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深度交织,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带一路”正在加速打造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将为中国纺织业国际合作创造更为广阔的要素流动空间和统一市场。
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根据海关数据,按照纺织行业口径统计,2019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284亿美元,约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贡献率的七成。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绿色时尚产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已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全产业链现代制造体系,成为全球纤维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近年来, 我国纺织业逐步进入全球布局新阶段。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坚定推进,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多个国家纺织服装业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出海布局;与此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我国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威胁与挑战,值得重视和警惕。
纺织业对外投资概况
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纺织骨干企业主动进行国际布局的意识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境外投资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非洲、欧洲、北美、澳洲等重点区域,年销售收入逾百亿美元。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15-2018年,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62.3亿美元,占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7.12%(具体见表1)。纺织业对外投资几乎涵盖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了绿地投资、股权并购、资产收购和合资等典型FDI形式。
对众多纺织行业企业境外投资实践的梳理表明,目前中资纺织企业境外投资有两条发展主线。一条主线是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合作进行跨国产能合作, 打造“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快速反应制造基地模式。该模式以中国纺织企业对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国家进行投资为典型代表。这类投资保持和提升了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国际领先优势。另一条主线是从产业链优质资源全球整合来看,我国纺织产业资本通过积极主动的海外直接投资与并购, 与国际资源深度对接合作,从而带动纺织行业整体向世界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如在上游优质原料资源掌控方面,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卡比棉田、富丽达集团并购加拿大纽西尔溶解浆公司,都是典型案例。在技术研发方面,金?集团收购了世界纺机巨头瑞士欧瑞康的天然纤维和纺机专件业务,苏州天源服装公司利用美国最新技术在美国阿肯色州建设了全自动化T 恤生产线。终端消费品牌并购领域,雅戈尔、如意、歌力思、安踏等企业集团,都有较为主动的尝试和突出表现。
对外投资合作特点
中国纺织业在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行业和区域特点:一是棉纺和针织企业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境外绿地投资的先行者,织造、印染、梭织、化纤等领域的海外投资项目也开始逐渐增多。过去几年,由于国内棉花政策和进口配额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棉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棉纺企业开始逐步摸索如何“走出去”, 并因此成为纺织行业海外绿地投资的先行先试者。据估算,目前仅在越南投资的中国棉纺企业,如天虹纺织集团、山东鲁泰集团、百隆东方等,投资产能约300万锭。截至2018年年底,仅天虹集团一家在越南已拥有纺纱138万锭。除此之外,岱银集团在马来西亚有22万锭纺纱项目,科尔集团在美国开设的棉纺厂项目、江苏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纺项目,均已投产。
与此同时,考虑到缝纫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点,针织服装加工也成为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热门先行领域。由于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人工成本较低且贸易环境良好,申洲国际、即发集团、江苏东渡等大型针织企业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绿地投资和国际订单配置, 将缝制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生产环节,放在上述国家完成。近些年,迪尚集团、鲁泰、常州华利达等企业,也逐渐把梭织服装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及南亚海外基地生产。
除了棉纺、服装环节,笔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内面料织造和印染能力也在加速向海外转移,同时国内化纤行业领军企业亦开始进行国际布局,其海外业务链条不断向上游产业发展。例如, 慈溪江南化纤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再生聚酯短纤维项目,恒逸集团在文莱投资新建千万吨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等。
二是从投资区域来看,东南亚是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 欧美国家、非洲地区以及“一带一路” 沿线的纺织行业投资项目逐年增多(具体见表2)。我国纺织业在海外生产力布局方面呈现出“中国大陆+东南亚+非洲”的布局模式。从吸引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排名来看,越南排名第二(中国香港排名第一),累计吸引投资总额10.71 亿美元,占比17.2%。美国是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最多的目的地,累计直接投资总额为2.14亿美元。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是我国纺织产业对非投资最多的两个国家,累计投资存量分别为1.85亿美元和1.47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纺织产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非洲正在成为我国纺织产业对外投资的新热点区域。江苏阳光、无锡一棉、内蒙古鹿王等国内纺织企业,都已在非洲进行投资布局。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第一条即为实施产业促进行动,鼓励中国企业加强对非洲的产业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等传统及新兴领域,要扩大对非洲投资。这一目标无疑为中非纺织服装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蓄积了强劲动能。
