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宏观经济信息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9-02-10
    在当前的形势下,关于内需与外需的问题有一些模糊甚至极端错误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过去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外贸依存度过高,金融危机只是使问题早一点暴露出来而已;二是认为金融危机是我们调结构的良机,中国依靠扩大内需就可以救经济,完全可以不要外需;三是认为外部需求非我们所能左右,采取任何措施都不管用,只能听之任之。这些看法严重背离中国的国情,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更不符合中央扩内需、稳外需和千方百计稳定外贸的精神。实际上,内外需的关系十分复杂且关联性很强,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特别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因一段时间内内需无法弥补外需、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内需始终主导,外需不可替代
  我国总需求中,内需(消费+投资)始终占主导地位,但外需(净出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78年至2007年,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一直在90%以上,年均达98.4%。2003年至2007年间,内需平均值降至94.7%,而净出口所占比重的平均值升至5.3%。当然,就目前形势下外需对我国经济的真实贡献而言起码在两个方面存在严重低估:一是我国进口结构以能源、原材料和投资品为主,总体上不仅没有替代内需,反而对内需有拉动作用;二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更显出我国出口巨大存量在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和提供最终有效需求的巨大支撑作用。
  因此,外需在总需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庞大的出口部门能够带动国内巨大的生产性需求,包括能源、原材料、上下游加工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带动覆盖整个三大产业的巨大产业链。第二,外需能够带动国内最终消费的增加。出口产品生产的增加,带动国内就业工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增加,从而推动国内最终消费需求的增加。第三,外需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传导效应促进新的消费需求形成。第四,外需能够拉动有效的投资需求,包括增加出口及其相关部门的投资,改善投资预期等。
  内外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实证分析表明,当今时代内外需并不是相互分离、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国内市场需求及生产可以为出口提供重要物质基础支持
  一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出口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三是国内研发和技术设备投资的增加,可以带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特别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四是国内市场和产业技术优势还可以促进双向跨境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五是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还可以有力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供应链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加快升级,从而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化品牌和知名跨国公司的培育。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我们通过简单的二元回归,对1978年至2006年间出口与国内最终消费、资本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口每增长1%,能够使消费增长0.68%,国内资本形成增长0.74%。当然,出口与投资、消费增长是不同步的,可能有一定时滞。   此外,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还有乘数效应。从1979年到2006年,我国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62,平均边际进口倾向为0.22。根据外贸乘数定义(出口增加一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量),由此可算出我国的外贸乘数,变化范围在0.79-6.32之间,29年的平均值为2.18。这意味着,如果出口每增加1元,在经历一定滞后期后将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2.18元。   ---外需对内需也有着同样巨大的拉动作用
  这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出口部门可以增加大量就业和收入,拉动国内即期消费,特别是通过吸纳大量农民工产生了巨大的人口红利,拉动贫困阶层、低收入群体福利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二是对发展中国家拉动内需和消费结构升级有特殊效应,通常发展中国家新兴和高端产业发展都会遭遇本地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高成本、高价格瓶颈制约的打破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我国ICT和消费类电子产业就是在庞大外需支撑下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大幅降低了成本和价格,激活了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也因此迅速跃居世界互联网用户和电话用户世界第一;三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规模经济、竞争效应、消费引导等综合性外溢效用作用下,我国城乡消费品市场得以迅速成长;四是出口对即期投资有很大拉动作用;五是外贸通过上下游产业产生乘数效应,拉动国内一、二、三产业需求的扩大和升级。
  危机当前,尤需正确处理内外需关系
  在当前形势下,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是十分正确的;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今后较长时期内,主要依靠自身的市场、资源和资金来发展经济,也是不可动摇和无法改变的。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不要外需,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并不矛盾。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的关系,短期内特别要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尽力减少损失,为扩内需政策发挥作用赢得时间和空间。而且,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说对外贸易不重要。实现今年经济平稳发展目标,不是只靠一个国内市场,还必须依靠两个市场。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当前出口的困难,但决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出口和吸收外资滑坡的损失不可小视
  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出口的下降通常将伴随生产、投资和消费成倍的下降,抵销国家扩大内需各种政策的作用,对实现即期经济增长目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样,拉动投资,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多地调动社会力量增加投资,包括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公共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有周期长、效率不高、对民间投资挤出效应较大等共性特点,必须正确处理好其与民间投资的关系。而且,实证分析显示,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效率总体上高于政府投资和内资企业投资。因此,保持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当前保出口仍然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和优势  
  一是劳动力综合优势。我国人力成本相对仍较低,据香港商会介绍,近来越南劳工工资比过去上涨2倍,外企员工平均月薪约180美元,与我国差距已不明显;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存在类似情况。此外,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中国人更加吃苦耐劳、训练有素,受教育水平总体也高于东南亚国家。
  二是30年对外开放奠定了开放型经济的良好基础,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工业体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原材料、零部件配套齐全,物流、交通、生活环境等基础设施完善,从低端到高端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都比较高,这是近两年我国出口能够消化成本大幅上涨压力、跨国投资对我依赖短期难以完全改变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救出口最大的优势。
  三是当前出口仍有一定市场空间。根据既往的经济危机规律,在危机的特殊时期存在着"土豆"效应,人们被迫压缩中高端产品的消费,但低端生活必需品需求反而能会趋于增加。由于我国出口的许多产品处在中低端,在发达国家的替代性不强,扩大出口仍有一些机遇。比如,美欧在整体销售下降的同时,一些大型仓储式超市销售继续增长,表明金融危机对生活必需品以及低端消费品的影响不大。同样,越是危机的时候消费者越优先选择廉价消费品,相对于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款式或服务等竞争力而言,价格竞争力重要性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在完善相关政策、减免税费来增强出口竞争力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关键是出台政策要及时到位,避免大量丢失市场和客户,并及时开拓新市场,为未来新一轮增长打下基础。
  因此,当务之急是抓紧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维持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力争出口有所增长,为今年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确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的关系也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        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进程都不能也无法中断。今后能不能正确处理内需与外需、内资与外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也关系到我国能否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如果我们遇到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困难,就将经济发展的视野完全退缩到国内,那么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有可能面临再度被"边缘化"的危险,未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新的机遇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继续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我们就能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就能继续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进一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经历了严峻外部环境的考验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必将进入新的春天,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广阔的回旋空间和注入新的巨大动力。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