影响。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是浙江省出口额较大的商品,各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2-8个百分点。由于国内钢材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人工生产成本低,直接导致国内钢材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优势使大批钢材出口到国外,本次降低出口退税率进一步表明政府不鼓励钢材等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态度。浙江省部分企业利用政策执行前的最后时机,提前放量出口钢材等产品,9月份全省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3.0倍和1.2倍,预计明年上半年这一增幅将有明显回落。 
                   
     3.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口仍需进一步拓展。新政策对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浙江省与此相关的产品比重约为2%,如手持式无线电话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动机等,大部分既是高新技术产品又是机电产品。新政策出台将使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如虎添翼,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浙江省目前农副产品出口比重约为6%,其中农产品比重2.7%,由于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制约,近年来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1-9月比2003年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新政策出台对鼓励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 
                   
      4.近几个月的月出口规模有较大增长。根据规律,税率正式调整前的一段时间出口规模会有提前放大的迹象,此次新政策的正式实施有3个月的宽限期,即在9月14日之前已经签定的出口合同并在2006年12月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再加上由于圣诞节等因素,国外进口商往往会在第三季度前后大量备货,造成8、9为全年出口的高峰期,8月份全省出口达到10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9月份略有回落,但也达到了94.1亿美元,仅次于8月份。预计10、11、12月份出口规模会比8月略有回落,但仍会保持高位的增幅。全年出口有望达到千亿美元,增幅达到28%左右。 
                   
     5.从长远来看,调整税率对浙江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影响不大,出口商品结构将进一步改善。20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几经调整,退税这一杠杆为推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发挥了特殊作用,浙江省的出口大军历经20年特别是入世以来的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国际市场等各方面的磨砺,已经不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脆弱。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外贸模式已基本形成,应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思想已有明显改变。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总体的影响远不如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影响大。可以预期的是,退税政策调整后,纺织品出口比重将进一步降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将有所提高,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也是国家政策调整所期望收到的成效。各出口企业应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尽可能地避免新退税率带来的利润损失,保持原有的市场竞争力。 
                   
     展望2006年全年及2007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上调到5.1%和4.9%,均比4月份的报告预测高出0.25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预计2006年、2007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将达到8.9%和7.6%,分别比上半年的预测高出0.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速度与出口增长速度基本相当,2006、2007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7.5%、6.0%和8.0%、6.0%。新兴市场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速度,预计2006年进口增长速度达到13.0%,比出口增长速度(10.7%)高出2.3个百分点。国际经济形势的良好以及国际贸易规模的稳步扩大,为浙江省今年全年和明年对外贸易扩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全国经济呈现既快又好的增长态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等因素,也保证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特别出口总量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但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等也抑制了出口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浙江省来自欧美日等地区的贸易壁垒持续不断,继欧美纺织品设限、欧盟“两项指令”、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后,目前又面临欧盟对鞋类征收反倾销税。今年1-9月,浙江省共遭遇国外提起的“两反两保”和337调查案件25起,其中反补贴案件1起,337调查案1起,共计涉案金额约4.2亿美元。另外还有1起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打火机CR法案。目前,浙江省涉及国际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左右,今年预计涉及约8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产品,涵盖浙江省机电、农产品、轻纺(如纺织服装、鞋、家具等)等多种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和块状经济。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出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影响到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劳动力就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并且这种影响已开始扩展到货币政策的选择、产业政策的调整等宏观经济层面,因此对浙江省扩大出口,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浙江省对外贸易中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预计明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出口增幅比2006年略有回落,进口增幅与今年基本持平,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