三是一批纺织服装骨干企业通过主动进行全球垂直产业链布局和优质资源整合,致力于成为全球跨国企业集团。以天虹集团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天虹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越南投资设厂,在保持纱线业务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梭织、染色、面料生产线,而且还收购了台湾年兴纺织的牛仔服装业务。如今,集团已经形成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一体化的全链条生产体系,提升了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天虹集团在中国、越南、柬埔寨和尼加拉瓜建设了生产基地,拥有约400万纱锭及1400台梭织和针织织机的生产能力。不断推进国际化布局的典型企业还包括鲁泰集团。自2014年开始,鲁泰先后在柬埔寨、缅甸和越南三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制造基地,覆盖纺纱、漂染、织布、整理、成衣加工等环节。目前鲁泰位于柬埔寨和缅甸的成衣加工工厂年产高档衬衣能力分别达到600 万件和300万件;其越南制衣工厂则分三期建设,计划产能为900万件,前两期600万件已投产。此外,鲁泰还在越南西宁省设立了纺纱和色织布生产基地,一期6万锭和二期7.6万锭纺纱生产线已全部投产;色织面料已形成3000万米生产能力,另外4000万米色织面料扩产项目正在施工中。凭借国内外多个生产制造基地的设立,鲁泰集团有效提升了向全球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国际化布局也不断得到完善。
变局与挑战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不的断升级,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卷土重来,给我国纺织行业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都带来严峻挑战,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下,行业制造产能向海外加速转移,产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损。美国对华2500亿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实施以来,我国纺织业受影响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纺织纱线、织物、针织和下游的产业用制成品以及部分家用纺织品。2019年上半年,2500亿清单中被加征关税的纺织产品,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9%, 相较于整个纺织行业对美出口同比下降0.66%而言,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化学短纤及长丝、地毯、产业用纺织品及面料等产品,对美出口同比下降达20%?40%。2019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再次公布了对华3000亿产品加征关税清单,覆盖服装服饰及毛巾、床品等大类家用纺织品。在这样的贸易环境下,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贸易替代及投资转移情况有所加剧,输美订单大量从我国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海外订单的转移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制造产能向海外转移。美国加征关税举措就是要引导现有的纺织服装供应链重心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南亚地区。若在美国全力协助下,东南亚、南亚国家在5?8年内有望成功建立较为完善的纺织产业链体系,我国的纺织行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订单流失风险,同时有可能实质性失去在纺织行业的领先的国际比较优势。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纺织业整体对外投资趋缓,同比下降17%,但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和柬埔寨,投资额分别增长了256%、116%、22.3%和14%。这其中不乏纺织企业出于对中美贸易摩擦形势担忧而进行的海外布局。
二是纺织业面临的国际比较优势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总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内面临综合成本上涨、产业工人总量短缺和资源环境约束等现实困难,领先的国际比较优势受到明显削弱。同时,全球贸易政策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供应链重塑,部分区域贸易协定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构成了较大挑战。如越南与欧盟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将提高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的竞争力;欧盟和日本通过给予部分东南亚国家优惠国别关税政策,加速了部分国际订单从我国的转移。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已初见端倪,都表明我国纺织产业突破价值链低端的形势和任务十分紧迫。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制造环节占据中心优势地位,但是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全球优质原料资源掌控、美学原创设计和时尚引领能力、国际性品牌和市场渠道掌控等纺织产业价值链高端地带,依然缺乏主导权。随着近几年海外消费品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快速大规模渗透,国内服装品牌的资本积累和发展后劲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凸显。未来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
机遇与愿景
对于中国纺织业而言,“ 一带一路”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六廊”是指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的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六路”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多国”指一批先期合作国家,“多港”指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指明了海外重点投资区域和国别, 尤其是六大经济走廊中的“中国-中南半岛”,是目前我国纺织产业资本绿地的投资集聚地,中巴、孟中印缅和中国-中亚经济走廊,也有丰富的发展纺织业的要素资源禀赋。在非洲,如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先行先试和示范国家, 同样具备发展纺织产业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的“五通”指标体系,正加速打造深度融合的国际国内市场以及更为适宜的境外投资环境,可为我国纺织企业境内外联动布局提供更加优质的要素资源供给和统一市场。随着众多政治、外交和经济资源的投入与相互承诺,还将为我国纺织企业在沿线国家创造出尽可能安全、稳定的中长期经济地理环境。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科技创新进步与贸易投资合作的共同推动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深度交织,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际竞争变得日渐激烈。但世界发展的大势依然是“开放共享,合作共赢”。要成功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就要以全球视野进行优势资源的跨国配置和掌控,需要一批真正的纺织跨国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成长、成熟,发展成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球企业集团。而这也需要中国纺织人、纺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