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许坤元:国际市场仍有空间 产业升级提速
“支柱产业”意义深远
纺织工业是重要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两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会改变;只有确保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才能确保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纺织行业最重要的文件,将对整个纺织行业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开门见山。
许坤元最重要的一点体会是,规划突出强调了“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这一定位对于我国纺织工业而言,非常准确也非常重要。只有确保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才能确保纺织行业健康发展运行。”许坤元说。
许坤元认为,规划强调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我国自身纺织产业来满足;纺织工业吸纳了2000万劳动力就业,其中80%来自农村;我国棉、毛、麻、丝年产量共达90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二是从国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在相当长时间里,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规划对纺织工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强调,也将确保地方对纺织企业的支持,这些都将对缓解纺织企业当前压力、促进纺织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回升,以及推动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许坤元说。
许坤元认为,此次规划具有很多亮点。首先,规划对纺织工业的地位、现状、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次,规划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比如调整出口退税率对减轻企业负担有现实意义,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则对推进产业升级具有长远意义。三是此次规划是一个综合性政策,而非单一措施,这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能起到非常有效而长远的作用。四是规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旨在全盘带动纺织行业,既重视重点企业也关注中小企业。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市场条件,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已由2000年的67%提高到目前的77%
许坤元表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规划中被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统筹两个市场,是纺织业当前也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坤元分析说,国内市场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市场条件,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已由2000年的67%提高到目前的77%。
从衣着类消费来看,尽管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7.5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30公斤到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家用纺织品来看,随着新居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每户平均都有10公斤到20公斤的家纺消费量。“目前,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纺织服装消费量依然还很低。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许坤元认为,我国内需市场还存在新的增长点。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医药等领域可以广泛应用的产业用纺织品,目前在我国纺织大行业中只占到15%的比重。而随着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今后三年产业用纺织品会以更快速度发展。
“200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是600万吨,预计今后三年内可年均增加100万吨,到2011年将可达到800万到900万吨,市场前景广阔。”
国际市场仍有空间
中国纺织业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以及国际新兴市场纺织品服装需求量的增长,都让人有理由相信: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上还可大有作为
“从目前国际市场形势和全球纺织产业格局来看,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我们仍具备有利条件。”许坤元说,由于我国纺织业目前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有产业配套齐全、专业分工强、成本低、竞争力强等多种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据介绍,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2008年这个市场出现了很大波动,我国对美直接出口总量没有增长,但市场份额却增加了1.75%,对欧盟出口总额增加了37%。
第二是东南亚邻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纺织业跟东南亚邻国产业链结合越来越紧密,2008年对其出口的化纤、纱线、面料等都大幅增长。
第三是俄罗斯、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这一新兴市场纺织服装需求量近年增长很快,但由于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为我国纺织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价格在出口中成为非常敏感的因素。目前国际市场高档名牌产品的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而大众化产品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在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如能及时跟进,将可凭借质优价廉物美的产品在销售额增长方面成为赢家,分得更大国际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尽管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回落,但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许坤元说,“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中国纺织品的国际份额还可以继续提升。”
同时,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也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积极作用。许坤元说,2008年8月和11月,国家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分别上调了2%和1%。
此次规划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1%,由14%提高到15%。许坤元表示,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为企业省下一大笔可用资金。这是一个普惠性的政策,对于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企业带来的压力,对于振兴整个纺织行业、促进就业都具有积极作用。
产业升级有望提速
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行业技术进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规划是“推进剂”,将大大推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规划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引导,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许坤元认为,规划是“推进剂”,将会使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大提速,并起到有效、长远的推动作用。
许坤元说,在规划的指导和指引下,纺织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一是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即推进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艺改造的支持和引导。二是提高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功能、性能创新,提升质量档次。三是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提升中国纺织机械研发制造水平,加强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加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普及先进工艺。四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使全行业单位增加值标准煤耗、水耗、污水排放量等实现进一步下降。
规划要求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许坤元对此表示,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丰富等优势。目前,江西、安徽、四川、新疆等地都已经基本具备了承接转移的条件。纺织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服装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
“加快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措施,鼓励东部沿海企业到中西部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规划的出台将大大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从而将使纺织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优化。”许坤元对此充满信心。
