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行业领导纵谈
杜钰洲:我们的目标是由服装大国变成服装强国
服装业面对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使服装业再上一个大台阶,实现我国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服装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从工业大国建成工业强国”这几个字,是我们工业产业协会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当前,国家的一些宏观政策,各种工业、农业、能源动力、环境保护、节能、循环经济,以及教育、卫生等等,都和我们的产业密切相关。但是抓住产业发展的主线,就是我们怎样加快变成服装工业强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不够强,我们的竞争力是不错的,但是综合分析,在能源、绿色、附加值、成本都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的确离强国还有一些差距。我建议大家接受这样一个主题——以创新驱动提高两个贡献率,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面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创新是关键,两个贡献力是目标、是我们强国的具体两个方面的目标。
我想我们开这次会议,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个背景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回顾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发展的问题。
还有一个背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然而创新要有动力,创新动力是什么,我想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30年行业的发展变化。这30年我们实现了“三个大国”:
第一个是成为依靠自己的产业发展、依靠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的服装纺织业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首先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穿衣在当时是靠布票来解决的。1978年,服装全国人均不到一件,商品服装不到一件,那时候主要是自己买布自己做,农村就靠裁缝,人均11.46米布。到2007年,棉布人均达到50米,生产服装初步估计达到600亿件,服装出口296.6亿件。
第二个是成为服装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之初,生产还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那时候的出口只有不到30亿美元,1980年是44亿美元,到2007年出口达到1756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量,国内用不完还要大量的出口。在1980年的时候,我们全行业消耗的纤维是320万吨,到去年消耗量是3500万吨,占世界的28%左右。
第三个是成为服装出口大国。去年到了1756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但我们成为出口大国,也遭到了各种贸易摩擦,比如欧盟的绿色标准提高。中国有价格竞争力,能提供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这是我们作为出口大国的一个情况。所以这30年的改革,从服装产业来讲,既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也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反映出整个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也进入了新阶段,开放就是改革的重大内容,没有开放就谈不上改革,也标志着新世纪我们融入全球化的深度加深了。从2001-2007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业人数增长36%。企业的数量增长了86%。纤维加工总量增长了一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84倍,出口增长了1.79倍,利税增长了1.9倍,附加值增长了2.07倍,人均增加值提高了1.26倍,从这一系列数字来看,我们的单位固定资产用人减少了,这是产业提升的标志。我们创造的价值增长大于物质消耗的增长。从企业的状况来看,用先进技术的装备比重大大提高了,如果没有十六大以来大批先进技术的引入,那么就不可能出现现在的好形势。这个变化,在“十一五”规划里进一步清晰地提出来了,要通过科技贡献和品牌贡献,实现附加值的提高。
对纺织服装行业来讲,要通过这两个方面来体现我们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01年我们在全行业提出“以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进步,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个目标。后来我们对浙江、广东等几个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用高新技术来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我们还培育了一批自主品牌。我们不断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整个行业转变,创新是关键,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由几个方面组成。从技术上来看,就是要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称传统产业革命。高新技术的革命必然带来传统产业的革命,现在从纤维材料、加工工艺、产品创新到营销都跟现代高新技术发生了直接的关系。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使企业创造性的参与跨国网络经济,也改变了人本身的创造力。特别是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都要靠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们靠科技来解决资源和能源的问题,我们天然纤维不够,要进口1/3以上的国际天然纤维。化学纤维虽然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的50%,但是化学纤维的原料60%要进口,因为它是石油矿藏的一个产品分支,所以国际石油涨价必然影响我们。
同时,仅仅靠技术新还不能解附加值大幅提高的问题,还需要品牌。品牌不是商标,商标只能标志出是谁生产的,品牌是标志你的生产和消费是不是建立了友好关系。消费者有偏好,偏好你这个品牌,那么你这个品牌就有了价值。