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杜钰洲:延续发展成就 实现空前繁荣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9-12-02
  60周年国庆来临前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接受记者采访,在回顾60年来纺织工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加快纺织强国建设的主题,提出纺织业要抓住三大机遇,实现五大转变,早日完成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纺织业60年发展成绩卓著
  
  记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克服了种种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如果极简要地总结60年来纺织工业的主要发展,您会怎样概括?
  
  杜钰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前30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年人均只拥有7尺布的基础上,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后30年,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持续高速地建成了纺织大国,并从新世纪起,开始了由大变强的新征程。
  
  记者:改革开放后,纺织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如果同样简要地总结,您怎样概括这一阶段的行业发展?
  
  杜钰洲:改革开放30年来,纺织工业发展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一是1983年布票取消,标志着纺织品数量短缺时代结束。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于纺织品的要求也从数量转向品质。在发展和调整中,上世纪末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生产和消费国。二是进入新世纪,纺织行业明确提出了“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记者:您1966年自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在纺织行业工作,42年来亲历了行业发展的很多大事。现在回想起来,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体会?
  
  杜钰洲:我大学学的是建筑,却一生与纺织结缘。从为纺织作设计到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是边干边学,学管理、学财经……从自己熟悉的专业不断向更多专业扩展。在逐渐掌握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我体会,建筑艺术与纺织文化是相通的,尤其是在纺织行业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今天,更要以设计为灵魂,重视文化,重视创意,以设计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全面推动品牌的成长。
  
  纺织工业发展中令人难忘的事件太多太多。记得在缺衣少被的年代,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抓纺织,纺织人努力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也记得布票取消后,一些地方推着大篷车上街推销库存棉布,纺织业的主要任务由数量提升转变为品质提升;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镇化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纺织业也成就了城镇化的加速;也记得上世纪末行业经历的大规模调整;更记得1995年我国即成为世界纺织出口第一大国,上世纪末我国纺织生产、出口、消费量已均居世界之首……60年来纺织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自身也在调整和发展中克服困难,不断进步和提升。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纺织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的定位都不会改变。
  
  三大机遇成就行业空前繁荣
  
  记者:请您重点谈谈新世纪纺织行业的新机遇和围绕纺织强国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杜钰洲:进入新世纪,在三大机遇推动下中国纺织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我国纺织工业国际化的进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取得较快增长,企业跨国配置资源能力大大加强。
  
  首先,加入WTO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长期在歧视性外贸政策下生存的中国纺织业取得了相对公平的发展条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取得了较快增长。197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为24.31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3.5%左右;2000年加入WTO前,虽然有配额的限制,但凭借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全球出口份额已占到14.8%;加入WTO后,通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开拓两个市场,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1756亿美元,约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30%。由于印染后整理技术和面料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明显增加,比例由2000年的55%提高到2007年的72%,超过全国出口贸易一般贸易比例28个百分点。
  
  其次,我国纺织行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跨国配置资源能力大大加强。
  
  一是我国纺织业大量吸收了海外资金、技术和人才。2007年我国纺织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只占4.93%,远远低于全国工业投资国有资本占21.26%的水平;集体占2.58%,外资占37.24%。其中外资出口占全国纺织业的1/3,吸纳就业人数也占到30%。
  
  二是全球化加强了我们国际交流和资源配置能力,国际交往方式有所改变,不仅做到了“引进来”,而且也能够“走出去”。
  
  全球化使我国纺织业得以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从最初简单的来料加工发展为高层次的OEM(贴牌加工),进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目前全国出口企业中有700多个都拥有自己的品牌。与此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海外投资增长,如在非洲、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以及日本、欧洲、美国等都有投资。其中一些优秀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军作用。
  
  二、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了我国纺织工业以采用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进程,我国纺织业在跨国产业链中地位提升。
  
  进入新世纪,纺织工业增长方式变化,要素生产率提高。据统计,2002年纺织工业新增1亿元产值用工为810人,现在仅为386人。生产营销向科技提升和品牌提升转变,是品牌和科技贡献率提高最快的时期。2007年与2000年相比,纺织工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8%,人均GDP提高1.46倍。其中纺织行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提高54%,人均GDP提高1.96倍;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68%,人均GDP提高86%;化纤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2%,人均GDP提高1.35倍,说明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最为明显。化纤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节约成本80%。
  
  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提供了最重要的内需支撑体系和内生动力。
  
  一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综合拉动。2000年至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了1.35亿,乡村人口减少了8100万,按城市人口衣着消费为农村人口5倍来计算,7年间衣着消费增长可观。据统计,7年间我国人口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72%,高于全国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13%的水平。从2000年至2007年,7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金额为7354亿美元,是从1978年至2000年这22年累计金额的1 .64倍;固定资产投资是前22年的1.95倍;棉纱产量为前22年的2.04倍,化纤产量为2.44倍,布产量为1.38倍。
  
  二是汽车、航空、航天、卫生、建筑、水利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等技术纺织品的生产消费进入高增长期。
  
  三是电力、交通、通讯以及机电技术和信息化等产业间的支撑体系逐渐增强;纺织从业人员素质和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作为行业外部的推动力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完成五大转变实现强国目标
  
  记者:您曾多次谈到,要争取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纺织强国。目前离目标实现还有10年的时间。在今后10年里,纺织行业还将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
  
  杜钰洲:纺织工业要抓住以上三大历史机遇,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实现五大转变,迈出由大变强的实质性步伐。
  
  一是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节约纤维资源、能源、水源的资源节约型产业。
  
  三是从牺牲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清洁生产,减少排放,加强环境治理。
  
  四是从传统粗放型组织结构向现代集约型组织结构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跨国配置结构,包括跨国营销渠道的建设,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资源、技术、生产、设计、研发、品牌、教育等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五是从市场秩序不够完善向更完善的市场转变。要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市场秩序。
  
  记者: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犹在,这是否会影响纺织强国的建设步伐?
  
  杜钰洲: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调整不期而遇,目前我国纺织工业遇到一定困难,但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产业调整的步伐。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重大启示,是中国纺织工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核心内容。
  
  新世纪以来是纺织工业提高竞争力、结构调整和改变方式自觉度最高的时期。当前,我国纺织工业的五大转变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效果已初步显现;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对纺织工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纺织经济已从今年2月份的谷底企稳回升。我国纺织工业要积极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把加快走出困境与中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