纺织工业是重要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两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会改变;只有确保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才能确保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纺织行业最重要的文件,将对整个纺织行业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开门见山。
许坤元最重要的一点体会是,规划突出强调了“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这一定位对于我国纺织工业而言,非常准确也非常重要。只有确保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才能确保纺织行业健康发展运行。”许坤元说。
许坤元认为,规划强调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我国自身纺织产业来满足;纺织工业吸纳了2000万劳动力就业,其中80%来自农村;我国棉、毛、麻、丝年产量共达90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二是从国际形势来看,纺织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在相当长时间里,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规划对纺织工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强调,也将确保地方对纺织企业的支持,这些都将对缓解纺织企业当前压力、促进纺织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回升,以及推动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许坤元说。
许坤元认为,此次规划具有很多亮点。首先,规划对纺织工业的地位、现状、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次,规划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比如调整出口退税率对减轻企业负担有现实意义,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则对推进产业升级具有长远意义。三是此次规划是一个综合性政策,而非单一措施,这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能起到非常有效而长远的作用。四是规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旨在全盘带动纺织行业,既重视重点企业也关注中小企业。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市场条件,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已由2000年的67%提高到目前的77%
许坤元表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规划中被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统筹两个市场,是纺织业当前也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坤元分析说,国内市场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市场条件,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已由2000年的67%提高到目前的77%。
从衣着类消费来看,尽管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7.5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30公斤到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家用纺织品来看,随着新居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每户平均都有10公斤到20公斤的家纺消费量。“目前,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纺织服装消费量依然还很低。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许坤元认为,我国内需市场还存在新的增长点。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医药等领域可以广泛应用的产业用纺织品,目前在我国纺织大行业中只占到15%的比重。而随着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今后三年产业用纺织品会以更快速度发展。
“200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是600万吨,预计今后三年内可年均增加100万吨,到2011年将可达到800万到900万吨,市场前景广阔。”
国际市场仍有空间
中国纺织业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以及国际新兴市场纺织品服装需求量的增长,都让人有理由相信: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上还可大有作为
“从目前国际市场形势和全球纺织产业格局来看,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我们仍具备有利条件。”许坤元说,由于我国纺织业目前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有产业配套齐全、专业分工强、成本低、竞争力强等多种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据介绍,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2008年这个市场出现了很大波动,我国对美直接出口总量没有增长,但市场份额却增加了1.75%,对欧盟出口总额增加了37%。
第二是东南亚邻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纺织业跟东南亚邻国产业链结合越来越紧密,2008年对其出口的化纤、纱线、面料等都大幅增长。
第三是俄罗斯、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这一新兴市场纺织服装需求量近年增长很快,但由于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为我国纺织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价格在出口中成为非常敏感的因素。目前国际市场高档名牌产品的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而大众化产品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在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如能及时跟进,将可凭借质优价廉物美的产品在销售额增长方面成为赢家,分得更大国际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尽管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回落,但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许坤元说,“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中国纺织品的国际份额还可以继续提升。”
同时,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也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积极作用。许坤元说,2008年8月和11月,国家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分别上调了2%和1%。
此次规划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1%,由14%提高到15%。许坤元表示,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为企业省下一大笔可用资金。这是一个普惠性的政策,对于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企业带来的压力,对于振兴整个纺织行业、促进就业都具有积极作用。
产业升级有望提速
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行业技术进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规划是“推进剂”,将大大推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规划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引导,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许坤元认为,规划是“推进剂”,将会使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大提速,并起到有效、长远的推动作用。
许坤元说,在规划的指导和指引下,纺织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一是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即推进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艺改造的支持和引导。二是提高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功能、性能创新,提升质量档次。三是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提升中国纺织机械研发制造水平,加强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加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普及先进工艺。四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使全行业单位增加值标准煤耗、水耗、污水排放量等实现进一步下降。
规划要求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许坤元对此表示,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丰富等优势。目前,江西、安徽、四川、新疆等地都已经基本具备了承接转移的条件。纺织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服装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
“加快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措施,鼓励东部沿海企业到中西部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规划的出台将大大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从而将使纺织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优化。”许坤元对此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