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杜钰洲会长在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的讲话——“科学技术·品牌与国际合作”
3月23日,第四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技术•品牌与国际合作”,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发表致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了题为“科学技术、品牌与国际合作”的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一、科学技术与品牌是当代全球纺织经济的两项具有时代性能动作用的重要资源和竞争焦点。
1、科学技术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生产力,不仅是实现产业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各时代产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演变的最根本的推动力。 当代新的科技革命迅速深化和扩展,使全球纺织经济展现着新的活力:
—— 新兴科技的广泛渗透,使纤维产业的创造力空前提高,同时带来人类的衣着消费质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而人们对消费品的物质品质和对精神审美的更高要求又不断扩大对纤维产业新的增长;
—— 崇尚科技创新已成为人类既要谋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和共同的价值观;
——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艺术生产的形态和基本面貌,从而对纺织品牌的精神审美的价值创造发挥基础作用。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大大提高物质生产力,而且会极大地提高艺术创造力。比如:拓宽艺术劳动的视野,拓展艺术表现的内容,创造高效的艺术劳动资料,提高艺术劳动的技能和效率等等。
——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环境,一方面使国家间在市场和资源等各个领域更加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在跨国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 全球纺织经济的竞争焦点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正逐步转向重点依靠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品牌创造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和品牌已成为某一国家占有跨国配置资源优势地位或迅速增强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
2、品牌是纺织产业链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品牌作为全球纺织经济的上层建筑,它在现代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影响力,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财富和纺织产业的重要资源。
—— 在市场经济中,品牌资产首先是基于消费者关系视角的测量和评价,它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以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连接的强度和发展能力;如表现在品牌商品或服务产品的溢价、定价能力或消费者的重复采购意愿等;
—— 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品牌价值是与产业链相适应的价值链的系统表达;鉴于品牌价值的物质目标承担者是纺织服装产品物质性使用价值和精神审美使用价值的统一,因此品牌价值链既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又受科学和艺术生产特殊方式的影响。生活是多彩的,品牌必然是多样化的,用中国的说法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品牌作为社会财富,它是生产过程、分配和交换过程、消费过程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交互作用的社会过程的产物。在全球化环境下,这一社会过程必然是跨国、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习俗的。作为社会财富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不是品牌支配世界,而是时代呼唤着品牌。
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纺织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与品牌的内在要求。
—— 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后,与国际合作相呼应的哲学与文化观念已从以住机械论分割为主导转向系统观生成论为主导,如今任何国家发展机遇都只能在世界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的相互依存中寻找,在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中发展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 国际分工已从产业间的分工深入到一个产业、一个产品的分工,甚至某些技术研发环节的分工,这种纵向或横向分工促进各国创造力的融合;
—— 在跨国生产方式中,资源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能源、公共环境设施以及世界多民族传统的或现代的文化元素等的跨国组合和流动,决定了国际合作贯穿在产业的全过程;
—— 品牌国际合作必将出现两个趋势,即国际品牌本土化和本土品牌国际化。这两种趋势是品牌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品牌国际合作的动力。
——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是跨国团队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愈激烈,国际间要素的合作、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合作也必然愈深入。
三、中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和品牌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扩大国际合作。
1、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也明显提升。
—— 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又快又好地发展是中国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2006年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良好的开局年,GDP增长10.7%,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而服装类增长了19.2%,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达14公斤。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增长3.95%,固定资产净值增长12.53%,销售产值增长21.6%,利润总额增长27.96%。在销售总产值中内销的比重从2000年的68%上升到2006年的73%。
——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广泛的国际合作形成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006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达到1470亿美元(包括第94章被褥等),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出口综合价格上升了10.14%,按可比价格统计,2006年出口增长14%。
2001-2005年共吸引外资533亿美元。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金额中,外资和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出口份额占1/3,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进口棉花、化学单体、纺织机械、染化料等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413%、179%、98%、160%。中国落实加入WTO承诺,大批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带动了中国品牌的成长,中国品牌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纺织产业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些中国品牌已开始走出国门,如如意、波司登、例外、鲁泰、吉芬等。
—— 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明显加快,2001-2006年进口先进纺织装备达200多亿美元,同期国产装备有较大提高,主要产品达上世纪末的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国际名牌纺机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技术、纤维技术、新产品得到产业化广泛应用。
——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体现在企业、市场、人才、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出现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 中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纺织行业活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实收资本中,非国有资本在2005年已达92.5%,其中外资资本已占36%;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占74.48%,国内银行贷款占10.04%,利用外资占10.95%。国内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纺织两种主要原料棉、PTA都已进入中国期货市场。
2、中国纺织工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针和主要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和品牌对
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大力推进中国纺织工业在“十一五”规划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的实施,大力调整投资结构,继续扩大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比重,大幅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努力增强公共创新服务体系。
—— 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建设,繁荣品牌文化,提高自主品牌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加强与国际品牌的交流与合作。
—— 大力推进纺织行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和环保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和谐产业与和谐环境:
(1)加强质量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
(3)落实社会责任,在全行业推广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
—— 坚持合作共赢方针,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科技、品牌以及贸易、投资、展览、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纺织经济新秩序。
各位来宾,朋友们,科技和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纺织产业合作的重点,我们相信,这一合作的发展必将给各国纺织工业带来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