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2004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5年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国家发改委 | 发布日期:2005-12-08

      2004年,纺织工业面临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困难,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纺织行业投资过热倾向得到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产销基本平衡,纺织品服装出口和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一、纺织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生产总量增幅较大。2004年底,纺织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107.7亿元,增长24.3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723.1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7.6%,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态势。化纤产量完成1424.5万吨,增长20.29%,其中,涤纶纤维完成产量1138万吨,增长22.8%,占化纤产量的79.9%,纱产量完成1097.9万吨,增长18.5%,布产量完成294.8亿米,增长19.4%,服装产量118.3亿件,增长15%。 

      2、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继续改善。2004年底,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达到1141.9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9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完成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2%,占全部出口的67.7%,出口贸易中,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分别增长19.1%和7.15%。主要出口产品的单价有所提高,特别是纱线和面料的出口平均单价提高10%以上,针、梭织服装的出口平均单价也提高7%。纺织品服装进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增长远高于进口增长。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达到805.9亿美元,是全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2.52倍。
        
      3、行业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底,全行业总资产为13856.2亿元,增加15.9%,资产负债率为61.1%。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481.3亿元,增长25.3%。实现工业增加值3989.9亿元,增长24.4%,实现利润总额513.5亿元,同比增长16.2%。企业亏损面在18.7%,与去年基本持平。
 
      4、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截至2004年底,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8.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4%,增幅比年初下降了7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方向已逐渐从棉纺、化纤、聚酯行业生产能力扩张逐步转向针织、麻纺、服装以及纺织专用设备等领域以及现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投资方向和结构趋于合理。 

      二、行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引起流通市场混乱,对纺织生产的稳定运行已构成威胁。2003年9月份到2004年9月份,棉花市场价格出现了大起大落,给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带来严重影响。2003年我国棉花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引发棉花供需矛盾突出,缺口达230万吨。由此棉花流通企业盲目炒作,导致价格一路攀升,质量急剧恶化。到2004年初,棉花价格已由13000元/吨上升到18500元/吨,使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为平衡供需缺口,平抑国内棉价,从2003年底到2004年2月份,国家先后发放棉花进口配额239万吨,国际棉价开始下跌,到7月份棉花价格已降至12800元/吨,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给储备高价棉的纺织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化纤原料发展滞后,对进口依存度仍然过高。近几年,随着纺织工业发展对化纤需求增长和聚酯国产化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国聚酯和涤纶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近30%,涤纶纤维在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近50%。但由于石化行业特别是乙烯的发展速度基本与全国GDP增长持平,因此化纤原料PTA和EG发展出现严重滞后,造成国内化纤原料供需缺口迅速扩大。2004年化纤原料PTA进口572.5万吨,MEG进口340.2万吨,同比增长26%和35.1%,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60%和75%以上。聚酯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导致国内PTA和MEG市场被国外少数生产厂家所垄断,采购成本要高于国际市场100美元/吨。
        
      3、媒电油运紧张,使纺织企业正常生产无法得到保证。2004年,沿海部分地区能源紧张,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得部分纺织企业只能“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不能正常生产,一些纺织骨干企业的出口订单流失,信誉受到影响。拉闸限电影响了纺织设备连续运转,造成纺织产品报废率提高和产品质量下降。浙江、江苏等部分地区纺织企业开机率只有30-50%。使这些企业不得不用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以维持企业部分生产。
        
      4、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出口环境极待改善。随着入世后配额体制的逐步解体,国际上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演越烈,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很多的阻扰。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根据我国入世纺织品特保条款承诺对我纺织品出口增长进行设限。尤其是美国对从我进口的3种针织品启动特别保障措施,有意实施所谓“分阶段取消配额’,导致发展中国家效仿。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先后对我出口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欧盟以技术壁垒给我纺织品出口设置障碍等等。2004年6月30日,欧盟纺织服装工业前景高级咨询小组已通过《迎接2005年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全部取消后的新挑战》的报告,提出了旨在提高欧盟纺织服装工业竞争力、保持欧盟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领先地位的7点建议,其中在强调中国市场对欧盟出口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将中、印等纺织品出口大国可能不被列入享受普惠制待遇国家的名单。
        
      三、2005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进一步扩大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生产中,60%以上用于国内的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人均纤维消费量每增加1公斤,市场需求就增加130万吨。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11公斤,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目前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年均增长4.4%。预计今后几年,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7.4%。随着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有望成为纺织品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此外我国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快速增长。
        
      2、全球经济复苏与纺织品配额取消将为我国纺织品扩大出口提供潜在的市场空间。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由于过去我国与美国、欧盟、加拿大、挪威、土耳其签有双边纺织品贸易协定,设限配额类别276个,几乎包括所有纺织产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总量的75%是非配额国家和地区。然而,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欧盟、北美等配额设限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65%以上。而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由于受配额的限制,仅占这些国家进口量的15%左右。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工业依据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等竞争优势,在纺织品服装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积极参与原配额设限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竞争,具有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市场份额的潜力。
        
      3、棉花长势良好,国家加快化纤原料生产能力发展,纺织原料能够得到保证。2004年度,我国棉花产量632万吨,增长30.1%。从需求上看,2005年预计总需求为760-780万吨。从全球棉花生产形势看是供大于求。据预测,200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25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15万吨,全球棉花消费量将在215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7万吨,棉花当年产大于销100万吨。所以在国家及时调整进口棉花配额的情况下,纺织用棉将得到保证。根据石化发展规划,近几年国家批准的PTA与EG项目,预计2005年到2008年完成,新增生产能力分别为PTA493万吨、EG119万吨。2010年前将再核准PTA500万吨和EG417万吨生产能力。国家将积极推动项目实施,届时我国PTA自给率将达到80%,EG可基本实现自给。
        
      4、纺织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注重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进一步抑制纺织的粗放式发展,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使纺织品服装进一步向高档次、优质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和出口骨干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发展。注重纺织原料、技术装备与纺织产品的协调发展。加大区域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