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聚焦新棉上市

来源:转自:博客纺织 | 发布日期:2006-10-11

      新年度各地棉花逐渐上市,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新棉收购步伐加快,棉花市场硝烟已开始弥漫。有关国内棉花的产量、质量、价格以及棉花现货、期货市场等各方面的问题又将成为棉纺织各行业、同仁关注的焦点。

      新年度各地棉花逐渐上市,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新棉收购步伐加快,棉花市场硝烟已开始弥漫。有关国内棉花的产量、质量、价格以及棉花现货、期货市场等各方面的问题又将成为棉纺织各行业、同仁关注的焦点。
 
  2006/07年度,棉花增产,而棉农却未必能增收。国家配额的发放、人民币汇率的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的降低等多种利空因素使得棉价开高走低,弱势难改,并且继续创新低的可能性较大。
 
  也正是由于纺织市场消息面、政策面新闻不断,同时加上农发行及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苛刻,致使资金周转困难,广大纺织企业都不想去充当市场价格调控的牺牲品,所以纺织企业不约而同采取的政策是:棉花库存维持低位,不管是陈棉、新棉、国产棉、进口棉,质量达标、价格合适随用随买。
 
      新棉系列之一:

      2006/07年度新棉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棉花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众多纺织企业观望、棉农惜售心理逐渐变浓,轧花厂籽棉收购态度谨慎,期现价差持续倒挂。2006/07年度以弱市开局,后期棉花现货与期货价格将会怎样?
 
  一、2006/07新棉花年度的几大特征
 
  今年,全国棉区天气适宜,棉花生长良好,丰收已经是定局。在未来两个月内,棉花现货和期货价格的震荡探底行情还将延续,并且继续创新低的可能性比较大。
 
  1、农发行资金到位缓慢,籽棉收购价格高开低走
  全国各棉区籽棉收购从8月份开始陆续收购,开秤价格在2.9元/斤左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0元/斤,然后开始大幅度回落,目前山东、河北地区籽棉收购价格在2.6-2.7元/斤。主要原因是农发行棉花收购信贷资金迟迟未见、籽棉收购量有限、收购主体主要以中小型加工商为主。另外,新棉回潮率和含杂率较高以及等级较低,纺织企业不愿意采购。纺织企业虽然库存周期短,但不担心采购不到棉花,没有任何大规模补库计划。随着新棉集中上市,收购价格开始出现滑落。
  2、利空因素不断涌现,促使国产棉与进口棉价格接轨
  国内棉花市场的利空因素不断出现:中国纺织出口退税由原来的13%降低至11%、人民币继续升值、贷款利率连续两次上调、中国1:1捆绑式销售的棉花进口配额的陆续发放。这些利空的密集打压,促使中国产棉花与进口棉价格接轨。
  3、替代品价格高涨,进口棉成本使国产棉下跌底部
  涤纶、粘胶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大幅上扬,短期内涤纶价格稍有回落,目前涤纶价格为12500元/吨;粘胶价格在14500元/吨左右,与棉花的价格关系已经严重失衡。棉花价格的继续下跌,必将促使纺纱用棉比例大幅度提高。另外,按照进口配额税率规定,进口棉的成本价格在13000元/吨。所以,棉花价格的下跌空间也十分有限。
  4、需求依然稳步增长,期待纺织企业补库
  全球棉花需求依然稳步快速增长。尽管产量比预期有所提高,但还是出现了缺口,库存消费比达到近几年来最低点38%,2006/07年度棉花供给将出现偏紧的形势。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在2006/07年度并不会马上减退。
 
  目前,纺织企业库存也比较低。在未来两个月内,纺织企业将面临选择,即选择国产棉还是进口棉。如果国内现货价格低廉,纺织企业将会优先考虑采购国产棉。根据笔者了解。如果新年度棉花价格在13000-13500元/吨,纺织企业是可以接受的。

  二、新棉开局,棉花期货市场走势分析

  以701合约为例,郑州棉花期货在缺少资金托市以及利空因素弥漫的背景下,已经跌破了2005年价格的低点,目前701合约在13400元/吨左右取得短期支撑。
 
  2004年棉花期货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2000元/吨左右,2005年的低点在13500元/吨左右。按照回撤比例理论,13500-12000元/吨1/3处的13000元/吨所将会提供强劲支撑,也会吸引大量套保买盘。目前,13500元/吨左右的价位盘面有资金逐步流进和建仓,已经形成短暂的支撑。
 
