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棉行协理事扩大会热议行业形势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日期:2006-04-14

    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就棉花问题作了重要发言,对“十五”期间国内棉花市场做了全面总结,并对未来几年棉花产需状况作了深入分析。

    马占平说,“十五”期间,棉花生产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年均种植面积7400万亩,比“九五”增长,但比“八五”仍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十五”期间由于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棉花缺口逐年扩大。2003年9月以后,棉花市场逐渐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棉花进口逐渐增加。五年共进口棉花558万吨(出口32万吨),其中2005年进口棉花达257万吨。“十五”期间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总体呈向上趋势。03年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一度暴涨至17000元/吨,04年逐渐回落,05年年初价格在11300元/吨,年末又涨到14100元/吨,一年之内价格涨幅达到2800元/吨。

    马占平认为,当前棉花供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棉花缺口大,内外棉价差大,国际市场棉价涨势慢,国内棉价涨势快。对此,国家从宏观调控角度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控制进口节奏,二是实施滑准税,这主要是出于保护棉农,让进口棉有一个“保底价”。然而这一措施增加了纺织企业成本,使纺织企业感到压力很大。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是进一步扶植棉花生产,鼓励棉农增加种植面积,提高棉花产量,从而增强国产棉保障能力。预计“十一五”期间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8500万亩,比“十五”增长500-1000万亩,年产量将达到650万吨。为减少波动,建议国家建立棉花发展基金,扶持优质棉基地,发放良种补贴,优选良种,并加强种子管理;建立棉花收购保护价,稳定国内棉花价格,给棉农吃上定心丸,以利于稳定棉花种植面积。

    二要加强棉花进口配额的管理。面对国内棉花生产不能满足纺织业发展需求,棉花产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的现状,棉花进口量也将进一步增加。马占平认为近期内国家不会取消棉花进口配额,而是加强配额管理,掌握发放节奏,适时适度发放配额数量。在稳定滑准税政策的同时,兼顾棉农和纺织企业双方利益。

    三是进一步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稳定国产棉质量。解决国产棉的一致性、公信度和异型纤维的问题,推进仪器化检测。马司长认为,只要大家一齐努力,把工作做细,异性纤维是可以解决的。

    四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如加强棉花储备、建立预警监测控制等。

    五是促进纺织行业自身的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含量,避免低水平延伸。同时对于棉花价格走势,马占平认为,尽管目前棉花价格有小幅下跌,但是从长远来看,下跌幅度不会太大。由于目前外棉到港比较多,国内棉花供应暂时比较充足,导致了价格的下跌,但今年棉花缺口是客观存在的,棉花收购价格又比较高,价格不会大幅下跌。同时棉花价格大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为全球棉花产需基本平衡,国家会适时适度发放进口棉配额,预计棉花价格将维持在14000元/吨的水平。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
    棉纺企业获利难度加大

    2005年全国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59.9亿元,同比增长77.01%。如何看待这个数字,冷静分析棉纺织的未来?我认为,05 年的好形势主要得益于棉价的变化,05年棉价稳中上涨,行业运行呈“低进高出”态势,而04年棉价大幅下跌,行业在“高进低出”的状态运行,两相对比,05年的日子自然要好过,这才出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因此2005年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再看目前,国内棉花价格高于进口棉价,稳中走高,后道服装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化,必然导致纱的价格上不去,对棉纺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因此,06年企业获利难度加大,企业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 

广东溢达棉纺织厂  
    配额应向优势出口企业倾斜

    国际竞争几近白热化,客户要求产品质量要高,价格要低,交期要短,用近乎苛刻的标准优选供应商。为保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溢达的产品基本都采用长绒棉,比普通陆地棉的价格高出一倍多。目前内外棉价差如此之大,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很大,希望国家在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上,向优势出口企业倾斜。

福建 棉纺织厂 陈昆
    “三丝”还在困扰纺织企业    

    困扰棉纺企业的不仅是棉花的价格、品级、进口配额的发放,还有棉花的质量问题。现在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客户要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布面。但棉花“三丝”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好,企业要用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挑“三丝”。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从源头入手,切实促进 “三丝”问题的解决。

柳州立宇 
    棉花政策要“保农”不“伤纺”

    国家出台“滑准税”政策,初衷是保护棉农利益,使国产棉不受进口棉冲击,我们作为用棉企业是完全理解的。但“滑准税”在“保农”的同时却伤害了纺织企业的利益。现在内外棉价差这么大,对企业出口竞争力造成很大威胁。
    能不能做到“保农”不“伤纺”呢?我认为要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建议国家继续采取收储方式调节、平抑棉价;在税收方面,也需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江苏华芳集团:秦大乾
    立足于开发新品

    目前棉纺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迫使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劳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把成本降下来,以减轻棉花价格的压力。2006年,华芳将立足于开发新品,提高效益;在质量方面,将从传统指标管理转变为更加关注产品实物质量,关注用户的需求。

无锡第一棉纺织厂厂长 李光明
    关键是提高国际竞争力   

    当前棉纺织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棉花问题对我们困扰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到底在哪里?有人提出现在能力发展过快了,导致棉花缺口越来越大,要控制生产能力。在此,我讲三点看法:

    第一, 要看到:近几年在棉花进口逐年增加的同时,棉纱进口也在增加,从1998年到现在,棉纱进口一直大于出口,2005年进口棉纱79.38万吨,出口只有46万吨。这说明能力的增长不是盲目的,发展动力在于市场有需求。如果我们现在去控制能力增长,那么,纱的缺口将更大,国外的棉纱势必更加长驱直入。

    第二, 判断能力是否过剩,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看开工率,一般开工率不足70%,则视为能力过剩。目前我国棉纺织行业不是这个情况 。如果将棉纺织行业列入过剩产业目录,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如进口设备加税等),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第三, 近年我们周边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很快,印度棉纺锭将达到6000万枚,纺织机械供不应求,棉花价格比我国低,已经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因此对于棉纺行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升产品档次,不能把我们多年努力已经得到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别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