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徐文英:棉纺产业集群向“两率”要效益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日期:2009-01-09
    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最大的行业。棉纺织产业集群以生产纱线、坯布、色织布和牛仔布为主,是纺织工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的棉纺织行业产业集群试点有21个县(市)、镇,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和福建等省,在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的严峻形势下,棉纺织行业产业集群情况又如何?  

  现状: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据统计,2008年1~8月份,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92亿元,增长16.97%,增幅下降了7.5个百分点;利润220.65亿元,增长15.8%,增幅下降了28.7个百分点。分析表明,2008年棉纺业利润的增长是靠行业中1/3企业(3594家)实现的,这1/3的企业实现利润213.3亿元,占棉纺业全部利润的96.7%。而另外2/3的棉纺企业却面临严重困难,利润只有7.3亿元,平均利润率只有0.23%,比纺织全行业略好一些。棉纺业亏损企业亏损额36.5亿元,比2007年增加71.89%。以上数据表明:棉纺业两极分化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行业协会:加强调研培训 做好服务工作

  徐文英副会长向记者介绍,针对棉纺产业集群2008年的情况,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国家宏观形势和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等角度对集群地企业进行大面积的培训。比如中国织造名城浙江省兰溪市、中国织造名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山东临清市、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夏津县等几个产业集群,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组织了多次企业管理、生产成本、工艺、技术和新原料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并且对国家时时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解读,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前形势。

  另一方面就是行业协会2008年加大了对集群的调研力度,了解集群发展遇到的新问题、集群企业遇到的新情况等,为企业鼓劲,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无论是2008年3月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6省市大调研活动,还是下半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组织的多次调研,都为协会取得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极大帮助,协会从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给各集群提供各种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集群:发挥优势应对困难

  采访中,徐文英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发挥集群优势,在发展好集群自身的前提下,带动全行业的发展。他说,棉纺产业集群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集群的特点,表现为纺纱企业较大,织造企业相对较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多为私营企业,分工明细,产品结构转型比较容易,所以,棉纺产业集群应该最大限度地深挖自身特色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缓解各方面的压力,确保集群稳定健康发展。他总结了各集群地在2008年“攻坚战”中的几方面成功经验。

  发展核心品牌

  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男装休闲服饰生产加工基地,其服装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纺纱、织布、印染等产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福建省通过打造服装知名品牌,扩大影响力,以服装产业的发展来拉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晋江和石狮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化纤、纺织、织造、染整、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及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

  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加大了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缓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江苏一些棉纺产业集群地的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又如,广东省开平市牛仔布年产量近2.5亿米,出口量占全省的1/3,织机无梭化率达100%。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持平,产品销售顺畅,原因是开平牛仔布织造技术水平较高,牛仔布产品质量以中高档为主,所以市场得以保证。

  大小企业协同发展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走共同发展之路,一直是棉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亮点。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和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政府大力扶持棉纺龙头企业,以带动、促进其它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收效明显。邹平县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及塘桥镇华芳集团资产规模分别占该县(镇)纺织企业总资产的80%和60%,企业以棉纺织为核心,是县(镇)纺织产业的第一大支柱企业,该县(镇)的其它中小企业利用其规模较小、灵活、多变的特点,开发特色产品。目前,围绕邹平、塘桥县(镇)近千家各类规模的纺织企业共同发展,促进了当地纺织产业的稳步提高。

  专业市场拉动发展

  以集群内市场为依托,积极跟踪、分析市场信息,引导企业改变生产策略,主动应对市场变化也是一种较好的发展途径。浙江绍兴县和江苏省吴江盛泽镇都是我国重要的化纤长丝织造、销售聚集地之一,依托绍兴“中国轻纺城”和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优势,积极发展化纤长丝织造产业,以生产化纤长丝织物和棉丝混纺产品。

  合理利用外来资源

  企业为了减小目前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2008年在山东、福建等地,为规避国家对土地、信贷等宏观调控等带来的约束,不少棉纺企业把与外资嫁接、寻求联合作为重要手段和途径,来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2009:直面困难 笑迎春天

  面对当前各方面的困难,徐文英表示,行业协会在2009年将继续通过与政府合作,使地方政府重视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地的良性发展。在调研中,多个地方政府已经表示,要积极组织一些上下游相关产业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沟通,加强相关集群间企业的沟通与了解,促进双方贸易上的往来,达到一个共赢的效果。采访最后,徐文英针对集群地2009年的建设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产业集群地信息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为当地政府、企业提供各层次的运行情况、进出口数据以及纺织科技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行业协会、当地政府及时了解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发展状况,以信息化带动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升级,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把握市场方向的能力。

  企业经营需更加理性

  集群地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寻找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和研发,但力度仍不够。所以,企业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产品品质,以差异化和高质量吸引客户,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消费观念和需求的研究,根据客户喜好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样能在外贸议价中占据主动,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二是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作用。如江苏、山东等省的部分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推进品牌群的建设,在政策上加以大力扶持,当地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也非常浓厚,对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在当地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三是企业要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少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人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向“两率”要效益

  集群企业要提高对“科技贡献率”的认识,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采用新型工艺技术及设备,新型节能、自动化和连续化设备,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现代企业等。

  提高“品牌贡献率”是现在及今后纺织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品牌的培育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品牌培育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创新又是品牌培育的核心,要不断推陈出新,一个产品尽管质量很好,但是做的人多了,价格就卖不上去了,还是要不断出新品。新品推出来,质量也不错,还要广告宣传跟上,要扩大市场占有率,还要做到优质的售后服务,这样就成了确确实实的知名品牌。这一系列的品牌培育都要有资金的投入,有了公众认可度就有了品牌的价值。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