  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在棉花需求不振、出口数量锐减、登记库存增加、基金做空棉花等利空因素的影响下,从年初到现在一路下跌。目前,主力12月合约在52美分/磅左右获得一定的支撑。低于52美分/磅,就会有大量的商业买盘入场。另外,纽约棉花期货价格一直在历史的低价位区震荡,下跌空间也十分有限。
 
  更为重要的是,每年12月底,为了逃避时间贴水、年度贴水等将近3个美分/磅的惩罚,NYBOT棉花登记库存都会大规模减少,期货价格也会出现一定反弹。
 
  总之,目前棉价已经触及价值区,短期内弱势难改,但下跌空间有限。随着农发行棉花收购信贷资金的到位、利空消息出尽以及春节前期纺织企业的原棉补库需求,国棉在今年10月上旬或者中旬极有可能出现年度低点,走出与2004年棉价相似的走势。中国棉花市场将逐步出现复苏,毕竟中国棉花需求一直比较稳定地在增长。
(摘编自《国际金融报》)
 
      新棉系列之二:
 
  2005/06年度,国内棉花经营企业惨淡经营,前期棉价大失众望,棉花经营全行业亏损。新棉花年度已经开局,今年的收购价格又将上演怎样一出好戏,尚需拭目以待。
新棉上市 棉价将走向何处?

      新棉行情出师不利 但棉价破13000也不易

  市场动态显示,新年度的棉花出师不利,9月底,国内部分主产棉区籽棉价格已经从8月下旬的2.85-2.95元/斤大幅下跌至2.70元/斤左右,湖北、山西、安徽等地甚至滑至2.65元/斤(衣分36%-37%,水分11%-13%);棉籽价格也从0.80元/斤跌至0.65元/斤,部分轧花企业新棉报价随之明显下调,河北、河南等地一些厂家三级棉到厂报价下调到13500-13600元/吨,提货价在13300-13400元/吨,这让目前整个市场对棉花行情的前景充满了悲观情绪,不少市场人士认为3级棉花的价格会下跌到13000元/吨以下。那么棉花行情缘何会下跌?其是否真的会下跌至13000元/吨以下呢?

  行业不利因素较多

  1、为了进出口平衡,舒缓国际贸易巨额顺差压力,9月15日,国家五部委公布纺织品出口退税由13%下降到11%,降幅2个百分点;
 
  2、9月28日,人民币汇率升至1:7.8998,这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最高值。相比汇改以前,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4.55%,按照1美元的比价计算,人民币已升值0.3767元;
 
  3、为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央行分别于7月5日和8月15日两次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0.5%,由7.5%和8%分别调高至8%及8.5%。同时,再次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银行对纺织企业的贷款要求更高,纺织企业则由于资金困难,购买原料更加困难。
 
  4、国家发改委已于9月27日下发新年度1%关税配额89.4万吨;
 
  5、新疆棉及条码检验227公斤大包棉一搭一捆绑式配额共计70万吨于9月29日下发;
 
  6、2007年1月将下达全年度400万吨以上进口棉花配额。
 
  棉价是否真会下破13000元/吨?

  1、从国家政策和对棉纺企业、棉花企业资金调控的意图看,“保两头,砸中间”的政策不会变。首先从农发行贷款支撑的角度而言,国家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以安徽省为例,2005/06年度安徽省发行对整个棉花产业的贷款总额为18亿元,其中16亿用于棉花企业,仅有2亿用于棉纺织企业,这种现象在国内各省都比较普遍,国家把降低棉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为头等大事;其次国家已经严令各地方政府对未审批、私建、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或取缔,纺织业“榜上有名”;最后是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让棉农“伤筋动骨”,但可能擦伤“皮肉”,所以13000元/吨左右的价格将成为2006/07年轧花企业、流通企业和棉纺厂三方的平衡点。
 
  2、从化纤等替代原料同棉花的比价角度看,近3年国内棉纺企业的配棉比例实际一直呈下降趋势,涤纶短纤同粘胶短纤对棉花价格的影响日渐突出。近日1.4D×38mm涤短的市场均价回落至12000元/吨左右,与3级棉的差价只在1400元/吨以上,粘短的中心价目前14500-14600元/吨,与棉花价格形成倒挂,棉花价格的优势在目前相对突出,这对当前的棉花行情也是一大支撑。
 
