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中国纺织行业供应链变局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 发布日期:2005-09-28

    国际纺织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产业群之间的竞争,产业群之间的竞争又以供应链为枢纽。中国纺织行业在内部信息化改造中,逐渐与新兴专业市场通过电子网络形成良性互动,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正在经历重组和优化。

    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纺织品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刚刚召开的“2005,首届中国国际纺织服装物流与电子商务峰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总量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占国际纤维总量的15%,货款总额占加工贸易产品总量的13%。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三年来,中美贸易增长1倍,达一万多亿美元。从200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服装总量增长46.6%,达到等量的79亿平方米。在市场占有份额从去年的9%增长到现在的20%。预计不久的将来中国纺织品在美欧及世界各地的纺织服装市场占主导地位。

    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张欣认为,巨大成功中,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显三个方面尴尬:首先是出口世界第一,价值创造处于劣势。统计表明,我国纺织业自有品牌数量仅占世界总量的3%。由于国际品牌少,我国制衣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国际纺织业价值链中所占分额也比较小。其次,对国际市场变革与影响力不强。我国纺织业50%的新增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占国内总规模三分之一的企业由外商投资。第三,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现阶段中国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供应链整合与优化,中国纺织企业的供应链究竟应该朝什么发展?美国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认为,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很长时间来一直在配额限制的体系下运转,所以贸易的程序就被导向了一个陈旧的系统。中国纺织产业存在加工环节多、物流范围广的不利条件。企业基本还是"小而全"和"大而全"的形态,纺企为了应对复杂的物流环境,不得不在采购环节耗费大量精力。库存负担在企业物流成本中居高不下。

    在中国的棉纺和毛纺行业,落后的采购与销售方式依然是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生产企业在收获季节都要派出大量人力前往棉毛产地采购原材料。棉毛原料进入企业仓库要经过好几道中间环节。而在销售环节,下游龙头企业往往会对上游中小企业压货,占用他们的库存。调查表明,美国纺织企业物流成本仅为总成本的8.6%,而我国纺织企业平均物流成本高达21.3%。

    中国纺企陈旧的采购和销售方式在2005年1月1日之后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当前,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已经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他们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强快速反应拥有现代竞争力。整合供应链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纺企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杜钰洲介绍,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是反映纺织行业现代竞争力的关键素质。目前,我国仅有8%的专业市场业务开展依赖电子商务。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着手帮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在多方面为专业市场提供指导服务,已经在广东、浙江建设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参与物流网络建设。中国纺织行业协会还开发了适合我国纺织企业的价格低廉的企业信息化软件,已经在数百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推广,计划短期内促成1000家企业完成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