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新华社:2006纺织品出口前景乐观

来源: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2-27

      在经历了去年的风吹雨打之后,我国纺织业总体上没有“伤筋动骨”。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会略有下降,但未来数年内贸易摩擦仍将存在,建议国内纺织企业出口应走“稳定低端市场、拓展中端产品、突破高端产品”之路,特别要注意防止2008年之后再度出现剧烈的出口起伏。

  --出口形势总体乐观

  回顾过去一年,尽管受到欧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以及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等政策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还是进一步呈现加速增长和效益提升态势。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达到1160亿美元,比上一年净增100多亿美元;其中6至10月月均出口都超过百亿美元,而2004年最高月出口额只有96亿美元。

  专家对今年出口形势的估计还是比较乐观的。曹新宇分析,过去一年中各种贸易摩擦算起来总额不超过100亿美元,主要是摩擦带来的波动对企业生产、贸易安排产生了严重冲击。中欧、中美现在已经达成协议,协议中涉及的受限制类别产品占目前我国所有该种类产品出口额的40%,而这部分已经有了10%的固定增长率,因此预计全年纺织品出口还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肯定没有去年高,预计在15%左右。

  同时,企业也在国际市场波动中对纺织品出口态势有了更深刻认识。广东省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天生说,由于传统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因国际市场波动广东纺织企业去年受了不小影响,不过也使他们认识到在完善国际贸易应对策略,实现纺织产业的升级转移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山东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说,欧美市场是该集团的主要出口市场,占50%以上,利润占比超过50%,去年欧美设限对企业影响很大。但是企业管理层也认识到,这是企业国际化不可逾越的期限和阶段,企业正在主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市场策略。

  --出口潜在忧患仍然存在

  尽管如此,调查发现,在纺织行业整体向好的同时,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仍应充分关注。曹新宇指出,目前我方与欧美达成的协议基本上确保了2008年以前不会再出现剧烈的出口起伏,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2008年以后怎么样“还很难说”。

  一是纺织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前10个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固定资产投资302.75亿元,增长49.3%。按地域划分,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超过800亿元、700亿元和550亿元,均远远大于传统纺织强省广东的150亿元。他说,40%的增幅明显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高于纺织品出口和内销的增速,未来纺织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存在,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内需能否有效拉动纺织品需求、支持产能扩大,值得关注。

  其次,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有集中的趋势。记者调研发现,企业集中瞄准欧美市场是造成出口指标局部紧张的主要原因。从2004年底开始,不仅传统对欧美出口主力广东、江苏的企业看好欧美市场,山东等地的企业也投入了相当精力开发欧美市场。山东省外经贸厅贸发处纺织品业务负责人高瑞武说,去年前10个月,山东对传统市场日本的增幅只有12%,对韩国和香港地区出口甚至还出现负增长,但对欧盟的出口增长超过了62%。
  此外,纺织行业高端产品仍然不多,一些企业甚至大企业还在走数量扩张路线。曹新宇说,目前我国纺织品在产品结构上由于研发不足还显得落后,突出特点是“用高档设备加工低档产品”。如浙江一家著名企业,年产200万件西服,生产线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一片步料只要进入设备就可以从终端了解到所有情况”,但产品单件售价不过40、50美元,主动开发高端产品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第三,国际贸易市场争端隐患仍然存在,特别是美国市场未来走向还不确定。孙淮滨说,中美虽然达成协议,美国纺织团体对中国纺织品进口所提出的24项未决的“特保”请求已经被美国商务部放弃,但美国仍将继续监视中国纺织品的进口情况;同时,美国部分纺织品商仍然死咬不放,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委员会主席奥吉就说,他将继续监视中国,并且随时准备在2006年提交特保申请,因为“综合双边协定保留了美国纺织工业继续提交特保申请的权利”。

  --纺织企业呼吁尽早完善配额招标制度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已经顺利完成对欧美纺织品出口许可第一次分配和第一次招标工作,第二次分配和招标也将在今年2、3月完成。在广东、江苏和山东这三个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省调查时发现,现行的分配和招标体制受到各类纺织企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种类许可数量分配过细、企业难于使用的问题,可能会造成全年出口许可的沉淀和浪费。

  投标促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也被一些企业认为是好的信号:通过市场竞争促成了出口价格的小幅上扬,既有助于减轻国际市场频繁指责我国产品“低价倾销”的压力,也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刺激企业从以往“量增价低”模式转向“优价优质”模式,一举多得。但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如果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将削弱此类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欧美客商的订单向印巴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转移。