  3、从收购资金看,国庆节后,各农发行的收购资金将会大面积到位,而一旦收购资金到位,各棉花加工厂的开工率就会提高,届时籽棉价格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这对棉花市场行情也会比较有利。
 
  4、从棉纺企业的需求看,多数棉纺厂十一前基本没有加大棉花库存,但经过7-10天的消耗,进入10月中旬后棉纺企业将不得不补充库存,而需求的出现对弱市的棉花行情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综合以上因素,3级棉花价格下破13000元/吨价格大关将存在一定难度。
 
      全国主要产棉区新棉收购价格一览

  山东:山东夏津当地籽棉收购价格已由3.05元/斤(折皮棉14300元/吨)下降到了2.93元/斤,按衣分36%、回潮率13%、棉籽价格0.80元/斤、衣亏和加工损耗各1%计算,折皮棉13863元/吨(不含加工费)。受此影响,夏津县的现货价格也随之下调,其中3级皮棉已由14200元/吨下调至14000元/吨。武城、夏津县部分企业9月初开始收购时每斤籽棉2.9元左右,高的达到3元/斤。近期随着新棉陆续上市,纺织企业购棉不积极,籽棉价格连续下滑,9月25日武城、夏津县收购价为2.75元/斤左右,其他县市区在2.70元左右。
 
  江苏:江苏东台地区的新花价格出现了下跌,当前衣分34%水分10%的4级花价格在2.3-2.4元/斤,纺织厂则在等待价格2.6元/斤的3级花,若是配额拿到则会乘纽约期货价格较低的时候订外棉。目前企业原料使用的棉花多为附近采购的地产棉。有关企业预测,后市仍有下跌空间,在国庆节期间将会企稳。
 
  新疆:9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轧花厂开秤收购新棉。这标志着今年该团籽棉收购工作全面展开。据了解,开秤收购的当天,收购籽棉60余吨。
 
  安徽:安徽无为地区籽棉收购价格2.85元/斤,衣分37%以上,含水11%,棉籽0.68元/斤,可以加工出3级皮棉。芜湖地区的批量收购暂未展开,零星收购价依然在2.9元/斤左右,衣分37%,含水12%,棉籽0.7元/斤左右。按照上述价格,加工费按400元/吨计算,皮棉成本13600-13900元/吨。近日省内来自山东的收购力量有所减弱,一定程度上导致收购价下滑,但剩余企业的收购价仍高达2.9元/斤,威胁本地企业的正常收购。临泉县进入9月中旬以来,收购进度明显加快,收购量高于去年同期,收购价格为2.65元/斤(衣分35%、回潮11%、含杂3%)。
 
  湖北:位于江汉平原的仙桃市是湖北省主要产棉区之一。今年棉花收成好,棉农都盼着能赚上一笔。然而,自开秤以来,棉价却一路走低,价格就从5.2元/公斤一路跌到5.0元/公斤。
 
  河北:河北献县棉价也有下跌表现,当地2-3级籽棉(衣分36%-37%)收购价格为2.77元/斤,3级籽棉主流价格仍锁定在2.7-2.75元/斤的位置。另外,由于农发行资金尚未到位。河北衡水市的棉花企业融资出现很大困难,2.65-2.7元/斤收购价格基本收不到棉花。当地现货价格下跌,其中3级棉由8月底的14300元/吨迅速下滑至9月21日3级新棉报价13800元/吨(公定结算,提货价,带票),4级13250元/吨,与一周前相比,3级棉下降了500元/吨,4级下降了350元/吨。
 
  河南:河南安阳当地各轧花厂尚未开称收购,仅个别棉贩开始串乡收购,收购价格为2.8元/斤左右,棉农对这个价格基本满意。按当地的习惯,新棉集中上市要到9月下旬。据了解,目前当地新棉已开始集中吐絮,而今年棉花单产、质量、衣分都明显好于往年。当前采摘到的新棉不低于3级,衣分35%,若后期无大的自然灾害,今年棉花平均单产能达400余斤/亩。商丘新棉采摘陆续展开,春播棉亩均采摘量在20斤左右,夏播棉则为4-7斤。据棉农介绍,现在采摘的棉花品级不低于3级,衣分34%-35%,整体质量好于去年。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籽棉单产400斤没问题。由于棉农正忙于秋收,籽棉交售数量有限,所以轧花厂还没有开秤,今年新棉集中上市时间预计在10月中下旬。
 
