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会员新闻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侧记

      四大支柱为发展注入活力

      面对“十一五”的目标,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看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手段,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企业法人任技术中心主任的方式,推行了攻关与开发的奖励机制,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运作机制,市场拓展奖励机制,管理人员及后备技术力量机制,合理化建议制度等,营造一种全员参加、个个争先的氛围,增强了技术中心的工作活力,提高了技术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机制上确保了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华纺股份的决策层认为,企业现有的‘山东省级技术中心’应该是高层次研发机构和技术进步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依托,也是内部科技资源体系的调配中枢。
                
      “技术中心”首先是全方位地为整个企业发展服务,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是贴近市场开发新产品,引导市场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公司产品水平始终处于同行业的前列。公司注重加强“技术中心”与营销部门的信息交流,从营销前线反馈回来的质量信息和行业信息及时汇集到中心,由中心科学筛选、及时处理,并反馈至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落实到生产中去。生产上的问题同样及时反馈到中心,由中心组织力量解决。
                
      建立标准试化验检测系统
                
      公司现有高标准试化验室6个、标准计量室1个、计算机开发室2个,进口及国产各种实验、检测仪器54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达400多万元,具有对54个科目86个专项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是国内印染企业中规模最大、仪器最先进、检测能力最强的试化验室之一。“我们的技术中心标准高、测试手段先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目前正在集中精力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华纺公司总工王力民对记者说。
                
      华纺公司先进而完备的试化验检测系统,使全面质量控制做到了快速、准确、范围大、标准高,为推进科技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技术人员创造了优越的科研条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实力和社会形象,坚定了客户信心,成为华纺股份实施“科技兴企工程”的窗口。
                
      建立新产品研发体系

      “我们将产品开发定为七比三,70%贴近市场,30%带有一定超前意识的自主开发。”华纺股份总经理薄方明对记者说:“紧密跟踪当前新纺织纤维材料在纺纱织造方面的应用情况,积极扩大、深化与上游纺织企业、染化料助剂生产商及下游的知名服装制造商、著名纺织院校在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联合开发,借助各种展会窗口、公司客户、媒体广告等多种形式推广新产品,扩大公司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方面的影响,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系列,最终达到赢取较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建立稳定的技术队伍
                
      纵观中国印染行业的发展,虽不至于形成巨大的垄断,但技术开发费用与人力的大量投入是产品开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华纺公司借助于雄厚的资金优势,从财力上保证了技术中心的良性运转,从人力上将全公司最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选调技术中心,在固定资产上将最优良的技术装备划归技术中心,引进最先进的仪器,配置了SDL国际集团一整套世界一流的试验仪器设备及高标准的恒温恒湿工作室。
                
      公司技术中心对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专业上实行统一管理,技术人员主要以案例分析进行素质教育,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教育。另外,公司建立起企业完整的专业图书与资源信息系统,有助于技术人员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请来造诣深的业内专家到公司进行专业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同行业的交流会、培训等;组织在公司内进行开发与问题攻关及案例分析。
                
      公司将技术人员的考核分为两大项,一项是生产工作任务完成考核,另一项是参加培训、培养效果考核,通过责任制的激励作用,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公司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大多从技术人员中选拔,由此也给技术人员一种上升的动力。公司设立攻关、开发的即时奖励,对工作业绩突出、效果好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了技术中心始终充满了竞争向上的活力。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华纺股份决策层将以3.42亿元国家技改专项资金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调整发展战略,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以改善产品质量为保证,以扩大生存空间为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科技创新,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让企业走上“保量增值”的稳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