  但现行制度也造成了部分种类产品许可数量的沉淀。由于只依据出口业绩、不设置门槛、放开所有企业参与竞争,导致不少种类纺织品出口许可极为分散。杨玮东说:“明年我们企业的内衣出口指标很高,但其他几个品种的配额却很少,有的种类只有49打的指标,根本没办法使用。”鲁泰反映,该公司出口欧盟的2类配额数量不足,想在市场上买一些,结果可供买卖的指标量都很小,最多的不过30吨,少的仅有200公斤,这些数量如果不集中的话是不可能用作出口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部门、协会应设立指标交易平台或者建立网上交易中心,但企业认为操作起来有困难。杨玮东说,由于太分散,政府部门、协会处理这类交易很可能人手不足,时效慢;网络平台又存在交易风险,也很难跟一家一家小企业谈判,成本太高。最担心的就是辛苦谈判得来的指标都浪费了。

  一些企业建议,部分比较分散的种类,下一次分配的时候,对于那些单个分配量少于20吨的,可考虑暂不分配,由商务部掌握,根据企业的出口实绩小范围安排分配或调剂,以免将有限的出口许可浪费掉。另有一些企业建议,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形势比去年下半年大有好转,主管部门有时间和空间考虑对分配制度做适当调整,如在招标额度中拿出10%的量鼓励技术含量高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将出口许可制度作为对纺织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政策加以实施,有望取得较好效果。

  --应进一步缓解纺织品出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压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巨大压力,表面上看起来是与发达国家的争夺,实际上也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子。未来在中欧、中美达成相关协议的情况下,应积极缓解我国纺织产业平稳发展带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

  去年以来,国际纺织品市场上除欧美国家外,一直与中国比较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频频抵制中国的纺织品。巴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巴西原本没有纺织品配额的限制,但其纺织品生产商却于去年10月向该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通过限额和高关税等措施,限制来自中国的多种纺织品。他们的依据是,去年1至8月,巴西从中国的进口额较上年增长了48%,而对中国出口额仅增长6%,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1%。

  此外,南非纺织行业和工会组织一直以中国纺织品严重冲击本国民族工业为由,要求南非政府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限制。去年9月末,南部非洲国家8个工会组织(代表41万工人)发表联合声明,声称中国纺织品冲击南部非洲市场,导致他们损失了45000个工作岗位,要求南部非洲国家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地区服装、纺织和制鞋业。

  此前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业已对中国纺织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自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的纺织品正以成倍增长的速度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造成了当地纺织品生产者的不安。有些是担心中国纺织品对其本国产业造成威胁,而另一些是担心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会对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造成威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纺织品问题在国外没有盟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本来很好,就这个问题甚至让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传统友好国家都在国际场合表示了反对意见,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很容易让第三世界国家感到紧张。”山东即发集团总经理杨玮东说,目前中国纺织业是“高中低端三结合”,将国际高端产业的接力棒接过来,却没有像日本、韩国一样将低端的棒子“递”到周边国家去,自然容易招致发展中国家的反感。

  无锡市第一棉纺厂厂长李光明说,去年发生的很多贸易摩擦,表面看来是欧美对我们限制,实际上他们也成功利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情绪。不少欧美企业家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拉美地区有投资,所以他们就鼓动当地人站出来以本国劳工名义发动限制。

  梅新育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执政欠缺全面考虑,几乎赤裸裸地受到利益集团操控,这也是这些国家效仿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进行不公正限制行为的重要原因。美国就多次声称,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将波及全球3000万纺织服装工人,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国家;欧洲纺织品协会还曾“大胆预测”2005年以后中国将占据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50%。这都刺激起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恐惧。

  有关企业反映,目前我国在国际纺织业的优势地位保持10年至20年问题不大,如何化解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感情绪应当摆上议事日程。据了解,目前发展中国家大致可分成两类:一是以印度、土耳其、巴西和孟加拉国为代表的纺织强国,处于竞争态势。李光明说,以印度为例,整体状态接近2001年的中国,正处于大发展期间,世界上大的纺织机械企业都去当地推销设备,其主要优势是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便宜,相当于中国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企业普遍盈利很好;另一类是其他拉美、非洲等地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纺织产业整体仍十分落后,优势是靠近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往往享有区域性贸易优惠机制,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反感比较突出。

  有关专家和企业表示,目前我国纺织业不仅从发达国家、也从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原料,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计划并提供资金,在WTO框架下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棉花的采购,同时对其种植技术提供改良帮助,鼓励我国企业前往这些国家投资设厂,树立良好的“主要消费市场”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强对部分最落后国家纺织产业培训、培育工作,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商会从今年1月起已正式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行业及行业人士展开相关培训技术,以摩洛哥、突尼斯等环地中海国家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管理、技术、纺织产业发展经验等。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