  甘肃:金塔当地各棉花收购企业从当地农发行、信用社筹了足够的收购资金开秤收购,目前大多数棉花企业对衣分35%-36%、水分11%-13%的3级籽棉收到2.5元/斤。截至目前,大多数收购点都还没有收到棉花,收购量最大的也只有50吨。
 
  天津:天津市新年度的籽棉收购工作9月初陆续零星开始,目前开始收购的企业有所增加,以3级为主;平均收购价格2.60-2.70元/斤,最低2.55元/斤,最高2.85元/斤;衣分36%-38%;水分15%-17%。
 
  由于目前国内新棉上市量越来越大,各地主要产棉区已陆续开秤,为方便读者了解最新的棉花收购行情,本刊将最新了解的新棉收购价格整理汇编,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参考。
 

新棉收购价格一览
地区
收购价格(元/斤)
山东
夏津
2.75(衣分36%)
武城
2.70
江苏
东台
2.3-2.4(4级)
2.6(3级)
安徽
无为
2.85(衣分37%以上)
芜湖
2.90(衣分37%)
临泉
2.65(衣分35%)
湖北
仙桃
2.5
天门
2.7
河北
献县
2.7-2.75(3级)
2.77(2-3级)
衡水
2.65-2.70
河南
安阳
2.80(不低于3级)
甘肃
金塔
2.5(3级)
天津
-
2.55-2.85(衣分36%-38%)

 
      新棉系列之三:
 
  由于目前是新旧棉价对接的关键时期,消息面变化不断,为降低风险,提高市场反应能力,纺织企业不约而同采取的策略是:棉花库存维持低位,不管是陈棉、新棉,国产棉、进口棉,质量达标、价格适合就少量采购。
风云多变 纺企应该何去何从?

  近日,关于纺织市场消息面、政策面新闻不断,先是涤纶短纤、粘胶短纤轮番疯狂上涨,接着9月14日国家五部委下调联合发出通知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进口棉配额下发。由于上述因素影响已经提前或逐渐被市场消化,纺织企业反映比较平静。由于目前是新旧棉价对接的关键时期,作为棉花最大的消费群体,纺织企业的心态如何?

      纺企表示对新棉质量基本满意

  多家使用新棉的纺织企业调查显示,对今年的新棉质量表示认可,包括色泽、品级、强力等多方面内容。但也有企业对“三丝”问题大伤脑筋,目前正积极协调。
 
  据江苏扬州某企业反映,其已经拿到今年河北新花样品,质量尚可,马克隆值不错,但是对于前期高于3元/斤收购的棉花,在价位上不太满意,将等待价格下跌后再行采购。同时,配额的发放将会支撑目前价格已经较高的外棉上行。鉴于此,一些纺织企业表示外棉价格优势不明显的话,将会更多的考虑使用“三丝”控制较好的地产新棉。
 
  江苏另一家纺织企业棉花库存不到半月,为配合生产需要,该厂从周边地区采购了一部分新棉,对于新棉质量,该厂原料负责人评价很高:达到2级没问题,成熟度也适中,回潮率不到8%,公重、全现款结算,到厂价14400元/吨,对今年的棉花非常有信心。
 
  在河南新野,由于棉花已基本全面采收上市,纺企70%以上都在使用新棉,有的甚至全部使用新棉。新棉到厂价一般在13600-13700元/吨。目前,新野纺企1万锭规模以上库存在15-20天,1万锭以下的多在10天。企业普遍认为,今年新棉质量好、价格低、产量大,伏前桃、伏桃很快就可以用完,最多不超过10天,之后的棉花质量会更好。因此企业并不考虑大批量补库,对棉花后市充满信心。

