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蒋衡杰:中国服装痛并向上着

来源:中国服饰报 | 发布日期:2008-07-30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摩擦……当晦涩的情绪渐渐混淆我们的视听之时,也许我们应该暂时搁置那些关于订单多与少的纷争,让自己的思绪沉淀,多倾听一些理性的声音。
  “还是那句话,要学会面对现实、理清思路。”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规避南辕北辙的命运。
  “更多的智者将进入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通道。”蒋衡杰说,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是单纯靠情感可以判断或者左右的问题,只有顺应产业与经济运行的发展规律,才能吸取到最优势的产业资源,成为这场较量中的最后赢家。
   理性 视角看“阵痛”
  2008年,中国服装产业到底面临着怎样一个“阵痛期”?
  最近,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针对服装产业集群以及集群内部的企业做了深入地、高密度地调研。
  在他看来,数据成为了揭示一个产业脆弱以及力量的最好证据。对服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离不开行业调查的展开、统计网络的建立以及对数据的动态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2008年1-5月,服装产量增幅较2007年同期回落近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9.19%,而从业人数仅增加了1.92%,企业平均人数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6.66%,行业亏损面扩大了9.22个百分点。
  面对这些数据,蒋衡杰并不回避用“情感与发展规律相冲撞”这样的描述来表达中国服装产业所面临的忧思–––“在产业自我调整和提升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它们将迎来情感与发展规律冲撞的关键时期。”蒋衡杰说,“这代表着行业洗牌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这一次冲撞更多地来自于市场的影响,杀伤力非常直接。”
  那么,怎么看待这样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的背后,有没有可能辐射出一些“新生力”?
   蒋衡杰希望用更为理性的视角来看待“阵痛期”。
  “一个客观情况是,目前产业资源优势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企业单纯地在用‘勇者’的形象示人,这种思维方式很难落实科学发展观。”蒋衡杰说道,“我相信,适度的优胜劣汰,将使得中国服装市场的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阵痛期过后,将会有更多的智者进入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可见,对于一个被定性为“进入门槛太低”的制造业而言,传统与变革的力量盘根错节,“数量规模扩张”在某个历史阶段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它必须让位于“质量效益”的时代。此番艰难的转身,决定着中国服装产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竞争力。
  “先解决怎么看,然后解决怎么办。”在蒋衡杰看来,理性认知时代必须完成更迭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转化中的突出矛盾–––“同质化”现象。
  “正因为概念、手段同质化,效果才不明显。”蒋衡杰说,“现阶段,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统一到如何规避同质化的矛盾上来。要学会从审美角度、功能性、生理健康等方面开拓思路,从人文关怀、时尚创意、品牌引导等方面寻找创新点,赋予更多非物质的文化和创意,倡导和谐美满的生活方式。”
  “行业发展的最终出路取决于价值创新。一句话,把产品变为商品,把价格变为价值。”蒋衡杰补充道。
  辩证 视角看“整合”
   盘旋于中国服装产业之上的“产能过剩”,似乎已经成为妨碍服装产业良性发展的一道魔咒。
   据全国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大型零售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08年1-5月份,服装消费价格的涨幅已经明显低于2007年。而与此同时,以各类市场、批发市场为主要消费场所的“大路货”产品消费价格,受到消费需求的影响和供给相对充沛的矛盾制约,的确已无过多涨价空间。
   针对此类现象,有专家分析,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供求失衡是其主因。
   那么,对于纺织服装产业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如何使产能的过剩限制在一个相对良性的合理区间?
   “整合”的思维促进产业优势资源的相对集中,成为了“阵痛期”内弱势企业寻求突围的一剂良方。
   “整合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价值创新,更是一种财富。”蒋衡杰向记者表示,全球整合业内外资源,将是中国服装业新的创新点。针对阶段性的产业发展特征,必须辩证看待资源优势的重组,以往在中小企业的概念中,“被整合”似乎是一件“引以为耻”的事情。对这种理念的纠偏,应当成为弱势企业寻求发展契机的首要前提。
   “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谁的力量更大?”蒋衡杰表示,要克服那些“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落后思想,“积极探索品牌发展路线,寻找自己的位置,随时准备整合或者被整合。”
   “当然,整合需要人才,需要资本,需要良好的口碑。还需要有胆识和魄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深刻的思考,才有能力做出深刻的选择。”蒋衡杰同时表示。
   积极 视角看“效率”
   从“规模扩张时代”到“质量效益时代”的进化,“效率”成为了时代更迭的核心词汇。
   蒋衡杰认为,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等这些反映人的使用效率、资产投入的使用效率、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率的相对指标,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2008年1-5月的一组统计数据,也正在从两个维度悄悄透露“阵痛期”内服装企业蕴藏着的生机。
   首先,从人的效率来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平均用人在减少。与该现象相对应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却较同比增长了17.04%。这表示着,效益时代的到来,劳动者的效益在提高。
   其次,从资金的效率来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企业的产成品周转率较同比增长了4.39%,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增长了6.75%。
   以上两个数据,暗合着中国服装产业已经具备实现转型与提升的资源积累,包括劳动力质量的资源积累,资金使用的经验积累。
   而另一方面,高效率的快速反应意识,也将代表“效率时代”的到来。蒋衡杰表示,服装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速度的竞争,变幻不已的“快速时尚”要求“快速反应”、“快速交货”、“快速结算”。
   后记:
   “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现彩虹”,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的内部工作会议上,蒋衡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忍不住用这句歌词来表达他对中国服装产业未来的情怀。也许,此时此刻,没有哪句话比这句歌词更能贴近中国服装产业的现实与趋势。
   是的,中国服装身处产业升级的临界点,面对风雨与彩虹,我们茫然与憧憬并存。
   而在产业发展的非常阶段,我们不想对任何一种情绪有过分偏袒,或者做毫无意义的宣泄。对于中国服装而言,阵痛、洗牌、进化,这些字眼虽然无法让人做到皆大欢喜,不过,中国服装产业“价值创新”的品牌元年,必将在这个痛并向上着的轮回中得以开启。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