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南通被授予“蓝印花布之乡”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6-05-22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来到南通,亲手将“中国蓝印花布之乡”、“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两个铜牌颁给了南通市市委领导。
                
      据了解,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1996年,潜心钻研、抢救、传承“蓝印花布”手工技艺20多年的吴元新,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2002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南通“蓝印花布”品牌,出资在濠河之畔扩建蓝印花布艺术馆,由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吴元新出任馆长。目前,该馆内陈列了1000多种蓝印花布制品,构成了令人赞叹的蓝白世界。
                
      吴元新不仅是蓝印花布的收藏者,更是优秀的蓝印花布艺术设计者、产品开发者。在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吴元新设计的饰品获得金奖;在2005年度,吴元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中国乡土艺术杰出人物奖。目前,由吴元新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技艺”已被国家文化部推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吴元新也坦陈,目前国内“蓝印花布”手工技艺已陷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窘境。南通是全国惟一保留手工生产蓝印花布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有3个生产区,从业人员300多人,现在民间作坊开始萎缩,生产规模大不如前。目前全市只剩下9家蓝印花布企业,从业人员仅100余人。据了解,现在南通从事蓝印花布手工染色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骨干。
                
      授牌仪式上,冯骥才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称赞吴元新用市场化路径运营博物馆,从收藏、研究到展览、再到形成互动的产业链条,救活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一块“化石”。他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源,是“母亲文化”,中华民族是汲取民间文化的“乳汁”而发展壮大的。他呼吁,要尽快抢救日渐稀少的中华民间文化瑰宝。冯骥才还决定在自己的艺术研究院内为南通“蓝印花布”设立研发窗口。(杨姿)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