      各方因素导致纺企举棋不定

  1、配额发放
 
  每年进口400-500万吨棉花已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组成部分。在2005年进口257.9万吨的基础上,2006年1-8月已进口308万吨。进口棉以每吨低于国产棉1000-2000元的优势,占领中国棉花40%以上的消费市场份额。2006/07年度中国棉花生产量634万吨,消费量1070万吨,进口400万吨以上。国家发改委已于9月27日下发新年度1%关税配额89.4万吨;9月29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下发了一批促进新疆棉销售政策的进口棉花配额,配额证有效期是从9月29日-12月31日,实行的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5%-40%),棉花进口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配额总量为70万吨左右。2007年1月将下达全年度400万吨以上进口棉花配额。
 
  配额在对纺企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将阻碍国内新棉收购的进度。由于内地棉价偏高及质量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纺企倾向于采购进口棉和新疆棉,这都将对内地即将大量上市的新棉销售及价格带来不小的压力。
 
  若新棉价格大幅度下跌,也许会对棉农的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失,毕竟今年农资价格涨幅较大。不过最近有消息称,农业部一直在对发放棉农补贴的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许籽棉收购价格的下跌将会为此提供契机。但身处夹缝中的众多棉企,由于分散而缺乏组织,无法同新疆棉企一样拥有足够大的话语权,因此难以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极有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无论如何,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棉企,的确到了该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并着手提高竞争力的时候了。
 
  2、退税率下调
 
  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将纱线、面料等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并于9月15日起执行。
 
  根据通知规定,部分企业仍可以在执行出口合同时享有按原有税率退税的待遇,但缓冲期仅为3个月。12月15日之后,国内纺织品出口将一律按11%的出口退税率执行。自此,在人民币加速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多重因素的挤迫下,国内纺织品生产企业将面临日益狭窄的利润空间。
 
  3、资金不到位
 
  农发行今年将继续实行棉花收购贷款上限政策,每担标准级皮棉(328)收购贷款基准暂定为500元/担(新疆480元/担),折合籽棉2.3-2.35元/斤,皮棉11500-12000元/吨,允许最高上浮50元/担,下浮不限,最高贷款额不得突破550元/担(新疆530元/担)。同时,为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决定今年设定棉花收购价格警戒线。对于企业超过棉花收购价格警戒线收购棉花的,停止发放贷款。同时加强棉花企业自筹资金、风险准备金和风险担保金管理,严格贷款期限管理。
 
  自新棉上市至9月26日,全国各棉花主产区籽棉收购价一路下跌,由最高2.7-2.8元/斤下跌至目前的2.3-2.4元/斤。2005/06年度绝大多数棉花生产加工企业普遍亏损,难以实现农发行贷款“双结零”,普遍受伤甚重。农发行及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苛刻,致使资金困难,收棉已然谨慎,更加惧怕进口棉配额的下发。加之纺织出口生产愈加不畅,广大纺织企业切莫再次引祸上身,更莫去充当市场价格调控的牺牲品。
 
  一直以来,作为棉花主要需求者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小心翼翼。因为资金及棉价等原因,部分纺织品企业选择了随用随买的方式购棉,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新棉的销售。同时,由于在现货市场购买棉花,纺织品企业通常会得到一段较长时间的账期,有些甚至可以在产品销售后归还棉款,这方便了纺企资金的灵活使用。而棉花期货市场预交保证金的特点,决定了国内纺企无法大规模地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从而限制了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
 
  面对不断降低的资金收益率,国内纺企将在资金使用上持更加审慎的态度。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有3%。虽然从理论上讲,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可以在对外销售时提高价格转嫁成本,但我国大部分的纺企规模小、议价能力极为有限,出口成本的增加只能内部消化。若要维持原有竞争力,大多数纺企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而控制原料采购价格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纺企喊“饿”但不敢轻举妄动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2006年度全国棉花实播面积7902万亩,同比增加305万亩,增幅4.02%,初步预计棉花产量600万吨左右。2005年度纱产量1602万吨,按2006年度全国纺纱产量比2005年度增长5%,用棉比例按60%初步估计,纺纱用棉将达到1060万吨,国内资源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
 
  在众多不利因素影响下,纺织工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纺织企业都要自觉执行自律经营倡议书,继续实行随用随买,保持采购棉花低库存,利用进口棉、国产棉两大原料储备仓库和蓄水池,发挥郑棉期货、电子撮合、现货市场、进口棉四大综合市场作用,实现“低价采购棉花”,“高价生产出口纺织品服装”的良性循环,保持冷静心态,切忌哄抬棉价,损害长期整体利益。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