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中美贸易摩擦线路图

来源:第一纺织网 | 发布日期:2007-09-03
    从纺织品到钢铁产品,再到未来的汽车产品,其间穿插知识产权问题、人民币币值、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一连串没有间断的过程,这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线路图。
             
    中国制造“保卫战”正在进行中,中美贸易摩擦也在步步升级。
             
    63岁的李长江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这个夏天成为最忙的部长——这场“保卫战”的主将。7月始,中国产品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深陷“质量门”,身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李长江临危受命,应对美国官员、会见欧洲来客、上央视“讲道理”、上国务院新闻办“讲事实”,马不停蹄,好话说尽。
             
    被海外媒体放大“质量门”,是贸易摩擦的一个“抓手”,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了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奔忙的不止李长江一人,还有商务部长薄熙来、副部长兼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
             
    可是“质量门”再热也只是个“插曲”。从纺织品到钢铁产品,再到未来的汽车产品,其间穿插知识产权问题、人民币币值、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一连串没有间断的过程,才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线路图。
             
    对此线路图,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李玲局长在8月30日下午如此回答本报记者:“应该说,互利共赢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主流。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正因为发展快、规模大,出现一些摩擦和争端,这是在所难免的。”
             
    对日美制造业摩擦历史有过深入研究的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滕本隆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既然是竞争关系,发生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但是“纷争和摩擦,只是配角”。
             
    尽管有时会抢了主角的戏,配角还是配角。
             
    “国会山”施压
             
    8月27日,李长江还会见了访华的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代表团,他毫不客气地对客人们说:“目前美国国会中少数议员利用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搞贸易保护是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
             
    此时,7月初《华夏时报》改版第一期上,美国院外活动家约翰·驰华特发出的“警惕美国国会山”的警告言犹在耳,一种空前的对华压力正在“山上”迷漫。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谈判代表助理赵宏在谈到这种压力时非常巧妙,“美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斯布纳到中国来实施调查时,第一句话就说‘你们难以想象我承受了国会多大的压力’”。同样的压力也压在像赵宏这样的中方谈判代表身上。
             
    这种压力被一连串事实所推动。
             
    7月30日,美国钢铁协会等4家行业组织公布了一份题为《金钱换金属:详细审查中国政府对其钢铁业的补贴》的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在过去10年向钢铁业提供了520亿美元的补贴。另外,在美国自去年11月起已发起的5起针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中,标准钢管和薄壁矩形钢管赫然在列。
             
    用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8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话说,“在这么短时间内,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如此高密集程度的双反调查,这在全球贸易救济史上是罕见的”。
             
    美国政府的这5起“双反调查”来源于国会山的压力。7月底、8月初,美国参议院相关委员会以悬殊票数通过了两个涉及中国货币问题的法案,威胁对华实施贸易制裁。另外,还有近50个对华法案还在排队“上会”。
             
    据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统计,在这50个法案中,涉及经贸的有30多个,在这30个中,又有三分之二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出口,涉及中国货币政策,反倾销、反补贴,非市场经济地位、食品安全、劳工标准等等问题。
             
    为什么美国国会对华贸易的敌视情绪会爆发?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近日在会晤薄熙来时说得最简单明白:美国选战已经拉开,财政和贸易赤字、就业等问题都会引发各界的关切和讨论,中美关系面临不少挑战。
             
    摩擦升级线路图
             
    中美贸易摩擦的集中爆发来自于“大选”压力,这种压力过了“大选”也就会松弛。滕本隆宏所说的“摩擦是发展的配角”,第一层意思就是“摩擦不会影响大局”。
             
    尽管摩擦不断,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停滞下来。根据海关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3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而且,“50项法案”也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据商务部赵宏的解释,美国国会议员每天都在提很多法案,真正获得参众两院支持的非常少,还有被总统否决的可能。
             
    不过,“摩擦是发展的配角”,还有第二层意思:既然配角是一部戏中不能缺少的,贸易摩擦就会伴随在贸易发展的左右挥之不去。
             
    从滕本隆宏的研究来看,按照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先是纺织服装,再是钢铁,最后是汽车,此间贯穿的是日元的币值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比较中美的情况,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中美的这条路走得更快。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中国对美出口激增。5月,布什政府对中国输美的7类纺织品抡起“特保”大棒。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古铁雷斯把阻击中国纺织品作为上任的“第一炮”打响,他的对手薄熙来则针锋相对。
             
    中美之间围绕纺织品问题展开了“中国入世”以来最艰苦的谈判。你来我往,终于在第七轮谈判上薄熙来与古铁雷斯握手言和,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国外贸从此进入谈判时代。
             
    不过一年时间,纺织品争端就“升级”到钢铁争端上了。按照赵宏的判断,“今天钢材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前贸易摩擦的重点对象”。虽然钢铁在美国经济份额不大,在国会山上却有“呼风唤雨”的游说能力。美国政府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开始对两种中国钢铁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的。
             
    下一幕,汽车?
             
    中美纺织品摩擦是通过谈判言和的,对于钢铁要如何渡过难关,商务部李玲的回答是,“为妥善处理中美之间钢铁贸易,中美双方的政府和业界已经进行了几次沟通、对话和交流。我们认为对话和交流是解决双方矛盾及分歧的有效方式”。
             
    据商务部谈判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钢铁摩擦去年就被定为通过对话来解决的问题,对话机制和谈判机制不同,是交换想法、互相摸底,不需要达成任何协议。“这是因为目前钢铁出口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减少退税,增加出口税,如果措施起效,在对话过程中矛盾就解决了。但是,如果对话个二三年还不解决问题,恐怕就要动用谈判机制了。”
             
    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下一步,会扩大到哪个行业,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副秘书长刘永昌对本报表示,“不好预测”,不过他估计可能会是跟钢铁相关的行业。”
             
    目前,中国已经是第三大汽车制造国了。对于今后中国汽车出口会不会遭遇贸易摩擦,滕本隆宏没有给出回应,而李玲也回避了这个问题。
             
    而上面那位谈判办的人士认同了从纺织到钢铁再到汽车的“摩擦升级线路图”,而且认为进展速度比日本快,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部门比较齐全,而且升级快,出口增长快。“长远来看,汽车肯定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民族品牌如奇瑞和吉利,它们可能首先遇到摩擦。”
             
    尽管有“摩擦线路图”存在,滕本隆宏还是认为,“从长时间来看,很难找到贸易摩擦能够单独影响产业结构的历史事实,也从未听说过靠着贸易保护政策能够使竞争力弱的企业死而复生的例子。”摩擦只是配角,“主角还是能力构筑竞争”。
             
    李玲也认同了这种观点,“2005年,商务部与美欧多次谈判达成协议,自纺织品协议执行以来,纺织业及出口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出口增长25.2%,行业全年利润率3.65%,提高了0.19个百分点”。
             
    今天的中国钢铁,乃至明天的中国汽车,也将有纺织行业一样的历练。质量问题也一样,尽管被外部放大,但能提醒中国企业练好内功,不要让配角抢了主角的戏。
             
    8月27日,李长江局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了国务院部署的八项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整治措施。其中,只有第八项是“进出口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前七项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外国人放心,中国人也能更放心。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