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们离染整强国有多远?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6-08-09

      据台湾地区印染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台湾面料出口数量比2003年减少了18%,但出口金额与2003年相比近乎持平,去除原料涨价和台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面料单价的上升弥补了数量的减少,而提升面料的功能性又是单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台湾染整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产品。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内地染整行业仍没有跳出以量取胜的怪圈。2005年内地染整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08%,平均每米面料的利润只有0.11元……本期梁枫会客室,我们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主任卢润秋谈谈我国染整行业的现状及差距。

  主持人:我国近代染整业发展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阶段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
  卢润秋:随着我国纺织染整业自身的进步,印染布与坯布加工比重逐渐缩小的同时,染整设备以及染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我国染整业在市场、品种、原料、批量等方面的适应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服装行业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国服装面料的自给率约为70%,国内市场销售的服装面料自给率已达90%。这得益于染整业的原料即坯布的质量,近几年有了较大提升,“三无一精”产品的比例明显提高,品种的选择余地拓宽,为染整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软肋”也很明显。最突出的是服装领域,有信息表明,我国出口服装面料的自给率只有45%,名牌女装面料更为明显,采用国产面料的比例仅有21%。另外,在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中还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空白点,有待染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主持人:导致“软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卢润秋:染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特色产品和品牌,产品整体的技术含量不高,差异性不大,致使中档和中低档产品在价格上恶性竞争。以能源、资源、牺牲环境以及以廉价劳动力换取眼前利润的特征明显。有数据表明,2001年至2005年,我国印染布产量从大数来说,比上一年的增加量分别为20亿、30亿、40亿、50亿、60亿米。从2004年开始,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的产量已接近坯布的产量,致使能源、资源不足,污水处理能力等环保方面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其次,缺乏对内销市场的研究。从2005年的数字看,印染产品内销市场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达66.51%。我国有7亿~8亿农民,每人每年增加一套衣服,对印染布的需求,就会增加近20亿米,因而,在一段时期内,中低档的产品还会有较大的需求量。从资源、能源、环保、技术、人才等方面如何与之相适应,是摆在染整界和相关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主持人:对染整行业而言,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很突出吗?

  卢润秋:不仅突出,而且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提升染整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随着这几年染整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印染企业,染整设备制造和染化料企业对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企业不仅为了应付售后服务,同时还要完成“一站式”服务,对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需求量最大。同时,企业除对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非常需要外,对熟悉生产一线情况的人员也特别需要。近年来我国在用人问题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往往以知识化替代专业化。我们的染整技术和染整产品要向高档次、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必定要有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队伍。另外,近几年,原来一些很有影响力和实际作用的纺织专业技术学校被取消了,这对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遗憾。
 
  主持人:您前面提到,染整业在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还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空白点,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卢润秋:好的。比如在家用纺织品中,染整业可在阻燃壁布、防污防尘挂毯、除臭(甲醛)壁布、远红外线被子、抗静电地毯、抗紫外线窗帘、抗菌防臭寝具、防污桌布、仿麂皮沙发布、抗电磁波毛巾等产品开发上,更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染整业的开发空间更是大有作为。比如在工业用领域,机械工程中用到的传送带、V型皮带、分离膜等;化学工业中用到的纺织强化管子、吸油耗毯、纺织强化橡胶产品、砂纸用耐磨布、电影银幕、打字带、吸收系统、纺织强化粘胶带、抗磨损材料等;电子工业中应用的电传导纺织品、金属化产品、表面整理产品、电子资料系统用纺织品等;另外在其他领域用到的如音响效果用纺织品、剧场用油画布景、感光或电影用品等等,这些产品的研制开发,将大大提升我国染整业的技术提升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