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孙瑞哲:中国纺织业,路在脚下!

来源:北京周报 | 发布日期:2008-05-13

    有人说中国纺织业正在遭遇一股寒流,但在目前暂时的困难之后,还会迎来春天。那么中国纺织业的情形到底如何?如何来认识纺织企业目前的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对《北京周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周报》: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纺织品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孙瑞哲: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是纺织品第一大的出口国家,其实不是,第一大的纺织品出口地区是欧盟,欧盟在全球纺织品出口的比重达到了32.6%。这个数据来自于WTO世界贸易组织。
  纺织品的进口地区,第一大也是欧盟,第二大是美国,我们中国是纺织品的第三大进口地区。
  两个最主要的纺织品进口市场欧盟和美国,向他们供货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方面,第一位是来自欧盟自己本身的盟内贸易,第二位来自中国。美国方面,相对来说供货来源分散一些,中国占第一位,欧盟是占第二位的,此外还有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
  服装出口中国是第一位,中国的服装出口占了全球的30.6%。第二位是欧盟,占了全世界的26.8%。服装的主要进口地区,第一是欧盟,第二是美国,第三是日本。

  《北京周报》:您认为全球纺织品贸易的趋势如何?中国纺织企业面临怎样的一个形势?
  
    孙瑞哲:首先,全球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持续增长的。我看到有些专家预测,在今后的5到10年里,全球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会以5%的速度增长,实际上去年纺织品的增长是7%,服装增长是12%,看来今后的增长仍然会继续。
  另一方面,从我们自己的内需来看,2007年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服装类消费品的增长率是32%,高于一般消费品的14.5个百分点。另外,内需市场和外销市场在持续拉开距离,2007年外销纺织品的比例仅为13%,过去要高于这个比例。我们要有信心,中国在全球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中国纺织品内销的增长,也是我们做好这个产业的信心。
  中国纺织企业正在失去一些比较优势,如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土地成本的比较优势,虽然我们仍有一部分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在弱化,而一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在纺织行业的优势正在显现。

  《北京周报》:我国纺织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有哪些?
  
    孙瑞哲:目前纺织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出口退税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等给我们的产业制造了很多的压力。另外劳动力的成本在持续地增高,以及原料的成本无论是棉还是羊毛,都在持续地上涨,能源的成本也在上升,而且在环保方面,国家对于环保监督的力度加强,也增加了纺织企业的运营成本。而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银行的加息,以及银行对于纺织产业的银根的紧缩。
  这些压力促使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客观地、科学地考虑我们的发展模式问题。我们产业绝不能按照过去的模式以单纯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一定要考虑新的增长模式,核心是什么?就是生产率的提升。

  《北京周报》:您认为纺织企业应如何做到生产率的提升?
  
    孙瑞哲:生产率的提升,一个是提升科技贡献率,我们要把纺织业这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着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变。另一方面,还要靠我们的行业自律:一是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包括了用工行为,还有环境保护等。三是公平贸易,它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的切入点。
  就企业社会责任而言,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出了CSC9000T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到现在为止,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世界银行业把CSC9000T列为一个国别的标准体系的范例。中国有940多家纺织企业,3600多名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接受了这种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2家企业完成了初始评估,其中75家已经进行到了体系建设和试运行的阶段。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