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苎麻纺织前景不乐观 简单做大产业不可取

来源:北方网 | 发布日期:2006-07-04

    “十五”期间,占据全球99%份额的我国苎麻纺织业走出低谷,重新步入上升通道。湖南、四川等省份的地方政府、民营资本纷纷看好这一行业,谋划在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和贸易方面加大投入。但从苎麻纺织业的现状来分析,尽管有棉花资源短缺、油价攀升导致化纤价格上涨等因素支撑着苎麻纺织业继续发展,但其他麻类产品的价格竞争、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的压力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制约着苎麻纺织业的前行,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的投资风险会增大,产业前景并不乐观,按照现有的粗放模式简单地做大这一产业并不可取。

  --产业恢复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

  根据中国麻纺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十五”期间,苎麻长纺锭由235936锭增至441920锭,增长87.3%,苎麻短纺锭由265836锭增至485180锭,增长82.5%。工业总产值由31.3亿元增至65.8亿元,增长110.2%。主要苎麻纺织产品中,纯苎麻纱产量由17007吨增至41013吨,增长141.2%;苎麻棉混纺纱由38938吨增至68496吨,增长75.9%;纯苎麻布由5593万米增至11460万米,增长104.9%。

  在产能扩大的同时,与五年前苎麻纺织业的相对低谷期相比,全行业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由34.3亿元增至67.5亿元,增长96.8%;出口总额由1.14亿美元增至1.56亿美元,增长36.8%;利税总额由3.35亿元增至3.67亿元,增长9.6%;出口苎麻纱线由27031吨下降到7370吨,下降72.7%;出口苎麻织物由7927万米增长到8006万米,基本持平。

  毋庸置疑,“十五”期间是我国苎麻纺织工业快速恢复发展的五年,在这一时期进入苎麻纺织业的资本基本上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资本回报率较高。

  --短期利好因素刺激着产业发展和资本进入

  今年国内棉花资源将再度出现一定短缺,这对于苎麻纺织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棉花缺口可能高达400万吨,加上美国政府计划在今年8月份取消对棉花出口的补贴,棉价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为此,今年一些棉纺企业将加大包括苎麻在内的麻类纤维的使用量,麻棉混纺产品品种、数量和市场开发面预计都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家苎麻下游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生产卷烟传送带一般采用纯进口化纤材料,但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这种特殊化纤材料价格猛涨,卷烟企业感到难以接受。之后,这家企业开始部分使用苎麻丝生产卷烟传送带,其价格竞争优势凸现,产销两旺。据有关专家介绍,欧美一些著名的化纤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利用非石油资源生产纤维的领域,同时加大了对天然纤维及产品的开发力度,如麻纤维和竹纤维就是开发的重点。我国苎麻纺织业将直接受益于这一变化。

  从产业政策导向看,苎麻纺织业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范畴。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棉纺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3400万锭增加到2005年的7500万锭,增长了一倍多;聚酯产能从490万吨增加到1800万吨,5年时间猛增了1300万吨。到2005年,我国的年纤维加工量已达269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36%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17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劳动力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纺织业迅猛发展,促使国家注意其潜在风险。有关部门在纺织“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将行业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加强对纺织品新材料的投入,麻、毛、竹等非棉类天然纤维等再生资源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是重点,苎麻纺织业显然也在此列。

  从国内外市场看,对麻纺织品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据专家预计,中国输美非棉制植物纤维制品(847类)2006年为1764.7万打,比2005年增长12%;2007年将增长12.5%,达到1985.3万打;2008年将增长16%,达到2303万打。由此看来,2008年之前我国输美麻纺织品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来自湖南沅江市的一家企业表示,近些年,苎麻纺织品出口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除原有的欧美、东南亚、中东外,非洲市场(主要是南非市场)有较大的发展。在国内很多纺织品交易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苎麻服装、床上用品开始出现,并获得一些具有较高消费能力、追求自然风格的消费者青睐。过去苎麻90%出口的状况可能随着国内市场的消费增长而产生一些变化。

  --深层次、多方面的矛盾业已暴露,产业前景并不乐观

  从2003年开始,苎麻纺织业几乎是年年都面临原料价格问题的困扰。而2004年7月份苎麻原料价格涨到9000元/吨的高位后,最近两年,苎麻原料价格产区调拨价基本稳定在每吨9000余元,厂家、麻农关于苎麻收购价的对峙几乎年年发生,加上苎麻纺织业发展本身对原料的需求增加,导致这一产业在原料和制成品之间的利润空间很窄,产业发展严重受到原料的限制。从目前情况看,2006年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在7941万亩,在自然气候正常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前提下,预计总产为560万吨(2005年棉花产量570万吨,缺口400万吨)。籽棉收购平均价格预测为5.55元/公斤(2005年为4.36元/公斤),增幅为27.3%。这对苎麻原料价格将构成一定的比价效应。因此,国内有一定规模的苎麻纺织企业将今年原麻收购价定为8500元/吨,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在湖南洞庭湖区和全国其他苎麻主产地,苎麻脱胶污染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国内一位权威专家告诉记者,很多苎麻精干麻生产企业,粗放生产,不愿为脱胶废水的治理和回收投入资金,这导致这些企业的COD、BOD严重超标,含有大量化学溶液的黑臭脱胶废水直排,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苎麻脱胶工艺过程中的污染比纺织印染业更甚。而相对于棉纺织业来说,苎麻纺织业的产业规模及在大纺织产业中的比重实在是太小了,而其环保风险却是如此之高,其中存在着国家从严控制、甚至不惜牺牲局部利益保证环境全局的风险。分析人士提醒,这一点应当引起那些计划进入苎麻纺织业的各路投资主体的高度重视。

  在湖南,越来越多的洞庭湖区县市开始种植亚麻,一些新的亚麻纺织企业也在不断加入市场。原料及制成品生产的增长,导致过去畸高的亚麻纺织品价格开始理性回归。业内人士表示,亚麻织物仍有降价空间,其服用性能比苎麻织物更舒适,市场竞争力也更强,这会严重影响苎麻织物的定价。

  此外,虽然国内市场有所启动,但很长一个时期内,出口依然是苎麻产品的主要出路。在此背景下,这个行业还不得不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发生的可能,很难预计是否能保持长期平稳发展。

  近些年,国内很多民营企业进入苎麻纺织业,单纯从数据上看,行业产能确实有了很大增长。但权威专家指出,这些年新上的企业,其中包括一些在业内颇有名气的企业,除了在机制、管理上有所进步,初步实现减员增效之外,产品、设备、销售渠道基本上是老一套,技术上没有太多创新。整体看来,苎麻纺织业近年来的扩张基本上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醒正在或者有意投资苎麻纺织业的投资主体的是,这个产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复苏,现已出现产能过剩、利润水平低微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产业的前景并不乐观,选择现有的传统、粗放的简单方式做大苎麻纺织业,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